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軍事天才,為何兵敗自殺,劉邦無一技之長,為何能一統天下?《網路歷史》

瞅瞅古代的一些歷史人物,有些人武力值高,如項羽、呂佈等人物;還有些人,腦子好使,如張良、范增等人物;此外,還有一批人,說武力吧,比不過武將,說腦子吧,比不過謀臣,沒辦法,他們隻能當皇帝了,比如劉邦、劉備這樣的人物。

歷史上的開國皇帝,都不說是輕輕松松就把皇位拿到手了。

作為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的稱帝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拋開早期對秦朝的征戰不說,單單是後面的楚漢之爭,劉邦也是折騰的夠嗆。

楚漢之爭中,作為爭鬥雙方代表人物的項羽和劉邦,倆人自身差距上確實很大,西楚霸王項羽,巔峰之姿出現在歷史舞臺的時候,劉邦還不夠看,而早年間屬於是混日子的劉邦確成了楚漢之爭的勝利者,項羽反而兵敗後於烏江自刎。

這種懸殊的差別,到底是啥原因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是否接納諫言』,說白了,就是能不能聽的進去謀士的建議。

拿劉邦來說吧,麾下有一位著名的腦子好使的謀士,叫張良,劉邦的大業能成,張良的出謀劃策是功不可沒的,在劉邦按捺不住的時候,張良總是能替劉邦考慮的明明白白的,而劉邦,對這位謀士的話,也是十分重視。

上面說到了,劉邦早年是個混日子的,對金銀財寶和美女,那是來者不拒的,當然,這是早期的時候,後來勢力起來了,有爭雄天下的能力了,劉邦就開始收斂,不貪戀財和美女,一心為未來考慮,這其中,自然離不開謀士的建議。

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

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反觀項羽,在這方面,確實差了些,作為項羽麾下腦子好使的人物,范增曾提醒過項羽,劉邦此人志向不小,應當提早應對,在鴻門宴上,范增也多次示意項羽,把劉邦幹掉,以絕後患,可是,項羽也不知道咋想的,就是沒有動手,以至於劉邦安穩離開了這個容易出大岔子的鴻門宴。

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

倘若項羽如劉邦一樣,重視謀士的建議,那麼劉邦就折在鴻門宴上了,那麼後來的歷史也沒劉邦啥事了。

結語

當然,項羽和劉邦倆人的對陣,項羽的敗,也不全是敗在一方面,劉邦的勝,也是如此,武將、謀士、民心等等,都是影響因素。

作為開國皇帝,劉邦在打天下的時候,天時、地利、人和,確實都傾倒向了劉邦,人家也確實有水平,接的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