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劍』是最常見的冷兵器之一,不僅習武之人喜歡帶之闖蕩江湖,文人雅士也會佩戴彰顯風采。
在秦始皇兵馬俑坑中,文物專家們出土一把長劍,但為何他們卻認為,這把長劍是國寶級文物?
它究竟有什麼特殊之處?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秦始皇兵馬俑被發現後,在全世界引起極大的轟動,而它每年都會吸引無數遊客前來參觀。
秦始皇兵馬俑被發現後,考古專家們對其進行保護性發掘,在清理秦始皇兵馬俑坑的時候,專家們出土大量兵器。
這些兵器絕大部分都是秦軍實戰中,士兵使用的真正兵器,它們不僅種類齊全,做工還非常精致,直接反映了秦代軍隊武器裝備的真實情況。
通過長時間的整理,秦始皇兵馬俑坑中出土的兵器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兵器,另一種是禮器,其中作戰使用的兵器又可以分進攻類型兵器和防護型兵器,而進攻性兵器數量最多就是『青銅劍』,雖然專家們出土大量的青銅劍,但有一把劍卻成功吸引關注。
這把劍之所以能得到關注,完全是因為它太長了,我們可以看到,這把劍被插在兵馬俑的左側,劍的前段還插在泥土裡。
通過測量,這把劍長度可達到95厘米,遠超過戰國時期的60厘米左右的青銅劍。
從長度上看,使用這把劍的時候,使用者單手是無法使用的,對方必須雙手緊握劍把才能將它揮舞得虎虎生風,看到這樣的使用方式後,相信大家會想到『王負劍』,歷史資料中是這樣記載的:『拔劍,劍長,操其室。
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也就是說,秦始皇的這把劍太長了,正常的拔劍動作無法將其拔出。
在中國古代,大部分人使用的青銅劍都是短劍,也就是儀仗劍,部分專家們認為,長劍最適合出現的地方在戰場上,雖然它本身沒有太大的殺敵作用,隻能作為第二類進攻性武器使用,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士兵手中的長戈被敵人砍斷,或者丟失後,他們手拿將近1米的長劍上戰場,奮力拼殺的情景。
長劍上戰場真的不好用嗎?
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唐朝時期,宋太宗曾組建一支雙手劍的精兵,劍長可及胸部。
到宋代後,雙手劍術卻失傳,在茅元儀的《武備志》中,收進一部『雙手劍譜』,這也是我們現代唯一一部能看到古雙手劍譜。
書中是這樣記載的: 『古之劍可施於戰鬥,故唐太宗有劍士千人,今其法不傳。
斷簡殘編中有訣歌,不詳其說。
近有好事者得之朝鮮,其勢法具備。
固知中國失而求之四裔,不獨西方之等韻,東瀛之《尚書》也』
雙手劍術失傳的原因應該很簡單,畢竟雙手持劍不容易,練習起來更是非常困難,故此,這支所謂的精銳部隊到宋朝就消失不見了,但是在東瀛地區還有所流傳。
雙手劍的威力是大還是小,這並不是我們該重點關心的問題,雙手劍在唐朝時期出現,它就是中華武術的一部分,是值得被傳承和弘揚的。
各位讀者,你們認為雙手劍威力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