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統一後,依然有很多人造反,為何漢朝統一時卻沒人造反了?《網路歷史》

關於為什麼秦朝統一了,那麼多前六諸侯國人反叛,到了漢朝統一了,就沒人反叛了呢,這個問題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現在以供大家參考。

其一:國策制度不一樣

秦國治理整個王朝是采用改革家商鞅的法治,即法家的治國理念,凡事從嚴從重處理,這一策略雖然極大提高了秦國的軍隊戰鬥力和君王的權力。

短時間內可以施行,但長久以往就會對民眾造成了極大的精神壓迫。

對這種制度產生反抗和抵制情緒。

漢朝不一樣,漢朝一統後,劉邦和蕭何總結了秦朝的失敗經驗和教訓,經過戰爭摧殘的民眾急需休養生息。

因此采用了道家無為而治的黃老學說作為治國方針。

使民眾從高壓迫下解放出來了,讓民眾對戰爭充滿了厭惡感。

自然而然就減少了反叛的民眾基礎。

此其一也。

其二:所處時期不一樣

秦國統一全境後,並沒有采取什麼特殊手段來控制六諸侯國遺民,因此六諸侯國遺民並沒有完全徹底消滅。

這些遺民中不乏六諸侯國的皇親貴胄,從高高在上的貴族,一下子成了庶民,突然間的身份轉換,使他們難以適應。

為了爭取機會獲得之前的那種特殊權利,也就萌生了反叛的意圖。

這群人登高一呼,曾經的舊部下,或者說念舊國的遺民,自然就雲集響應,一起來和秦國唱對臺戲了。

漢朝一統後,六諸侯國遺民要麼在楚漢之爭中,被楚漢軍隊抹除了,要麼就被劉邦用強制的手腕給擺平了,剩下的都是對漢朝服服帖帖的,沒有什麼多餘想法的人。

沒有了帶頭鬧事的人,再說民眾都是喜歡平靜,安穩的生活。

沒有外界迫使,很難主動挑起事端。

這也是沒有六諸侯國反叛的原因之二了。

其三:對待民眾的態度不同

秦國統一全境後,為了防止民眾反叛,采取高壓措施,一面加重徭役修長城,建阿房宮,開鑿靈渠,設立秦皇陵兵馬俑,一面收歸天下鐵器,用來做建築。

導致民眾怨聲四起,怨聲載道。

民眾原本渴望天下一統後,秦國能夠大家帶來安穩平靜的生活,畢竟戰爭禍亂已經延續上千年,民眾對戰爭充滿極大的厭惡感。

誰曾想統一後帶來的是更加慘無人道的統治,讓民眾對秦國極其不滿。

不滿就隻能掀翻這座房子,重新建立自己滿意的房子。

因此,陳勝吳廣一聲呼喚激起了千層浪。

漢朝就不同,作為底層百姓起來的劉邦,也比較了解民眾的需求。

因此一統後,就采取薄徭輕賦的方針。

不再大興土木,讓民生得到很好的休養。

民眾的需求得到了滿足,自然而然對新朝廷比較愛戴。

對這個朝廷也就有了寄托和感情。

這也是千百年來,大家都以漢人自稱的一個原因。

《隻有漢朝才實行了無為而治的國策,也是漢朝把民眾從近千年的苦難中解救出來》

國策制度不一樣;所處時期不一樣;對待民眾的態度不同;這就是我的三點看法。

希望大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