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08年李斯上書保命,秦二世轉怒為喜,看過文章秦國滅亡不怨誰。《網路歷史》

前208年,一個被折磨得如同死狗一般的老人,走上了刑場。

這老人有多慘,答案是已然面目全非,隻等最後的五馬分屍。

人生最後時刻,悲戚的老者,看著自己的兒子,哀傷地說出了遺言:

吾欲與汝,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在豈可得乎的念想之後,這個老人遭遇了五馬分屍之痛!

這個人就是曾經的大秦宰相,秦始皇心腹,力主推行郡縣制大一統的李斯。

《最後的遺言》

是什麼讓一代人傑,慘死!

答案要從李斯最後的雄文中去找,因為這篇奇葩文章,跟李斯一生相得益彰。

李斯,楚國上蔡人,按史書說法是,少有才名,聰慧無比,後來師從荀子學習儒家經典,成了飽學之士。

學有所成之後,入仕楚國成了一名小吏。

不甘於平凡一生的他,為了人生仕途,建功立業,決定去往秦國追求功業。

剛到秦國的他,成了廣納門客的秦相呂不韋門下一舍人,雖然衣食無憂,到過的依舊鬱鬱不得志。

正在尋思人生變局時,秦國遭遇了鄭國渠事件,一個韓國奸細的出現,讓客居秦國的六國士子人人自危。

《秦始皇》

盛怒的秦始皇決定驅逐外國客卿。

這屬於典型的矯枉過正。

而悲催的李斯,也在被清退之列。

肉眼可見的淒慘命運,讓李斯發出了人生最光耀的吶喊,一封流傳千古的《諫逐客書》,成了李斯的成名之作。

在這激昂的諫書中,流放路上的李斯遍舉秦國史上著名的外國客卿為秦國做的貢獻。

證明了秦國的強大,最關鍵的就是這群外國人。

隨後筆鋒一轉,明確提出人才,才是秦國的強大本源,隻有兼容並蓄,才能更好地完成統一大業。

文采飛揚的《諫逐客書》,先擺事實,後講道理,有理有據有節,讓嬴政明白了自己的孟浪,收回了驅逐客卿的命令。

李斯也因這篇雄文,受到嬴政信任,從默默無聞變炙手可熱,成了嬴政帳下紅人,在後續的統一天下中出力良多,最終成了秦王副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

雖然仕途一帆風順,但李斯切實地說,是一個道德水準特別低下的人。

文筆出眾,出生儒家的李斯,並沒有一點王道理想,反而是徹頭徹尾的實用主義者,霸道主義者,法家踐行者。

在主持秦國統一後政務時,李斯沿用被自己誣陷殺死的師兄韓非子思路,搞愚民政策提焚書建議,將坐而論道的儒家傳統徹底顛覆。

《法家李斯》

按李斯的想法,所有人不需要學什麼流派思想,隻需要明白律法,以吏為師就行。

所謂: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擁有知識的人和擁有武力的人一樣可怕,一樣不受待見!

在如此高壓政策下,秦帝國強力推行,完成了一系列大一統舉措。

可諷刺的是,這依舊沒有挽救秦帝國,反而在秦始皇死後迎來了徹底的叛亂。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不讀書的劉邦和項羽,用充滿諷刺的宿命論,推翻了秦帝國的統治。

而這一切的起源,就跟秦始皇死後的一場政治鬥爭有關。

橫死沙丘的秦始皇剛去世,秦國就亂了。

接受遺命,應該成為皇帝的大公子扶蘇,遭遇了陰謀構陷。

為了能讓胡亥登上皇帝大位,趙高陰謀篡改遺旨,並拿著虛假的遺詔尋求李斯的配合和支持。

《從還是不從》

一看遺詔,深知秦始皇本意的李斯明白,這是忽悠人的矯詔!

初開始,他斷然拒絕胡亥和趙高的陰謀,準備堅守人生最後的底線,忠於秦始皇。

但這底線依舊沒有堅持住。

深諳李斯秉性的趙高,找到了李斯的弱點,那就是貪念權力,不可自拔。

《碩鼠之論》

這點上,也有典故為證!

話說李斯還是楚國小吏時,有一次看見糧倉裡面的老鼠肥碩無比,廁所裡的老鼠卻瘦骨伶仃,就頓悟了一個真理。

人所處的環境,決定人的價值。

身處糧倉的老鼠,衣食無憂,安享富貴。

身處廁所的老鼠,擔驚受怕,忍饑挨餓。

同樣是老鼠,命運為何不同?

不過環境不同而已。

這也堅定了李斯去往秦國的決心,也讓李斯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富貴的本質,是讓自己處於好的環境中,然後讓自己一直保持最優的位置。

簡言之,唯有權力才是安逸富貴的根本。

一路走來,他背棄了呂不韋給的衣食無憂,背棄了同門韓非,背棄了儒家理念,在實用主義道路上一往無前,走到了終點,從白衣變成了丞相。

『碩鼠理論』,讓李斯身居高位,同樣也讓他在關鍵時刻,走上了歪路。

在趙高一句,扶蘇稱帝,必定信任蒙恬,到時候你怎麼辦之後,李斯慌了!

是啊,一朝天子一朝臣,扶蘇稱帝,蒙恬高升,自己何去何從?

沒有富貴和權力,自己不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嗎?

尋思明白這一切後,自以為聰明的李斯,夥同胡亥和趙高,用一紙偽詔逼扶蘇自殺,也讓生無可戀的蒙恬自殺。

《一場陰謀》

胡亥也在這陰謀之後,成了秦始皇之後的新帝王,秦二世。

幹完這一切後,為確保地位李斯還跟趙高、胡亥一起,將秦始皇留下的20多個子女趕盡殺絕。

斬草除根後,李斯如願保住了自己的權位,繼續悠哉地當著丞相。

隻是這悠哉悠哉的日子並不持久!

始皇死而地分,如同詛咒纏繞著秦帝國。

陳勝吳廣的呼喊,還有遠處此起彼伏的吶喊,響徹整個帝國,滅亡的六國紛紛復興,開始作亂天下。

反觀秦二世,則在趙高的忽悠下,整日沉迷溫柔鄉中不見人影。

唯一幹的事情,就是繼續倒行逆施,讓百姓的負擔更重,怒火更盛。

星火燎原後,陳勝部將周文率數十萬大軍殺到了函谷關。

迫在眉睫的威脅,終於讓秦帝國驚醒。

關鍵時刻,少府章邯在李斯舉薦下,成了領軍統帥,帶著釋放的十多萬奴隸,還有少部分秦國精銳,完成了對於起義軍的反殺,穩固了局面。

局面雖穩固了,可戰況依舊沒完。

陳勝、吳廣死了,項梁也死了,但項羽和劉邦還在,楚懷王還在,各路諸侯王還在,他們依舊在叫板秦帝國。

《楚漢驕雄》

看著亂象迭起的帝國,自覺責任重大的李斯,開始踐行政治家本能,上書秦二世說:

你要勵精圖治,你要輕薄於役,你要勤政愛民,你要學習堯禹,重振江山。

從勸誡看,李斯是明白秦帝國問題根本的。

山東六國如火如荼的起義,根源就在苛政猛於虎。

明白問題根本的李斯,雖然道德水準不行,但還是個聰明人。

但奈何自己主子,還有所謂盟友傻叉啊!

秦二世見到李斯上書,沒有悔過和反思,反而勃然大怒,斥責李斯說:什麼鬼堯,舜,禹,他們住著破房子,整日跟奴隸一樣過活,這那是帝王做派?

如果帝王不能自由自在,不能安逸快樂,統治天下有何樂趣?

這混賬話出口,足見秦二世成色,不過一徹頭徹尾的昏君。

《昏君胡亥》

但話還沒完哦!

在說完昏君言語後,他還斥責李斯說,你身居高位,卻為盜賊長目,居心何在?

這就是誅心之言了!

原因無他,當時的李斯家族,可是朝堂大勢力,李斯是當朝丞相文官之首,李斯兒子李由是三川郡郡守,地方軍政一把手。

更讓李斯難堪的是,他兒子李由因為跟起義軍作戰不給力,屢戰屢敗早被人詬病多時,不少人都說他因為楚國人的身份,跟項羽、劉邦暗通款曲,有不臣之心。

《趙高反水》

秦二世誅心之言,讓李斯惶恐。

這言外之意,是要殺我嗎?

為了給自己言行找補,自以為深諳人性的李斯,立馬將僅有的良知和底線拋諸腦後,變回了那個實用主義者李斯。

大秦江山不重要,自己的命和富貴更重要,為了保命,他連夜寫出了一篇歌功頌德的

《行督責書》。

這雄文中,將秦二世胡亥的胡言亂語,進行了充分的肯定。

文采飛揚的《行督責書》,前期雖有一點點勸誡之言,但核心主題卻是用韓國改革家申不害的話語,為秦二世助威。

說帝王就該享受,就該無所事事,還道出治國核心,從不是仁義和付出而是督責!

督誰的責,答案是幫帝王治理國家的人。

為了闡述自己理念李斯還說:庶民就如君王子女,必須要用嚴厲態度對待,如果用仁義道德,庶民就會松懈就會有恃無恐。

進而推導出,君王最該做的事,應該是嚴厲督促臣子和百姓,只要把這點做好了,國家就能安穩,君王就能享受。

總之一句話,只要不講仁義道德,就能享萬世太平。

《順心了》

這篇雄文一出,秦二世開心了!

立馬下旨制定了更加苛刻殘暴的法律,並在李斯建議下,實行『督責』之術,對於臣子更不寬容,但凡有錯就訓斥,但凡圖謀不軌,就殺掉。

民眾的負擔,一點沒減輕,反而更重了!

是李斯不明白這惡政的後果嗎?

他當然明白,這是在燃燒的星火中添柴。

但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他依舊幹了,目的隻有一個,保住生前榮華。

深諳『碩鼠理論』的李斯,用一生踐行『碩鼠理論』,也在最後成了逃不出糧倉的碩鼠。

《碩鼠》

關東局勢在惡政之下沒有好轉,反而急轉直下。

巨鹿之戰中,諸侯聯軍在項羽帶領下奮戰不朽,一出破釜沉舟,成就了項羽人生高光時刻。

隨後項羽帶領40萬諸侯聯軍,浩浩蕩蕩殺向函谷關。

同樣的,善於遊走的劉邦,也在四處機動之後,帶領十萬人馬,攻向了武關。

先入關中者為王,讓這兩個千古人傑前仆後繼奮戰不休,秦帝國國運風雨飄搖。

就在秦帝國風雨飄搖時,李斯的政治盟友趙高,也因為秦二世的態度轉變,開始不安起來。

為了給自己誤國罪行找背鍋俠,趙高將嫁禍的目標鎖定了李斯。

在一輪陰謀構陷和屈打成招之後,李斯進了監獄,成了罪人。

為了保命,李斯不斷訴求上書秦二世陳述冤屈,結果卻被趙高輪番教訓讓他認罪!

最後,遭遇酷刑的李斯,被屈打成招,承認了自己的謀反罪行。

李斯都認罪了,秦二世當然認為,這是罪有應得,於是就有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最後的悲催》

奄奄一息的李斯,跟自己的兒子一起踏上刑場,被處腰斬之刑。

用生命詮釋了一個真理,算計過頭,誤了性命。

李斯的一生,就是算計的一生,就是背棄理想的一生,就是堅持碩鼠理論的一生!

最後的他,終究沒有逃脫碩鼠的命運,在秦帝國這個糧倉整個覆滅時,成了秦帝國陪葬品。

試問,如果他當時堅持原則,堅持勸誡秦二世,會不會落得如此下場咧?

試問,如果不是李斯最後的雄文,秦帝國會不會快速覆滅?

歷史沒有如果,隻有道理,還有循環的因果,這一切隨風而逝,我隻有一個感悟,文人誤國後果很可怕,『碩鼠理論』看似美好,其實是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