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蕭何跟張良都在項羽身邊,那麼失敗的還會是項羽嗎?《網路歷史》

我們都知道劉邦能夠最終君臨天下,與他知人善用有很大的關系,謀而以定天下,說明謀士在古代的戰據十分的重要地位,張良蕭何作為劉邦的左膀右臂和智囊團,對於劉邦能夠成就有很大的功勞。

那麼如果說蕭何跟張良都不是在劉邦身邊,都在項羽身邊,那麼最終失敗的還會是項羽嗎?

其實我覺得即使項羽擁有張良和蕭何,最終還是會失敗,這是為什麼呢,總的來說和其性格有關,我們來結合史實綜合分析一下。

優柔寡斷,錯失良機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先攻破咸陽,項羽知道後非常惱火,攻破函谷關,進入關中,與劉邦對壘。

那時候項羽擁軍四十萬,劉邦隻有十萬,兵力懸殊,范增勸項羽抓住機會,攻打劉邦,項羽營中項伯與張良交好,知道項羽可能攻打劉邦之後,連夜來到劉邦軍營,私會張良,勸說張良逃跑,張良告訴劉邦之後,劉邦與項伯結為兒女親家,讓項伯幫他在項羽面前美言幾句。

第二天一大早,便率領眾將來到鴻門,向項羽謝罪。

宴會期間,亞父范增多次像項羽使眼色,暗示項羽刺殺劉邦,但項羽於心不忍,視而不見。

范增恐錯過這次大好機會,便讓項莊舞劍助興,實為暗殺劉邦,但因項伯從中作梗,刺殺失敗。

宴會途中,劉邦趁機溜走,這次宴會間接促使了項羽兵敗而劉邦建立漢朝。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宴會中,即使項羽擁有著名的謀士范增,但是項羽婦人之仁,不聽范增勸告,以致放虎歸山。

殘暴不堪,剛愎自用

劉邦進入咸陽之時,禁止士兵奪取百姓財物、騷擾百姓,並且親自安撫百姓;項羽入咸陽之後,不僅大開殺戒,並且火燒秦王宮,大火燒了三月有餘,致使王宮滿目蒼夷,百姓怨聲載道,項羽掠奪美女珠寶之後便準備回江東,有人勸諫他說關中富庶,可以成立霸業,但項羽目光短淺,不聽勸諫。

所以如果說蕭何跟張良都在項羽身邊,那麼失敗的還是項羽。

任人唯親,嫉賢妒能

項羽並不是沒有良人輔佐,被劉邦譽為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韓信早期便在項羽手下,多次向項羽進諫,但項羽兩耳不聞,後韓信自覺重用無望,才投靠了劉邦;范增,被項羽尊為『亞父』,多次勸告項羽趁劉邦羽翼未滿攻打劉邦,但項羽總是推脫,錯失大好時機,後來劉邦被困滎陽,令陳平暗中使用離間計,范增被項羽猜忌,一怒之下,辭官隱退,但卻病死在途中。

項羽有能人而不善用,也是他的一大敗點。

韓信被劉邦封為大將之後,曾對劉邦分析過天下形勢,其中便涉及到對項羽的評價:項羽是當今最強武將之一,雖然有勇但無謀,力能舉千鼎,一聲怒喝,會令人膽戰心驚。

項羽待下屬寬仁體貼,但是卻重用親信,每次分封時,總是將親信分封為王,其他人都忿忿不平,由此可見,得人心者,才得天下,項羽已經在江東失去了人心,下屬隻是懼怕項羽的力量而不敢反抗。

張良,號稱劉邦的『智慧錦囊』,是當時著名的謀士,多次運籌帷幄,屢獻奇計,為劉邦立下汗馬功勞,。

蕭何,在劉邦帶兵出征時,他安撫百姓、提供軍需,讓劉邦無後顧之憂。

二人皆是中國著名的政治家,但遇不到賢主,那又如何?

千裡馬雖好,也常有,但伯樂卻不常有,項羽並不是一個很好的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