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後誅殺韓信,斷戚夫人手足,垂簾聽政,滿朝文武為何無人敢反?《網路歷史》

《呂太後本紀》載:『呂後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後力』呂後本名呂雉,是劉邦的結發妻子,在劉邦還是沛縣的一個小亭長時便聽從父親的安排嫁給了比她大十幾歲的劉邦。

那時候劉邦就像一個無賴一樣整天無所事事,就連他父親劉太公都認為劉邦不如他二哥,但是年輕貌美的呂雉卻聽從父親呂公的安排嫁給了劉邦,婚後替他生下一雙兒女,不僅需要耕田勞作還要照顧家裡的老小,可謂是一個勤勉持家的女子。

後來,劉邦帶領著幾百人起義,成為一方領袖,但與項羽爭奪天下時,呂雉和劉太公被項羽抓住當人質,命懸一線,在牢獄之中,她一個弱女子承受了多少屈辱又有誰知道呢?

然而呂雉並沒有因為受屈辱而自暴自棄,相反,生活的動蕩不安讓她品嘗到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變得更加隱忍剛毅。

當劉邦成為漢高祖時,呂雉就成了皇後,這不僅僅因為她是劉邦的結發妻子,還因為不論劉邦是順境還是逆境,她都無怨無悔地跟從,她跟著劉邦可謂飽經苦難。

但生活的磨難並沒有擊垮這個隱忍堅強的女子;相反,與秦漢之際的風雲人物一起,輔佐高祖定天下,幾經歷練,鍛煉了她處理復雜局面時的謀略和魄力,這也為她後來稱制天下打下了基礎。

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默默付出的女人,而呂雉就是那個在劉邦背後默默付出的女人,作為劉邦的妻子,為了劉邦的統一大計,呂雉為其造勢,為劉邦披上神秘外套,神化劉邦的身份,到處宣揚說劉邦隱匿的山中有祥雲籠罩。

一個女人的身份是多重的,是女兒,是妻子,還是母親,不管是哪個身份,一旦她進入了某個角色,你是無法想象她可以為之付出多大的代價也要做好她的本職工作。

呂後在我們大部分人的心中是一個心狠手辣、兇殘暴虐的女人,一個女人能夠成為中國歷史上稱制天下的第一人,沒有點手段是不行的;但是通過對她人生進行全面的了解之後,就會發現她也有其善良溫順、愛子心切的一面,隻不過後來她被殘酷的現實磨礪成了一個狠角色。

在劉邦未發跡之時,在沛縣有一老人預言呂雉是天下貴人,在《高祖本紀》中記載:『老父相呂後曰:夫人天下貴人。

令相兩子,見孝惠,曰:夫人所以貴者,乃此男也。

相魯元,亦皆貴』

後來劉邦成為漢高祖,身邊美女如雲,此時的呂後已經年老色衰,雖然貴為皇後,孝惠因是嫡長子立為太子,但是在風雲變幻的後宮之中,一個不得丈夫寵愛的女人,想要長久保住自己的地位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高祖天性愛好酒色,膝下有八個兒子,一旦稍有不慎,孝惠太子之位就不保,在母憑子貴的時代,兒子一旦被廢,呂後的全部希望就會破滅,而在眾多美姬之中,戚姬母子對呂後母子的地位威脅最大。

從《呂太後本紀》中『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可以看出,高祖對戚姬的兒子如意也是偏愛有加,數次想廢太子立如意,都是大臣們的阻止才沒有被廢,所以為了保住兒子的太子之位,呂後可謂是費盡心機。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為了保住兒子的太子之位,她能夠放下自己的身段請求張良出策,並跪謝在朝廷之上與高祖據理力爭以保太子的周昌。

在這裡,司馬遷看到了呂後作為一位母親,隱忍負重、冷靜聰慧、能屈能伸的一面,為了保住兒子的太子之位忍辱前行,這和普天之下的母親又有什麼區別呢?

在允許男子三妻四妾的封建社會,女人是以男子的附屬品地位存在的,一般的平民百姓可能是一夫一妻,但是有點地位的男子基本上都不可能隻有一個妻子。

我們都知道劉邦在未與呂後成婚之時就已經有一個兒子,高祖長男劉肥,『其母外婦也,曰曹氏』。

在當時劉邦還是一個小小的亭長就如此好色,更不用說後面功成名就之時,身邊更是美女如雲,歷史上記載最受寵的就是戚姬。

當年高祖劉邦對戚夫人和她的兒子趙王如意備加寵愛,幾乎欲廢太子,而立趙王如意為太子。

戚夫人的存在不僅剝奪了呂後享受劉邦寵愛的機會,更威脅到其政治地位,所以呂後便懷恨在心。

劉邦駕崩之後,呂後積累的怨恨終於爆發,她先讓人鴆殺趙王如意,接著,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喑藥,使居廁中,名曰人彘。

這些令人發指的行為就是通過以上一連串動作來展示的,暴露了呂後性格中專橫、殘忍、毒辣的一面,甚至連她自己的兒子孝惠帝也說此事,非人所為。

但站在呂後的角度想想,就可以理解她為何對戚夫人母子如此殘忍,因為戚夫人母子的存在,對她構成了最大的威脅,致使她變得喪心病狂,這是其人性扭曲的根本。

呂後是中國歷史上三大女主——呂後、武則天、慈禧——之首。

在中國皇權繼承的問題上首創『垂簾制』,開後代母後獨掌皇權的先例,對中國古代皇權繼承影響深遠。

因為孝惠帝的早逝,孝惠皇後年幼無子,呂後便立孝惠帝與宮女生的兒子為『少帝』,然而朝廷大小事務的決定權實際是由呂後操控把握。

此時的少帝隻有三歲,也根本不可能主理朝政,呂後為此做出了一項重大發明:『太後稱制』『制』就是皇帝的命令,『稱制』就是代行皇帝職權。

《呂太後本紀》記載:『太子即位為帝,謁高廟。

元年,號令一出太後。

太後稱制』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影響極遠的臨朝稱制。

呂後能夠臨朝稱制和其特殊的地位與手中握有絕對的權力是不可分割的,但是為什麼朝廷大臣不敢反對呢?

這與呂後的兇狠、暴虐有關,在劉邦稱帝後,呂後在誅殺韓信與彭越這兩位功臣時所表現出的果斷、殘酷,便可以看出呂後的心機、謀略,盡管為人所不齒,但是,也顯示了呂後的手段。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正如《史記·呂太後本紀》中所言:『孝惠黃帝、高後之時,黎民得離戰國之苦,群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宴然。

刑罰罕用,罪人是希。

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不可否認,在她當政的十五年裡,她在國家的內政外交政策施行上都顯示了其傑出的政治才能,堪稱治國之名主。

在政權相對穩定之後,呂後采取了一系列與民休息,恢復經濟、生產的利國利民方針政策,使漢初凋敝的社會經濟得到了顯著的恢復與發展。

在對外政策上,呂後從國情出發,不惜含垢忍辱,積極維護與匈奴的和親政策,為漢初社會經濟的發展與民生的穩定創造了穩定的社會環境。

正因為呂後在政治上的審時度勢,順應時代與民意的要求,從而奉行『與民休息』的治國方針,才使得歷經反秦戰爭、楚漢戰爭,經濟凋敝的西漢社會得以迅速修復與發展。

綜上所述,呂後作為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第一位臨朝稱制的女主,在她身上固然有著因其人性的缺失與異化所致的陰險、毒辣、兇狠、殘忍、扭曲、變態、畸形的一面;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她並沒有將自己的狠毒殘忍貫徹於治國之中,更沒有將毒手伸向在其統治之下的廣大民眾,而是推行『與民休息』的治國政策。

因此我們在對呂後的穢政進行強烈的批判與堅決的否定時,亦要對其『穩定漢室,光復漢室』的德政予以高度的肯定與認可。

不管是其作為妻子、母親、妒婦還是政治家,這都是現實逼她做出的選擇,這啟示我們應該把歷史人物放到其具體歷史環境中對其人物形象進行分析,不能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