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後為什麼要殺韓信,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網路歷史》

公元前196年,西漢發生了許多大事。

當年,漢高祖劉邦於代地平定陳豨叛軍;梁王彭越被殺;時年35歲的韓信迎來生命的最後時刻;淮南王英佈被滅等等,可以說每一件事情都能在歷史上掀起不小的波瀾。

而這所發生的一切,都與劉邦有關。

在這一年裡,劉邦仿佛得到一種力量的督促與暗示,因此特別忙碌,總有幹不完的事情,打不完的仗。

其實,如果去窺究歷史,這些事情雖在意料之外,但又合情理之中,尤其是韓信之死。

韓信劇照

一日,韓信正在家中閑坐,老朋友蕭何突然造訪。

蕭何興沖沖地說:『皇帝已經打敗陳豨叛軍,昨夜喜報傳回。

故此,皇後今日要大宴群臣,以示慶賀。

為兄此來是邀老弟一起赴宴!』

韓信一臉狐疑,皇帝這麼快就打敗陳豨了?

我怎麼一點消息都沒得著!不會是有什麼貓膩吧!想到此心中發緊,兩腿不由發抖起來。

但是,韓信馬上又恢復鎮靜,然後對蕭何說:『弟素日來受疾病困擾,身子乏的很,還是不去湊熱鬧了!還望兄長代為向皇後謝罪!』

蕭何劇照

蕭何心想,你一個壯年之人那來的那麼多的病痛,於是長嘆道:『唉!這樣大的喜事,兄弟還是不要缺席的好,否則皇帝知道了心裡免不了生懣!既說有恙在身,也不打緊吧?

韓信見推脫不了,於是隨蕭何去赴宴。

沒曾想,二人剛踏入長樂宮門,突然左右闖出一幫衛士。

蕭何轉身離去,韓信一臉懵然,知道末日到了。

隨後,衛士將韓信押到呂後面前。

呂後問韓信:『將軍為何要謀反?

皇帝待你不薄呀!』韓信哈哈大笑:『悔不聽剻徹之言,今日死在女人手中,豈非天意!』

劉邦知道韓信的死迅後,心裡五味雜陳,但臉上還是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心說還是老婆了解我的心思,隻是可惜了韓信。

為此,司馬遷對劉邦的描述五個字——且喜且憐之。

所以,其實最想殺韓信的人是劉邦,可他一直下不了手,最後隻好由呂後出馬。

再比如彭越之死,與韓信就有許多相似的地方。

同樣是劉邦找不到謀反證據,又不忍心下手,於是由呂後『代勞』。

呂後給出的理由是『彭越是個壯士,將來一定作亂』。

要說『壯士』,韓信比彭越『壯』太多了,所以不死才怪。

呂後劇照

關於為何除掉韓信,呂後給出的理由是謀反,史書上也如此記載。

但是,後世部分史學家卻持相反觀點。

因此,關於韓信有沒有『謀反』,直到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仍沒有確切的定論。

事實上,韓信有沒有『謀反』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死無疑,劉邦隻是需要用『謀反』立一塊『擋箭牌』而已。

為什麼這麼說呢?

根源在劉邦身上。

劉邦從社會最底層起步,最終奪取天下,然而到底該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想必心裡已經思考過無數遍。

秦朝固然二世而亡,但也有他的進步意義。

如果回到戰國時代,等於開倒車,更不可取。

而眼下異姓諸侯王坐擁半壁江山的現狀,恰似戰國時代的翻版。

所以,最終劉邦的決定是用劉姓皇族取代異姓諸侯,靠血統關系維持社稷的穩定。

所以,不難看出,劉邦是在戰國與秦朝之間采取了一個『折中』的方案。

劉邦劇照

因此回顧歷史,從韓信身上能看到劉邦很強的目的性。

垓下之戰前,韓信向劉邦討封了齊王。

但是當滅掉項羽之後,劉邦馬上尾隨韓信到定陶,然後出其不意奪了他的帥印。

所以,失去兵權後的韓信隻能坐等封分。

不久,劉邦於定陶登基稱帝,封韓信為楚王。

劉邦的理由是:韓信為楚人,榮歸故裡最恰當不過,再說還能為已故楚懷王熊心續一下『香火』。

韓信沒有選擇的餘地,於是到下邳建都,準備下半生安享榮華富貴。

可是上任不到一年,劉邦就『登門拜訪』,說有人舉報他謀反。

於是韓信被抓到長安,降為淮陰侯,生活還受到監視。

那麼當時韓信有沒有謀反?

肯定沒有,之所被抓,顯然是受到了劉邦的猜忌。

其實韓信不過『多米諾骨牌』效應中的一環,因為就在前不久,燕王臧荼就因謀反被滅。

臧荼最初受封於楚霸王項羽,楚漢戰爭開始後屈服於韓信兵威,遂倒向漢王劉邦。

而劉邦稱帝不久便下令追殺逃匿的項羽部將,因此,臧荼認為劉邦遲早會上門算賬。

與其被動挨打,還不如主動出擊,所以臧荼打響了異姓諸侯叛漢的第一槍。

結果,臧荼很快被平滅,劉邦將燕王之位暫時給了發小盧綰。

顯然,異姓諸侯反叛最終的受益者是劉邦,因為隻有他們露出把柄,才能將其一舉擊滅。

而盧綰不過是一個『過路財神』,他的結局比臧荼也強不了多少。

在劉邦的猜忌之下,異姓諸侯惶惶不可終日。

接下來,韓王信、代相國陳豨、淮南王英佈、燕王盧綰等人先後舉兵。

劉邦順勢滅之。

劉邦就連自己的女婿趙王張敖也不放過,先是『碰瓷』後又『找刺兒』,直到將『趙國』揣進自己兜裡。

所以,到了劉邦駕崩之前,異姓諸侯王除了長沙王吳芮,其餘幾人全部落幕,取而代之的是劉姓皇族的登臺亮相。

除了將劉肥《齊王》、劉如意《趙王》、劉恒《代王》、劉恢《梁王》、劉友《淮陽王》、劉長《淮南王》、劉建《燕王》等七個兒子封王外,劉邦還將弟劉交封楚王、堂兄劉賈封荊王、侄劉濞封吳王。

如此一來,一個王室拱衛皇權的局面形成。

一切搞定後,劉邦非常興奮,但似乎意猶未盡,於是又殺了一匹白馬,同大臣們訂下『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的盟誓。

所以到此為止,劉邦排斥異姓諸侯王的企圖昭然若揭,而韓信不過是眾多『釘子』中的一枚。

但是,劉邦心裡很清,沒有韓信帶自己走出漢中困境,沒有韓信打下的半壁江山,沒有韓信『十面埋伏』於項羽,自己那能這麼容易就當上皇帝。

所以,介於韓信的功勞,同時又擔心天下人詬病,才遲遲沒有殺掉韓信。

而當劉邦到了『日薄西山』的時候,還能留韓信這顆『炸彈』在世嗎?

顯然不能。

而成熟老練,嗅覺靈敏的呂後早已感覺到了韓信這個隱患存在的壓力。

所以,為將來兒子劉盈能坐穩皇位,於是呂後隻好代劉邦『排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