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秦朝名將蒙恬,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此人出身名將世家,從小便胸懷大志。
公元前221年被拜為將軍後,蒙恬率軍攻破齊國,為秦朝的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
秦統一後,蒙恬率軍30萬北擊匈奴,打得匈奴望風而逃。
因此,蒙恬也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
收復河套南地後,蒙恬被秦始皇派去修長城和秦直道。
雖然這兩項工作既累又時間長,但因為蒙恬出色的表現,所以深得秦始皇信任。
而蒙恬最終落得淒慘命運,都是因為秦始皇長子扶蘇的到來。
秦始皇在沙丘駕崩後,中車府令趙高害怕扶蘇繼位後重用蒙恬,對自己不利,於是他扣住詔書不發,與胡亥密謀篡奪帝位,同時脅迫丞相李斯也加入其中。
後來他們偽造詔書,派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賜死扶蘇和蒙恬。
扶蘇這孩子太實誠,聽說父親懷疑自己,便直接自殺了。
扶蘇死後,蒙恬請求復訴。
胡亥本想釋放蒙恬,但趙高卻誣陷蒙毅曾在秦始皇面前說過胡亥的壞話。
於是胡亥囚殺了蒙毅,又派人到陽周去殺蒙恬。
蒙恬在使者到來後,留下兩句遺言,然後吞藥自殺。
後來三國梟雄曹操,每讀到這段故事便痛哭流涕,之後卻還要反復再看,這是為何?
原因出在蒙恬的兩句遺言上。
蒙恬在臨終前對使者說:『今臣將兵三十馀萬,身雖囚系,其勢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啥意思呢?
就是說,我手握重兵三十萬,雖然名義上身陷囹圄,但絕對有能力進行反叛。
我之所以明知必死還在這裡堅持,是因為不敢辱沒先人的教誨,而忘記先主的恩德啊!為何曹操讀到蒙恬的這兩句遺言有這麼大的感慨呢?
原來他當時的處境也是十分尷尬。
當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僅創立了北方最大的軍閥集團,而且還坐上了丞相之位。
對於天下人來說,曹操就是『漢賊』,人人得而誅之。
但曹操卻不這樣認為,他覺得自己才是最委屈的那個。
明明自己是在匡扶漢室江山,結果卻不被天下人認可。
為此,他寫了一篇《述志令》來表明自己的心意。
在《述志令》中,曹操先是介紹了自己的生平和功績,然後又強調別人懷疑自己有篡奪帝位的野心,常使他感到心神不寧。
之後他舉了齊桓公和晉文公的例子,說此二人之所以名聲流傳到今天,是因為他們兵勢強大卻能夠尊重弱小的周天子,而他本人亦然。
後來他提到樂毅投趙和蒙恬臨終遺言的事,說:『孤每讀此二人書,未嘗不愴然流涕也』
最後他表明,自己不交兵權,絕不是有意造反,而是害怕子孫被他人所害。
現在天下尚未平定,他還不能讓位。
但他的封地可以辭退一些,以減少天下人對他的指責。
不管曹操是真情還是假意,但他在生前真的沒有稱帝,也算是沒有辜負漢室。
所以對於蒙恬的遭遇,他真的感同身受。
不過他比蒙恬要幸運得多,因為漢獻帝隻是傀儡皇帝,有名無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