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韓信非死不可?通過800年後的李世民,我們看出來了答案!。《網路歷史》

秦朝皇帝胡亥倒行逆施,胡作非為,秦二世而亡,之後便有了史上有名的楚漢之爭。

劉邦最終獲得勝利,登上帝位,建立漢朝。

但是令人感到震驚的是,就是這些曾經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的人最終卻被劉邦趕盡殺絕,下場淒慘,最為悲慘的就是韓信了,可以說劉邦的江山很大程度上就是韓信幫其打下的,但在劉邦登上帝位之後,就設計將他殺害了,有人說這是漢朝的一大損失,畢竟那個時候的劉邦的軍事才能無人能及。

我們先看看800年後的李世民是怎麼對待開國功臣的。

李世民可以當上皇帝也是很不容易的,經歷了一系列的戰爭,他的父親李淵得到了皇位,而他作為李淵的兒子在經歷了玄武門政變後成為了太子,父親退位後,他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新一代皇帝。

這麼一說,這段過程仿佛是經歷了很長的時間。

其實並沒有,李世民當上皇帝時開國功臣們也都還在,而這些開國功臣中有一個名叫尉遲恭的人。

尉遲恭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和韓信是同等級別的人物。

尉遲恭驍勇善戰,是一代名將。

李世民將他位列凌煙閣24功臣之一。

有了名譽與地位的尉遲恭開始有些膨脹,非常的驕橫。

李世民找了尉遲恭談話,給尉遲恭講了韓信被殺的故事,告訴尉遲恭,越是功臣,就越要謹小慎微,碰上不濫殺功臣的皇帝是幸運,要學會低調,不要自找麻煩。

尉遲恭這才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嚇出了一身冷汗,從此低調做人。

所以,韓信被殺到底冤不冤,也便形成了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

不過這卻恰好形成了必要的互補關系。

民間的明哲保身《生存欲望》和帝王的需要《統治手段》,正好互相借鑒和互相作用,因而達到一種平衡,只要不被打破,便能雙方都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