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鴻門宴上,項羽鏟除劉邦,是否能避免後面的悲劇?《網路歷史》

#如果當初項羽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歷史會怎樣發展#

現代人提起楚漢相爭,總會感到意難平:那就是英雄蓋世、拔山舉鼎的楚霸王項羽,居然敗給了潑皮無賴劉邦,並且在烏江自刎。

並且很多人還會根據楚漢相爭的結局,得出這樣的結論:那就是卑鄙者總能打敗英雄豪傑。

但現實是:劉邦確實是一個醃臢小人。

但是,楚漢相爭的結局,卻也是當時歷史的最優解。

1、楚霸王的死結

其實從歷史高度回看秦末的歷史,即便是項羽殺死劉邦,那麼,項羽的結局也是很難扭轉的——因為即便是劉邦被項羽殺死,那麼,也會有別的人來扮演劉邦的角色,擊敗項羽。

因為項羽從始至終,就不具備一個新王朝的創建者該有的素養。

作為一個新王朝的創建者,最起碼應該具備知人善任、能夠領導一個健全的行政團隊,並對地方進行治理,維持生產,落實各種征發功能。

但是從始至終,項羽都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甚至在楚漢相爭的過程中,項羽征集軍糧、軍餉的唯一手段就是對新占領區的殺戮、搶奪。

而這種模式,是很難長久維持下去的——尤其是秦末的局勢是群雄爭霸。

項羽模式發展到一定的狀態,那就是對其他諸侯國進行吞並。

而其他諸侯王肯定也不會束手就擒。

甚至針對項羽版本的各路農民起義也會此起彼伏。

換而言之,項羽的這一套勾當,和後世的李自成、張獻忠類似,都是無法長期持續的模式。

這就是楚霸王的死結:哪怕劉邦被他殺死,也會有新的反對者,前赴後繼反對楚霸王。

2、劉邦的優勢

劉邦這輩子最大的優點就是知人善任——其實這和做老板類似。

一個老板可以不具備銷售員的營銷能力,不具備工程師的設計能力,也可以不懂得財務。

但必須懂得知人善任。

劉邦在這一點上碾壓了項羽。

因此楚漢相爭的本質,其實是一個小朝廷對戰一個大的流寇集團的戰爭——所謂小朝廷,指的是劉邦。

劉邦當時地盤小、人口少、戰略資源也稀缺。

但是,在軍事上,劉邦有韓信輔佐,在謀略上,劉邦有張良支持,在行政管理上,蕭何為劉邦提供了堅強的後盾:蕭何為劉邦的朝廷制訂了各種的鼓勵農耕、合理征發的制度。

而這一系列制度,在糧食上,保證了劉邦集團的軍糧有了可靠、穩定的保障。

而鼓勵農耕也為劉邦集團吸引了大量的流民。

有了人口和糧食,那麼,合理征發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大的流寇集團其實就是項羽。

項羽征發軍糧的手段就是依靠搶奪。

這也導致項羽地盤上大量老百姓選擇逃到劉邦地盤上討生活。

甚至很多壯丁還在劉邦軍隊裡服役,和項羽的士兵進行戰鬥。

起初項羽集團由於具備一定的優勢,因此劉邦沒能討到便宜。

不過隨著楚漢相爭的深入,項羽的戰略潛力逐漸喪失,因此等待項羽的,也隻有滅亡這一條路。

而秦朝滅亡後,讓劉邦建立新的王朝,也算是當時的最優解。

畢竟,劉邦能夠帶來一個穩定的行政團隊。

這對後來的休養生息,影響很大。

反之,如果沒有劉邦團隊的出現,秦末很可能出現和後來的十六國亂世、南北亂世那樣長達數百年的戰亂局面。

中華文化甚至可能出現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