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表面的意思是韓信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於蕭何的緣故。
這個典故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成語,意思是成功和失敗都是由於一個人造成的。
要探究『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本意,就需要看一下韓信的成功和被殺都跟蕭何有怎樣的關聯。
一、蕭何是韓信的伯樂,韓信在蕭何的舉薦下當上了劉邦的大將軍,從此走上了人生開掛之路。
韓信能夠威震天下,功成名就,跟蕭何慧眼識才並且大力舉薦有著莫大關系。
韓信沒有遇到蕭何之前可以說是鬱鬱不得志。
韓信在家鄉時貧困潦倒,連填飽肚子都做不到,還總被人歧視。
韓信淮陰還是普通老百姓的時候,不僅貧困,並且沒有德行,想當個官府的小吏,都沒有人推薦他。
他又不懂經商維持生計,就經常到別人家蹭飯,人們大都很討厭他。
他在一個亭長家接連蹭了好幾個月的飯,終於把人家惹煩了,人家兩口子一大早就在炕上把飯吃了,韓信去了,人家也不理他,韓信一怒之下就走了。
後來韓信竟然還厚著臉皮跟著一個在河邊洗衣服的老太太吃了幾十天的飯。
老太太靠幫人洗衣服為生,肯定很貧窮,飯也好不了,韓信能連吃幾十天,肯定是餓得實在沒辦法了。
最為難堪的是,身材高大,又喜歡佩戴寶劍的韓信還受到小混混地羞辱,從人家胯下鉆了過去。
有個屠夫家的小子看不起韓信,當眾侮辱他說:你雖然個子高,又喜歡佩戴寶劍,其實你是個膽小鬼。
你要不怕死,就刺死我,不怕死,就從我胯下鉆過去。
胸懷大志的韓信當然不會跟一個二百五較真,大概跑不了,就真的從那小子胯下鉆過去了。
結果整個集市上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
秦末天下大亂時,韓信先後跟隨項梁、項羽,又投奔劉邦,都沒受到重用。
項梁和項羽起義到淮陰後,韓信就投奔了項梁,但並沒有出人頭地;
項梁死後,韓信跟著項羽,項羽隻讓他做了郎中。
韓信想要打動項羽,就屢次向項羽獻計,隻喜歡重用龍且這樣的勇猛的人的項羽都不采納。
韓信看著在項羽這裡沒有機會,就趁劉邦被封到蜀地做漢王的時候,投奔了劉邦,仍然出不了名,隻擔任一個叫連敖的不重要的官。
後來韓信因為犯法,還差點被殺掉,要不是滕公夏侯嬰搭救,韓信就死了。
夏侯嬰也很賞識韓信,就把他推薦給劉邦,劉邦還是沒有重用韓信,隻讓他擔任『治粟都尉』,掌管後勤糧草。
我們可以看出,韓信沒有遇到蕭何之前,可以說是屢屢受挫,一直不被重用。
但遇到蕭何之後,韓信的才被劉邦重視,擔任了大將軍。
韓信先是主動接近蕭何,蕭何看出韓信不同凡響,就準備推薦韓信。
但蕭何還沒實施的時候,韓信有點等不及了,認為劉邦還是不欣賞自己,就趁機逃亡了。
後面,大家都很熟悉了,蕭何聽說韓信逃亡了,就連夜追趕韓信。
回來後,蕭何極力地向劉邦舉薦韓信 。
蕭何對劉邦說:大王你如果隻想在漢中《蜀地》稱王,就用不著韓信;你如果想要稱霸天下,必須重用韓信。
如果你隻讓他擔任一般的將軍,韓信還是會走,必須讓他擔任大將軍才行。
韓信擔任了劉邦的大將軍後才開始了開掛的人生:先是獻計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打敗了章邯等三個在秦地的諸侯王,緊接著又聲東擊西打敗了魏王豹,滅了代國,後來又背水一戰,消滅趙國,逼迫燕國投降。
雖然消滅齊國時,沾了酈食其的便宜,但仍然實際占領了齊地70多座城池。
這時的韓信有了跟劉邦掰手腕的實力,脅迫劉邦封他為齊王。
然後又出兵,幫助劉邦,沒有韓信幫助之前,劉邦面對項羽幾乎屢戰屢敗,韓信一出兵,項羽就被逼得烏江自刎。
韓信就此達到了人生的巔峰。
所以,我們說,韓信雖然有才能,但如果沒有蕭何這個伯樂的話,韓信有可能一輩子都懷才不遇,鬱鬱不得志。
因此,才有了成語的前半句『成也蕭何』。
二、漢朝建立,呂後在蕭何幫助下殺掉了韓信,所以才會『敗也蕭何』
韓信的軍事才能舉世無雙,劉邦一直對韓信心懷忌憚。
建立漢朝後,劉邦先是通過偷襲,把韓信的軍隊劃歸自己統治,又把韓信改封為楚王,把韓信調離齊地。
隨後,劉邦又通過一個莫須有的謀反罪名,把韓信降為淮陰侯,還把韓信帶到長安,形同軟禁。
陳豨造反時,劉邦禦駕親征。
韓信柞病沒有跟從,答應作陳豨內應,殺掉呂後跟劉邦的兒女。
結果韓信的一個奴仆向呂後告密,呂後準備先下手為強,殺掉韓信。
這件事,歷史上一直有爭議,很多人認為,這隻是劉邦和呂後陷害韓信的一個陰謀罷了。
呂後想要把韓信召入宮中殺掉,又擔心韓信不去。
就讓跟韓信關系很好的蕭何去欺騙韓信。
蕭何假裝有使者報告陳豨謀反失敗的消息,讓韓信入宮祝賀。
韓信本來不想去,蕭何勸韓信:你雖然生病,看我的面子,勉強起來去一下吧。
韓信認為蕭何對自己有大恩,不會欺騙自己,就入了宮,結果被呂後埋伏的武士殺掉。
即使韓信要謀反的事情是真的,如果沒有蕭何的欺騙,韓信一定不會入宮,也就很可能不會被殺。
所以我們才說韓信的死是:敗也蕭何。
可惜韓信縱橫沙場,幫助劉邦打下大半個江山,最終落得‘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下場,真是可悲呀。
雖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可遇到了劉邦這樣的領導才是韓信最大的悲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