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個寵姬的安全,而去讓皇後給自己陪葬。
劉邦不是傻子,他不可能這麼做。
更何況,自古以來也沒有讓皇後殉葬的道理。
以活人殉葬的制度在中國起始於商代,到秦漢之後已經開始逐漸走向式微。
雖然從來不曾斷絕,但已經沒有之前那麼殘忍了。
我們再說到劉邦身上,從歷史記載上看,我們找不到劉邦死後有活人陪葬的證據。
我們能得知的是,在劉邦的陵墓中,有周勃、曹參等人的人型陶俑。
呂雉的確是一個心狠手辣且手段高明、野心勃勃的女人。
不過,如果呂雉不是這樣一個女人,那她就不會成為劉邦的『賢內助』。
要知道,不管是在劉邦起義之前,還是劉邦起義過程中,以至於劉邦登基做了皇帝之後,呂雉所起到的貢獻都不亞於他手下任何一個重臣。
而且,劉邦與呂雉是有真感情存在的,我們不能因為他寵愛戚姬,就否認了他與呂雉的感情。
更何況,就算他與呂雉沒有了感情,他也不可能讓呂後陪葬。
以呂雉的勢力劉邦不能讓他陪葬
在劉邦建立大漢王朝之後,他的身邊出現了三大勢力集團。
分別是『功勛勢力』『宗室勢力』『外戚勢力』。
功勛勢力即韓信、英佈、彭越等異姓王所組成的異姓諸侯勢力,以及蕭何、周勃、曹參等人所組成的中央官僚勢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劉邦將異姓諸侯勢力逐漸清除之後,宗室勢力登上歷史舞臺,劉濞、劉肥等人成為劉邦所信賴並仰仗的家族宗親。
除此之外,還有一股勢力就是以呂後為代表的外戚勢力。
這股勢力是以呂雉為核心,而其旁邊所圍繞的呂祿、呂臺、呂產等人也都是朝堂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或許就是因為宗室勢力在劉邦的強力扶持之下,控制了大量的地盤和物資。
倒逼功勛勢力以及外戚勢力相互融合。
而能夠證明功勛勢力與外戚勢力相互融合的最典型事例,就是在大漢王朝建國後始終超然世外的張良,給呂雉出謀劃策,通過邀請商山四皓而穩固太子劉盈的地位。
以張良的個性,個人追求,以及其一生所謀,張良之所以幫助呂雉出謀劃策,不太可能是因為劉盈是嫡長子,而出於禮制幫助劉盈。
更大的可能就是作為功勛勢力代表之一的張良,在向外戚勢力代表呂雉拋出橄欖枝。
除了張良之外,陳平、周勃等人都向呂雉有過示好。
而劉邦晚年所訂立的白馬之盟,也是為了扼制外戚勢力而訂立的。
彼時的異姓王基本都剪除了,除了外戚中有人對封王躍躍欲試外,並沒有人有封王的期待。
不過讓劉邦想不到的是,在他訂立白馬之盟前,外戚勢力與功勛勢力已經達成了一種默契。
這才有了在劉邦死後,外戚勢力極速擴張。
以呂雉的能力劉邦不可讓呂雉陪葬
首先我們來說呂雉的第一個能力——會嫁人。
呂雉嫁給了劉邦,而且嫁得還挺早,是劉邦正兒八經的皇後,也是他唯一的皇後。
僅此一項,呂雉就永遠不可能成為殉葬者,讓皇後殉葬於禮制不合。
劉邦雖然對禮法並不在意,但是這麼不合禮制的事他也不會做。
除了會嫁之外,呂雉本身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
她能夠不動聲色的果決處理掉韓信,且不論呂雉此舉是否是受劉邦指示,也不討論呂雉的道德問題。
我們單就看其果決這一點,就知道這個女人不簡單。
除此之外還包括呂雉對彭越的擔憂,以及在劉邦起義之初她對劉邦的支持。
很多人評價呂雉,總是要站在劉邦這一宗族的角度看待問題,站在她如何對待戚姬這個角度去看待問題。
但我們把話回到歷史上看,呂雉是個女人,但在劉邦死後,大漢江山並不穩定的時候,呂雉她是一個政治家。
而從一個政治家的角度來看,呂雉其實並沒有做什麼出格的事。
在呂雉成為大漢王朝實際執政者的那段時間裡,天下恢復了生產,從這一點上看,呂雉這個宏觀統籌者是可贊的。
同時,呂雉雖然對劉姓宗親並不友好,可她也隻是有針對性地對待。
而且,呂雉也從來沒有想過讓呂家人來當皇帝。
除此之外,呂雉的族人也並非仗勢欺人的惡人,他們雖然有著野心,但他們也並非欺壓百姓的人。
結語
劉邦的確寵愛戚姬,但他也沒有必要為了戚姬而讓呂雉陪葬。
畢竟,與呂雉相比,戚姬的影響力與能力相差甚遠。
而且,不管是以呂雉與功勛勢力的關系,還是以呂雉的個人能力,再加之呂雉是皇後這一身份保護,劉邦都不會讓呂雉去陪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