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最長壽的諸侯,一直茍到秦始皇死,自己都沒死|文史宴。《網路歷史》

文/平沙無垠

本文是為解答周元泓用戶的提問『戰國七雄之外的小國在戰國中怎樣生存』而撰寫。

在僅次於戰國七雄的越、中山、宋三小強之後,衛國也是戰國時代十分奇葩的存在,衛國通過以茍為主,以跳為輔的玩法,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依然存活,直到秦始皇死後才被秦二世滅掉,成為最後滅亡的周朝諸侯。

希望周元泓用戶能夠滿意。

兩周諸侯之中,衛國絕對是異數中的異數,是因為它活得最長,從周公平定三監時期立國《康叔封因佐助平定三監之亂受封康國》,一直堅持到秦二世元年關東大起義的前夜才被撤銷封號,實在是東周諸國中的一大傳奇。

然而,要是仔細觀察一下,衛國活得久,完全是靠裝孫子神功與及時跳反的加成結果。

衛國為何與趙國長期為敵

在春秋後期,衛國由於靈公夫人南子與他人有染,加上貴族寧氏權勢太重,引起了靈公長子蒯聵勾結晉國趙氏的『父子爭位』變故,蒯聵系的子孫與衛國主流公族連續爭戰多年,最後還是以衛悼公被迫流亡越國無法回國而結束,這也使得後來的衛國先是依附於智氏,協助智伯瑤消滅了中山的小弟仇由,後來又長期親附於魏氏-魏國政權,相對疏遠於趙氏-趙國。

南子開啟了衛國亂局

衛國的表現,特別是在戰國初期的表現,也與三晉聯盟內部緊密程度有很大關系。

三家分晉時期,衛國就發生過一起『公子亹弒昭公』《衛昭公六年,前427年》的事件,考慮到這時候趙氏中反魏氏的趙桓子正在與魏氏和親魏的趙獻子對抗,這很有可能就是一場趙桓子所指揮的事件。

弒殺昭公的衛懷公亹,後不久又被衛敬公之孫公子穨《衛慎公》所弒《衛懷公十一年,前415年》,也不排除是魏國指使幹的好事。

不久之後魏氏又掃蕩了中山,此時趙氏已經把老巢遷到了中牟,可以說,魏文侯在前423年自嗨稱侯以後,的確成了太行山以東、黃河以西以北、泰山以西這一片地區的霸主。

衛慎公在位初年,孔子的孫子子思《孔伋》也身在衛國,他向衛慎公推薦茍變為將《『其才可將五百乘』》,衛慎公卻因為茍變當稅官時貪了兩枚雞蛋就不想用他,子思卻答道,用人應當『取其所長,棄其所短』,國君要是因為兩枚雞蛋就不用一個良將,就會使他投奔他國的。

於是衛慎公就用了茍變為將。

從這段話中也能看出,當時的衛國,頂多也就是個『千乘之國』,要是放到春秋還勉強算是中流國家,在日漸軍國化的戰國,已經算不得什麼了。

衛慎公的繼任者衛聲公在位時,真正見到了三晉聯盟的破裂,在前382年《趙敬侯五年,衛聲公元年》,趙國大舉進攻衛國,還在剛平《今河南清豐縣西南》地方築城作為前哨基地,打得衛都濮陽『八門土而二門墮矣』《八個城門被土山包圍,兩個城門被攻陷》,衛聲公隻能光著腳去找魏武侯求救。

魏武侯也威武霸氣,聯合齊國,親自披甲執劍去趙軍面前挑戰,把趙軍殺得大敗,奪回了剛平,還墮毀了趙國舊都中牟的外郭,讓衛國也得以茍活了下來。

但是第二年趙國還是跟楚國結盟,奪取了魏國的棘蒲《今河北省魏縣南》,這也是吳起投楚以後報復老東家打的一仗。

衛國後來還是緊緊依附著魏國,衛聲公的繼任者不逝,更是在前356年自行貶號稱侯《衛成侯》,算是取消了衛國的獨立性。

衛國生存之道:一邊茍一邊跳

但這還不算完,前354年,趙國再一次盯上了衛國,攻取漆、富丘二地並築城防衛。

雖然此事不久以後,魏國在河西的元裡遭到了被秦國斬首七千,少梁一度失陷的大敗,但這時候魏國已經遷都大梁,對於河西不像昔日那樣重視了,采取的戰略還是北上攻擊趙國,而非西擊秦國。

有位說客季梁就看不慣這種行為,來勸魏惠王,說這是南轅北轍,攻打邯鄲,必將無益於魏國的霸業。

但魏惠王還是不聽,北上進擊攻陷了邯鄲,打得邯鄲『室多壞,民多死』,大概是來了一圈三光政策。

這時候楚國又不肯發兵,於是趙國隻能求救於齊國。

齊國也派田忌、孫臏出師,打出了著名的『圍魏救趙』戰役,還俘虜了魏軍名將,孫臏的老同學龐涓。

又過了十一年,齊魏又打了一場馬陵之戰。

魏國又一次大敗虧輸,魏惠王還賠上了自己的太子《太子申》。

有可能這一仗中衛國顯得不老實,投向了齊國一方,這下就不那麼好看了,於是魏惠王就扶持衛國遠支公室子南勁《衛平侯》驅逐了衛成侯,成就了『子南勁取衛』這一戰國特色卿大夫上位奪權的事件。

這背後恐怕也有子南勁善於爭取民心的因素,因為荀子眼中的衛成侯,也是一名『聚斂計數之君』,善於盤剝人民財富。

衛平侯用公孫氏為氏名而非衛氏,有可能公孫鞅《衛鞅》與後來玩弄詭辯術的公孫龍,都是這一公族的成員。

衛平侯借著趙肅侯給自己大修陵墓的時機,還占領了趙國的繭氏,雖說他在當年也去世了《趙肅侯十五年,前335年》。

而他的繼承人,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裝孫子把戲,自貶為封君了《衛嗣君,時在衛嗣君五年即公元前330年,不過《竹書記年》稱其為『衛孝襄侯』,大概是在封地也放不下諸侯的面子》,雖然越貶越低,但他還是像前輩衛成侯一樣,樂於『聚斂計數』,還貪戀美色《他有一寵姬名魏姬,大概是魏惠王的女兒或屬魏國公室旁支之女子》,任用佞幸,全然不顧這時候衛國隻剩下濮陽一城和周邊幾處小城邑《包括吳起的老家左氏》了。

這時候的衛國,雖然成了魏國治下的封君,不過《荀子》中還稱衛嗣君為『嗣公』,大概也是在家裡偷著樂還拿自己當諸侯,可類比於後來的趙佗窩在家裡自稱『南越武帝』。

此君的事跡,在《韓非子》《戰國策》之中,也有不少記載,主要是因為他愛耍小聰明。

譬如他喜好偵察別人的隱私,曾經派人裝扮成客商通過關口上的集市。

管理關市的官員刁難他,他就用金錢賄賂這名官員,因此這名官員才放他過關。

事後衛嗣君把這名官員召來,說:『某時有個客商經過你的地方,用金錢賄賂你,你才放他走的』官員因而非常害怕,認為衛嗣君明察秋毫。

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魏兩國還聯合攻衛,這時候秦國和魏國正處於連橫聯盟之中,前一年魏國還配合過秦國攻齊,可能在這段時間裡,衛嗣君倒向了齊國,於是秦魏兩國就要聯合起來教訓一下這個不聽話的小孩。

兩國打算攻取衛國的蒲地《今河南長垣,子路曾為此地之宰》,蒲地的長官就招來一位說客胡衍,派他去遊說秦將樗裡疾。

胡衍勸道:『您若是為了魏國而伐衛,蒲地入於魏國,隻會增強魏國力量,讓他們去謀取秦國新得的河東魏國故地,若是為了秦國而伐衛,則會招致魏國怨恨,致使他們不願連橫。

您若‘害秦以善魏’,秦王必然會抱怨您』

他又要在樗裡疾面前表示要去蒲守那裡為他通風報信。

胡衍後來對蒲守說:『樗裡子知蒲之病也,其言曰:吾必取蒲,今臣能使釋蒲勿攻』蒲守就給了胡衍三百兩黃金。

後面胡衍又去衛嗣君那裡邀功去,又得了三百兩黃金,可見當時的縱橫家,也有不少就是這種六國販駱駝四處騙出場費的主。

兇暴的樗裡疾

也曾經被小國衛國玩弄

衛嗣君安排了一位寵臣殷順為繼任者衛懷君之相,衛懷君在位也有三十一年之久,但他還是客死於魏國了。

因為在他死前半年,衛國竟然倒向了秦國的連橫聯盟,當了魏國的內奸。

於是半年後《前252年》,他去朝拜魏安釐王後,就被扣留囚殺,魏安釐王轉而立衛懷君之弟,兼安釐王之婿為衛國封君《衛元君》。

雖然說在前一年裡,魏國對秦昭襄王『委國聽令』。

但還是放不下邯鄲戰役以來對秦勝利一度奪回河東的面子,故而對小弟衛國下了手。

但也能看得出來,衛國也在多面下註,這也是衛國除了裝孫子大法以外的一大生存絕招。

秦始皇死了,衛國都沒死

魏國所立的衛元君,大概對於抗秦與親秦也是舉棋不定。

所以青年時代的荊軻,以遊說之術去會見衛元君,也不被任用。

到了衛元君十一年《前242年》,秦國展開了對魏國東地的攻略,奪取了衛國所在的濮陽。

第二年又把把衛國的公室強遷到了河內地區的野王《今河南沁陽》。

《水經·睢水註》言這一年《衛康叔世家》所認為的衛國末君衛君角已被立,這可能是因為他是秦國所立的親秦人士。

而衛元君的結局,大概不是被秦人所殺,就是逃跑了。

我覺得大概是逃跑了,因為秦遷衛公室至野王之同年《前241年,秦始皇六年》,又發生了『韓、魏、趙、衛、楚共擊秦,取壽陵。

秦出兵,五國兵罷』《《秦始皇本紀》,不過《趙世家》言本年燕國參與合縱攻秦,但我覺得還是殘存的衛國湊熱鬧的可能性大,因為燕國長期參與連橫與秦友善,而此前不久燕又與趙構怨》的事件,這裡提到的『衛』,可能是衛元君逃回魏國本部後魏國人新給他安排的地盤和部眾,這時候應該是兩個衛國並存了。

《衛康叔世家》言衛君角立於前230年,不確,恐怕是逃回魏國本部的衛元君卒於此年。

《史記》說衛君角二十一年《依照《衛康叔世家》紀年為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依照《水經註》紀年則為前220年》被廢,恐不確。

因為《孔叢子》《列女傳》還是交代了一點衛國在秦朝的情況。

衛國在戰國的歷史,到此就基本告終了。

這一路茍的確實是風風雨雨不斷,誠然體現了它存活得不容易。

最後再看看衛國在秦朝的生活狀況。

依照《水經註》的衛君角所立之年與《衛康叔世家》裡的紀年,衛君角應是卒於其二十一年《前220年》,秦滅六國之後不久。

《列女傳》又言『秦滅衛君角』,可能是他也是在秦並天下後還有點小野心,資助了某些叛亂活動後,被秦人殺了。

畢竟統一初期,六國故地也不怎麼太平,《裡耶秦簡》就提到過『《始皇帝》廿六年《前221年》… 越人以城邑反』

但是衛國這個封君小國沒有斷絕,衛君角的繼承人,依《列女傳》的記載,是『靈王』,這可能是此人被後人美化的謚號,真實的謚號恐怕是『靈君』。

此君可能是衛君角的兄弟或兒子,似乎此人嗣位後不久就去世了,其夫人無子而守寡,而一位侍妾卻有子。

侍妾一連八年侍奉主母,供養甚謹。

夫人對侍妾說:『孺子養我甚謹。

子奉祭祀而妾事我,我不聊也。

且吾聞主君之母不妾事人。

今我無子,於禮,斥絀之人也,而得留以盡其節,是我幸也。

今又煩孺子不改故節,我甚內慚。

吾願出居外,以時相見,我甚便之』侍妾卻覺得,『靈王』不幸早終,是一不祥。

夫人無子而婢妾有子,是二不祥。

夫人欲出居外,而讓她這個婢妾居於家中,是三不祥。

所以她還是要盡侍妾的本分,不敢驅逐主母。

『靈王』的夫人卻不願意『辱主君之母』,認為這樣會橫遭物議,讓人們認為她不知禮。

還是要去外面居住。

侍妾退後,對其子說:『吾聞君子處順,奉上下之儀,修先古之禮,此順道也。

今夫人難我,將欲居外,使我居內,此逆也。

處逆而生,豈若守順而死哉!』然後就要自殺。

這位『小衛君』哭了,要阻攔他媽媽,可侍妾還是不聽。

最後還是『靈王』夫人做主,讓侍妾留了下來,終年供養不衰。

《列女傳》用這個故事講述了主仆二女珍視名節的美德。

不過,依我看來,這主仆二女的美德,似乎還不僅於此。

到了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陳餘還在衛地告訴孔鮒秦朝頒發『挾書律』,焚毀先代禮制、史書等典籍的事情,您作為書籍之主,恐怕有危險啊。

孔鮒聽罷就返回魯國故地,把自己的書籍都藏在了一堵墻裡,這就是後來西漢時才重新發現的『孔壁藏書』,陳餘、孔鮒二人在秦政治下有如此勇氣,可能也與衛之『靈王』的夫人與侍妾兩個人的保護有關系,這兩個女子,也為儒者保存古籍做出了貢獻啊。

按照《水經註》《列女傳》資料提供的內容,衛國最後的封君紀年大概是這個樣子:

衛君角《前241-前220》

衛靈君《『靈王』,前219》

衛孺子君《『靈王』侍妾所生之子,前218-前209》

衛國的封君地位,是秦二世元年《前209年》所廢除,當無異議。

當時的衛君,不是衛君角了,而應該是那位侍妾所生的小孩。

衛君被廢的具體月份,至今不詳,但我猜還是有可能在陳勝等人起事以後,畢竟衛國的主母與侍妾兩位女子幹的頂撞秦政的擦邊球事情,秦國朝廷不至於一點也不知道。

秦始皇都死了,衛國還沒死

倘若天下無大變動,也就可以放這個小小封君,也可以讓秦國借著機會宣傳一下《泰山刻石》當中宣傳的『貴賤分明,男女體順,慎遵職事』的美德。

不過要是真出了什麼大事情,備不住衛君的小小封國就會積極配合各路反賊,畢竟在衛君封地待過的孔鮒和陳餘,後來都跑到陳勝那裡去了。

衛君是小娃娃,身邊隻有兩個弱女子,不欺負他們欺負誰,這不正中胡亥趙高兩個欺軟怕硬的人的下懷幺。

所以,小娃娃衛君就在秦末民變發生後不久被廢為庶人了,他的親媽與主母,也不知下落了。

這兩個弱女子,可能不止是秦漢兩代宣傳的婦道楷模,還是秦朝異議人士的保護者。

最後,到了漢朝,武帝大興儒術以後,為了『尊二王備三恪』的禮制要求,立了衛國子南氏的後代姬嘉為『周子南君』,奉周朝之祀,此公國到了東漢改稱『衛公國』。

又立了反秦烈士孔鮒的後代為『殷紹嘉侯』,奉商朝之祀《奉孔子之祀的,是孔鮒侄子,劉邦手下驍將孔藂的後代》。

這一公國一直延續到永嘉之亂時期,算起來,衛國公族真算得上是兩周公族當中混得最好的一撥了。

總而言之,衛國的生存之道就是不斷地裝孫子,同時也揣著自己的一點小九九《像背著魏國參與合縱,頂著秦政壓力包庇通緝犯之類》。

雖然衛國本身不怎麼起眼,卻給戰國也貢獻了一大波很有影響力的人物,譬如吳起、衛鞅、呂不韋;被張儀挑撥離間的楚懷王的『南後』,有可能是衛國子南氏公女;漢朝建立以後跑到朝鮮自己立國的衛滿,可能也是流亡至燕地的衛國公室。

總之,這確實是個一路茍活,一路又用輸出的人物改變戰國的小國。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