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是『漢初三傑』之一,他、蕭何、張良是西漢時期最重要的三位開國功臣,韓信在軍事上很厲害,尤其擅長用兵,他曾多次用較少的時間贏得軍事史上的許多奇跡。
然而,韓信最終並沒有得到好的結局,他也是『漢初三傑』中唯一被殺的人,很多人說韓信是由於功高震主,所以才被殺。
雖然韓信在楚漢爭霸戰中表現出非凡的軍事才能,但這並不是劉邦殺害他的主要原因,韓信之死應該說他沒有明確界定自己,以致後來被劉邦列入黑名單。
韓信要求被封為齊王
客觀地說,劉邦原本無意殺害韓信,一開始,劉邦得到韓信,如虎添翼,在無數次戰爭中,依靠韓信,才得以取勝,劉邦也牢記韓信的功勞,因此,當劉邦得知韓信被呂後殺害時,他的表現是喜憂參半,劉邦不僅對韓信的死感到高興,也同情韓信的下場 。
這種復雜的君臣關系在歷史上是罕見的。
韓信悲劇的死因可以追溯到韓信封王的時候。
劉邦與項羽在滎陽戰場相持不下時,韓信率漢軍平定齊國,劉邦在滎陽被項羽圍困,形勢危在旦夕,韓信在這個時候要求劉邦封他為齊王。
雖然韓信說自己當齊王是為了穩定齊國的秩序,但還是有人懷疑他有趁機強行勒索的嫌疑,迫於形勢,劉邦聽從了張良的建議,幹脆讓韓信成為齊王,但心裡卻是無法容忍的,但韓信不知道,他成為齊王實際上是在逼自己走到死胡同。
齊國是一個大國,韓信成為齊王,也就是說他和劉邦可以平起平坐了,在韓信成為齊王之前,一反之前的君臣關系,劉邦當然不願意,當韓信成為齊王時,相當於自立門戶,他和漢王劉邦的地位相當,他雖然成為齊王,但仍對劉邦為首是瞻,但劉邦對韓信失去了信任。
韓信不理解劉邦的心思
事實上,韓信要個齊王當也並不過分,他幫助劉邦平定了三秦,征服了燕、趙、齊三國,卓越的軍事成就導致他盲目自信,所以被封個齊王也不是什麼很過分的事情,並下之戰前,劉邦答應讓彭越為王。
項羽戰死後,劉邦自然將矛頭首先指向韓信,在項羽死後,劉邦立即吞了韓信的軍隊,韓信被劉邦降為楚王,被封在楚國,意思也是很明顯的,韓信在北方作戰多年,所以在其他的地方,韓信有一定的軍事上的好友,因此,韓信被封在楚國,是對韓信的一種防范。
況且楚國原來是項羽的領地,那裡民風兇猛,難以治理,韓信在這裡做什麼都很困難,一方面,劉邦這樣安排,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韓信,隻有斷了韓信發展的苗頭,韓信才會安分,才不會招來殺身之禍,
然而,韓信不明白劉邦的苦心,私自收留了項羽以前的部將,這是非常不理性的,容易使劉邦產生韓信想拉攏楚國人造反的假想,後來,有人舉報韓信造反,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韓信殺了鐘離眛去看望劉邦,這樣一來,劉邦覺得韓信更加圖謀不軌了,下令將韓信綁起來帶回長安,卻沒有殺掉他,卻從楚王降到了淮陰侯,劉邦有兩次機會殺了韓信,但都沒有動手。
第一次是在奪了韓信兵權之時,第二次是韓信誠心誠意向劉邦投誠時,以消除劉邦的顧慮。
但劉邦沒有殺韓信,因為他也認為韓信不會造反,然而,韓信雖然沒有造反之心,卻有反抗的力量。
劉邦當然不會放心,如果韓信能理解劉邦的心思,那麼他就可以安心當淮陰侯了,就不會有後來的結局了。
韓信老是稱病不上朝,而他在家很生氣,他感到慚愧,因為他不屑和周勃、灌嬰同朝,韓信的表現顯然是向劉邦宣泄不滿,可見韓信不滿足於做淮陰侯,在這一過程中他明顯忽視了劉邦的感受。
此時,劉邦無意讓韓信活著,所以後來呂後可以不經劉邦的同意就把韓信處死。
後來卻鑄成大錯,慫恿其他將軍起兵造反,事發後,蕭何騙他進宮,被呂後殺害,韓信的軍事成就是『漢初三傑』中最為突出的,但他也是一個不會明智地保護自己的人。
與蕭何、張良相比,韓信太過直率。
他臉上流露出他的情緒,而他不善於猜測劉邦的心思,最終以慘痛的結局收場,可以說是非常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