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背水一戰,李牧的孫子一條妙計可以打敗他,可惜趙軍主將不聽。《網路歷史》

公元前205年,偷襲關中得手的劉邦趁著項羽大軍陷在齊國不能抽身,於是率領數十萬諸侯聯軍襲占彭城,被急行軍回軍的項羽打的落花流水,父母老婆全部俘虜。

在這個時候,劉邦不得不先改變戰略目標,把其他的諸侯國作為第一攻擊目標,首先看中的燕趙魏齊這一些地方,205年,派大將韓信擊敗魏王豹,魏地變成漢土。

次年,204年,韓信乘勝進軍,渡過黃河,率軍進逼趙國。

韓信後來被稱為兵仙,大部分的成果是攻打趙國這一戰奠定。

當時的漢軍遠道而來,人數不占優勢,又缺少糧草,正常情況下漢軍是不會成功的。

趙國聽到韓信要進攻趙國,趙王歇和派遣主將陳餘率領大軍迎戰。

號稱20萬,這時候,漢軍不過兩三萬人,這時候,劉邦又幹了一件蠢事,派人收走了韓信的精兵,留下的都不咋樣,所以陳餘很開心,總覺得自己可以打敗韓信,因此成竹在胸,唱著天下我第一的歌就慷慨激昂的奔赴井陘,準備在這裡迎擊韓信。

誰知道,韓信不僅沒有退縮,正好利用陳餘和趙軍輕敵的心態,迎難而上,也率軍趕到井陘,於是,井陘之戰正式打響,在這裡,韓信知道自己的劣勢,於是置之死地而後生,把率領1萬軍隊背水列陣,又派2000人繞到趙軍的背後作為疑兵,剛剛一交戰,趙軍傾巢而出,漢軍伏兵占領了趙軍大營,這立刻讓趙軍失去了鬥志,軍心散渙,而沒有退路的漢軍隻能奮勇殺敵,和伏兵一起前後夾擊,大敗二十萬趙軍,斬殺輕敵的主將陳餘,隨後又追擊俘虜趙王歇並處死。

因為漢軍行動迅速,遠在南方的項羽北上救趙,但是漢軍已經占領趙地,楚軍退回。

默認了漢軍占領河北的事實。

打了勝仗的韓信並沒有開慶功宴,反而下了一道軍令:

信乃令軍中毋殺廣武君,有能生得者購千金。

於是有縛廣武君而致戲下者。

也就是說,韓信下令全軍一定要活捉廣武君,只要活捉他,就賞賜千金。

果然,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沒多久幾個人就把廣武君活捉了獻給韓信。

廣武君是誰,韓信為什麼這樣做呢?

這個廣武君不是別人,他可是趙國名將李牧的孫子,名字叫李左車,他因為輔助趙王有功,被趙國封為廣武君。

和他爺爺一樣,李左車都對趙國很忠心,他雖然謀略兵法很好,但沒有機會被任命為主將。

韓信之所以捉拿他,從井陘之戰開始前說起,善於謀略和兵法的他從韓信率軍攻打趙國的時候就發現了漢軍的弱點,想出了一條甕中捉鱉的好計策,但是主將陳餘太草包,根本聽不進去李左車的忠言。

史記中原文如下:

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聞漢將韓信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新喋血閼閼與,今乃輔以張耳,議欲下趙,此乘勝而去國遠鬥,其鋒不可當。

臣聞千裡饋糧,士有饑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

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行數百裡,其勢糧食必在其後。

願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間道絕其輜重;足下深溝高壘,堅營勿與戰。

彼前不得鬥,退不得還,吾奇兵絕其後,使野無所掠,不至十日,而兩將之頭可致於戲下。

願君留意臣之計。

否,必為二子所禽矣』

也就是李左車認為漢軍遠道而來,個個爭死,銳不可當,但是他們總要吃飯,他們的糧草沒有那麼多,趙軍隻需要堅壁清野,不和漢軍交戰,自己率領3萬人埋伏在漢軍的退路,等到漢軍沒有糧草了,和陳餘一起前後夾擊,不到10天,漢軍就土崩瓦解了。

可惜這個主帥陳餘,是個儒生,堅持春秋兵法,還怕不出戰引來嘲笑,對李左車說:

曰:『吾聞兵法十則圍之,倍則戰。

今韓信兵號數萬,其實不過數千。

能千裡而襲我,亦已罷極。

今如此避而不擊,後有大者,何以加之!則諸侯謂吾怯,而輕來伐我』

這個好名聲的主將最後連腦袋都丟了。

反而韓信在聽說廣武君這個計策之後派人打探,知道沒有采用他計策,方才敢出兵。

不聽廣武君策,廣武君策不用。

韓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還報,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韓信沒有費什麼精力就占領趙國。

於是有了下令生擒廣武君李左車的軍令。

很多兵士以為,韓信捉拿廣武君之後,肯定殺了他來泄憤,誰知道,韓信反而釋放了他,尊敬老師一樣尊敬他,希望給他出謀劃策,幫他平定燕齊。

一來廣武君是趙國人,剛剛國破家亡,一來自負奇才,不願意給韓信出謀劃策,對韓信說,我不過是亡國之人,都沒本事挽救趙國,你大敗趙國,肯定比我有辦法。

韓信於是說:『假如陳餘聽了你的計策,現在被俘虜就是我了,一定幫我!』

李左車這才知道,韓信真的是虛心下問,於是說:

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你現在大軍勞師遠征,前去拼死未必能贏,不如休養生息。

等待時機。

韓信不像陳餘,完全聽從了李左車的計策,成功的安撫好了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