漢武帝能跟秦始皇平起平坐嗎?為什麼有人說漢武帝算不上千古一帝。《網路歷史》

漢、唐是中國古代最為繁盛的兩個朝代,史稱『漢唐盛世』。

在眾多影視劇中,我們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兩個朝代的繁盛。

尤其是一度為人們所喜愛的《西遊記》,更是展現出了大唐的風華。

唐太宗德才兼備,令無數少數民族和番國都尊稱他為『天可汗』,也是他把唐朝帶入到了一個最為鼎盛的時期。

而漢朝呢?

上有文景之治,下有漢武盛世,尤其是那個可以與千古一帝秦始皇比肩的漢武帝,更是令後人稱贊不已。

漢武帝,作為中國封建王朝中最傑出的君王之一,但是,在眾多史學家的眼裡,卻沒有一個好的印象,更有甚者,認為:他算不上是一個真正的千古一帝,而是一個窮兵黷武的皇帝罷了。

那麼,這是為何呢?

首先,史學家們認為,漢武帝並不是開創這個帝國盛世的締造者。

漢朝,曾作為一個十分強盛且輝煌的朝代,也曾經歷過一段時間的內部動蕩的過程。

先是建國之初的『功臣叛亂』,而後呂後專政造成的『外戚幹政』和差點改朝換代的『七國之亂』。

可以說,那段歷史是驚心動魄的。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漢代早期奉行了老子的無為而治:稅收上的減免,法律上的寬松,給予了老百姓們極大的休養生息的空間,也給後來的盛世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在這幾十年裡,不僅要平定內亂,抵禦匈奴的騷擾,還要實現富國強兵的國家戰略。

這冗多繁雜的事務,可不像史書上說的那般輕松。

所以,這期間在任的皇帝,漢景帝和漢文帝的能力絲毫不遜色於漢武帝。

然而,漢武帝正是基於文、景兩帝的勵精圖治,才擁有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內部環境,最終,得以實現他的雄才大略。

這裡,說句實話,若是換個人當皇帝,可不一定能做到漢武帝這般千古偉業,畢竟,創業容易守業難,要想守好前輩留下的這個帝國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其次,在中國早期,編撰史書的人都是一些有風骨、有個性的讀書人。

而古時候的讀書人,脾氣大多非常倔強,可以說,算得上是不畏強權的典范。

話說,曾經有個皇帝在天黑的時候,因為看不清妃嬪的模樣就把自己的姐姐給臨幸了。

而這件『傷風敗俗』的事情,卻被皇帝隨行的史官給記錄了下來,對此,皇帝很不樂意,說:『這是我的家事,也是小事,沒必要記上去』可是,史官依然堅持將其記錄了下來,並且,直言道:『君王事就是天下事,天下事更無小事』對此,皇帝氣得牙癢癢卻也無可奈何。

對於儒家學子來說,文治是他們最欣賞和推崇的。

三顧茅廬的劉備,被人用『禮賢下士』稱贊了好多年,而怒殺楊修的曹操,卻永遠成為了戲臺上的亂臣賊子。

然而,漢武帝卻是一個極好對外戰爭的『好戰分子』,在實現了國家內部的經濟建設之後,漢武帝就開始對侵擾帝國邊境多年的匈奴下手了。

他先是派遣張騫多次出使西域,在了解西域的情況之後大舉興兵,讓衛青、霍去病帶領數十萬人馬深入西域與匈奴的主力決戰。

這一系列戰役,不僅大大的削弱了匈奴的實力,還實現了大漢朝歷代皇帝的夙願,更使大漢帝國的邊疆危機得到了暫時的緩解。

但是,這樣的行為在史學家們看來,連年的征戰不僅大量的消耗了漢帝國的國力,還使得漢朝的民生日益艱難,更讓國家經濟面臨崩潰的邊緣。

另外,再加上,漢武帝本人後期的一些荒唐行為,使得民生更加舉步維艱了。

最後,作為一個坐擁盛世帝國的君王,漢武帝和許多帝王一樣喜好享受。

享受的同時,他更是一個修仙的愛好者,且不顧大臣們的勸阻,大興土木建造宮殿和陵墓,這期間,他不僅虧空了原本還算豐厚的國庫,同時,更是給老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為了聚斂財富,他甚至鼓勵民眾檢舉揭發上稅不實的商賈,並將沒收的財產獎勵給告密者一半。

這項政策一出臺,全國之人紛紛舉報起來,中等以上的商賈幾乎都遭到了告發,他們傾家蕩產之後,天下財富均歸朝廷所有。

另外,漢武帝還依靠桑弘羊等人實行鹽鐵官營、酒榷《酒類專賣》、均輸等政策,與民爭利。

然而,這些舉措導致的結果,卻是:財富集中到了朝廷和官員手中,百姓則變得更窮苦。

到了漢武帝末期,全國人口竟減少了一半。

漢武帝之後,漢帝國的國力也走了下坡路,再也沒有盛世可言不復往日的榮光了。

就這一點來說,耗費了大汗帝國強大國力的漢武帝,是需要承擔部分責任的!

並且,在漢武帝決定傳位給劉弗陵之時,他也決定處死劉弗陵的親生母親鉤弋夫人,理由是:『往古國家所以亂,由主少、母壯也。

女住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

汝不聞呂後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絕不給鉤弋夫人仗著太後身份幹涉政治的機會,『殺其母而立其子』,漢武帝則認為:在皇權的絕對權威面前,人的感情則變得一文不值了!

這也難怪,在一些史學家眼裡,漢武帝會被冠以惡評了,照此看來一點也不稀奇!

司馬光對漢武帝的評價則比較適中:『孝武窮奢極欲… …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

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守… …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指出了漢武帝過失的同時,也將其和秦始皇作了比較,『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確實是評價漢武帝的客觀考語!

即便如此,《漢書》評敘漢武帝『雄才大略』,《謚法》說他:『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

在中國歷史書內,『秦皇漢武』經常互相銜接。

他的功業,對中國歷史進程和之後西漢王朝的發展影響深遠,開辟了遼闊的疆域,奠定了漢地的基本范圍。

俗話說:人無完人,是人就有缺點,漢武帝也是一樣。

他也是一介凡人,所以,他也會犯錯,也會有這樣那樣不好的一面,人性本就復雜,以至於,我們不能用單一的標準去評價任何人,但不可否認的是,漢武帝對後世的發展卻是影響深遠。

參考資料:

【《漢書·武帝紀》、《資治通鑒》、《漢書·西域傳》、《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