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吳廣率先起義,楚國氏族項羽崛起,小混混出身的劉邦笑到最後。《網路歷史》

秦朝統治末年,秦始皇時期推行的苛政,秦二世的『暴政』,導致天下的黎民百姓怨聲載道,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劇下降,在這個時候,陳勝吳廣選擇了大澤鄉起義。

在水深火熱中的農業民族一下子有了精神領袖,於是人們紛紛跟從,希望能夠一舉推翻秦朝的統治,給自己一個真正安穩和諧的生活。

秦朝末年,各路豪傑接連起義,尤其是那些原屬山東六國的貴族,他們都希望能夠恢復六國的統治;因此那個時代裡不同陣營的勢力群體是很多的,有趣的地方是,當時選擇起義的人有很多,可最終勝出的卻是劉邦和項羽,或者說以這兩個人最為有名。

秦朝滅亡之後,爭奪天下的戰爭,也是在他們兩個之間爆發的,也就是說,後來這兩個人各占天下的半壁江山,但問題是,他們並非最先起義的,最先起義的是陳勝和武廣,他們也不是唯一起義的,與他們一樣的起義軍還有很多支。

可為什麼最終勝出的卻是他們呢?

本篇文章我們重點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看看為什麼劉邦和項羽會獲得最終的崛起,小混混出身的劉邦為何能笑到最後呢?

我們先來看看項羽。

當時項羽的根據地是吳縣,為春秋時期吳國的國都,也就是現在的蘇州,秦朝是會稽郡的郡治,相當於一個省的省會,當時起義的風暴在天下蔓延,會稽郡的郡守便請來了項梁議事,項梁是項羽的叔叔,與項羽一樣都是項氏家族內部至關重要的人物。

郡守為何選擇了項梁呢?

按理來講,這兩個人是完全不搭邊的,郡守應該是由秦朝的官僚制度制定的國家官員,而項梁則是原本楚國的將領,他們的陣營按理來講,應該是完全不同的。

可最終兩個人卻走到了一起,為什麼呢?

就是因為項梁是地方豪傑,用另一種比較文雅的詞來講也可以叫作社會名流,實際上,項氏一族本身就是非常顯赫的氏族。

戰國時代,他們家族世世代代都是楚國將領,因為功勛卓著而被封在『項』。

後來就以項為氏,項氏成為楚國貴族。

在戰國末年也都是這個家族,帶領著楚國人抵抗秦國的進攻,延續著楚國的生命。

而比項梁更有名的是他的父親,戰國末年的名將項燕。

公元前224年,楚國名將王翦破楚俘虜了當時的楚王,項燕為了繼續延續楚國的存在,擁立昌平君為王,組織流亡政府在淮南一帶繼續進行反秦鬥爭,甚至在兵敗之後,項燕以身殉國,因此,項氏一族有實力也有威望。

他們的實力在於多年的積累,要知道楚國的政治制度是分治的,因此項氏一族被分封在項之後,他們如同西周分封的諸侯國一樣,有著自治權,有自身的軍隊,也有自己一定的經濟實力。

楚國潰散之後,雖然楚國不在了,可是項氏一族並沒有受到滅族,他們依舊保持著原本的部分實力,這部分實力比那些農業民族組成起義軍要高出很多。

項燕的威望極高,不管是楚國末年帶領楚軍拼死抵抗秦軍的戰鬥也好,還是後來擁立昌平君企圖維持楚國的統治也好,又或者是最終兵敗殉國,這種種行為都讓項燕成為了楚國人民心中名副其實的愛國將領。

項燕在楚國人民的心目中,地位和威望都是很高的,也正因如此,陳勝吳廣在起義的時候還曾選擇過打出他的旗號。

當時的項氏一族是有能力起義的,他們原本就是貴族,也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家族內部更是世代為將,對於戰爭的應對能力自然要比其他的起義軍要高。

出生在這個家族的項羽,他本身也具有著一定的天賦和領導能力,他跟隨項梁學習過兵法,有力氣,有膽識,曾經還說出過想要取代秦始皇的話。

從這方面來看,項羽的崛起並不讓人意外,他本身背後就有著一個擁有豐富歷史底蘊的家族作為支持,再加上這個家族本身就是武將出身,他們手下的士兵就有著一定的作戰能力,畢竟在戰國末年,江東子弟兵是楚國對抗秦國的主力。

除此之外,項氏家族還擁有一個智囊就是范增,范增給項梁建議,立楚懷王的孫子為楚王,以復興楚國的旗號進行起義,建立起反秦的旗幟,指引大家的方向,從此之後,項梁的隊伍不斷壯大,原本分散在各地的起義部隊和將領紛紛加入他的行列。

而項羽作為項梁的繼承人,他最終有條件獲得成功並不讓人意外。

換句話來講,他的崛起雖然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但其中也透露著必然,畢竟他受到過良好的教育,有強大的家族作為支撐,有無數人為他出謀劃策,也有無數人為他赴湯蹈火,這樣的人想獲得成功,想在起義軍隊中崛起並不意外。

當然,還有一點,那就是無論是項梁還是項羽,他們打出的都是楚國的旗號,楚國從戰國時代初期開始就是秦國的死對頭,人們痛恨秦朝,自然而然地就會善待秦朝的敵人,也會擁立秦朝的敵人。

所以,打出楚國旗號的項氏家族,在心理方面獲得了絕大多數人民的支持,而有了底層群眾的支持,行動起來必然更加方便,也更容易獲得成功。

相比於項羽,劉邦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他並沒有受到過良好的教育,甚至我們從史料記載中來看,他自幼就是一個市井混混,他的家族也不像項羽的家族一樣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他是妥妥的草根,也是妥妥 的 白手起家,那麼,劉邦又是怎麼成功的呢?

劉邦的父母在史書上並沒有姓名,關於劉邦的出身,史書上卻有這樣的一段傳說,據說,有一次劉邦的母親睡在湖邊,夢中與神仙相遇,當時電閃雷鳴,天昏地暗,劉邦的父親尋找到劉邦母親的時候,見到一條蛟龍盤旋在劉邦母親的身上,之後劉邦的母親便懷了身孕並生下了他。

從這個故事來看,人們可能很想渲染劉邦命系於天的身份,渲染他是奉天承運,也就是說想要給劉邦的崛起一個原因。

我們知道,這樣的故事必定是裝神弄鬼,劉邦能夠成功,依靠的絕對不是所謂的命系於天。

那麼劉邦依靠的是什麼呢?

對於這件事情眾說紛紜,如果一定要說的話,大概可以歸結到兩個因素上,一個是性格,另一個則是身份。

先說性格,少年時代的劉邦是好吃懶做、遊手好閑的,但他花錢很大方,結交了一些很好的夥伴,在當地也比較吃得開。

就是因為這樣的特質,她被呂雉的父親呂太公選中,成了呂家的女婿,或許,也正是因為有呂家的幫襯,劉邦才成為了泗水的亭長。

要知道,按照秦國的制度,縣以下的官員可以用土著,也就是說可以用當地人,但有一個非常苛刻的條件,那就是這個人必須擁有產業,或者有德行,韓信就是因為家貧無行才不能做官的。

很顯然,如果單純憑借著劉邦自身的條件,並不足以成為泗水的亭長,他好吃懶做,遊手好閑,狐朋狗友一大堆,這顯然不符合當時人們對於德行的要求。

劉家雖然不能說一貧如洗,但與有產業還是搭不上邊的,呂太公不一樣,他能夠成為當時縣令的客人,這就說明他擁有一定的實力。

那麼,我們能否猜測這是因為有他的支持,劉邦才混了個一官半職呢?

或許是吧!不過這也隻是猜測,關於劉邦如何成為亭長的問題,這大概是個永遠的謎。

後來,劉邦押送服役的犯人去驪山,路上有人逃跑,劉邦便幹脆將這些人的繩子統統解開,把他們全都放走了,並且自己也逃了出去,劉邦這種行為就算不能算作是英雄氣概,至少也算拿得起放得下,說明他敢豁出去,就算天塌下來,也可以拿命去賭,這樣的人在太平盛世裡可能沒有一席之地,要生在亂世當中便可以稱得上生逢其時。

如果說項羽在整個項氏家族,在整個楚國是有威望的,那麼,劉邦雖然不具有這麼大的能力,但至少在沛縣,他是有威望的。

當沛縣的縣令需要有人幫忙起義的時候,第一個就想到了劉邦,這就是劉邦崛起的第一步。

再說身份,當時劉邦參加起義的時候,隊伍裡比他有文化的人還多的是,不說別的,單說蕭何和曹參就是他比不上的,蕭何和曹參都是大漢王朝的開國元勛,當時也同樣都是沛縣的官吏,後來成了漢朝的丞相,足見此人的才華。

按理來講,蕭何和曹參都比劉邦更有能力掌握起義軍。

問題在於,即便他們很有文化,他們的身份卻是讀書人,這個身份很特別,在整個歷史上,敢於造反的讀書人是很少的,或許就是因為大腦中的知識文化太豐富,思想的束縛也就會更多,因此讀書人不怎麼敢造反,就算敢造反,也不怎麼敢當領袖。

因此,蕭何和曹參都拒絕了,那麼剩下的人都半斤八兩,都是諸如劉邦和樊噲一樣的人,劉邦雖然不怎麼有才學,但是以前的德行也不好,可劉邦有威望,這一點樊噲比不過。

這樣推來推去,劉邦就成了眾望所歸,被人們尊稱為沛公,正式接管起義軍。

後來,劉邦的軍隊勢單力薄,也加入了項梁的部隊,一支所向披靡,摧枯拉朽的軍隊就正式成立了。

到秦二世二年六月,原本的山東六國都已經恢復,除了當時的燕王韓廣之外,齊王田市,趙王趙欣,魏王魏豹,韓王韓成,楚王羋心等都是原本的王室貴族,在成王之後,本來發生了土地兼並的秦迅速又割裂成了曾經的戰國,秦始皇的革命成果全部打了水漂,地盤喪失殆盡,帝國也命懸一線,危在旦夕。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劉邦和項羽的成功並非都是偶然的,尤其是項羽,他本身就出身世家大族,擁有一定的領導能力,也受到過善良細心地栽培,在楚國軍隊中又比較有威望,再加上有范增等人的支持,項羽的成功更像是一種既定的劇本。

我們知道,秦國推行苛政,人民擔負著繁重的賦稅和徭役,生活苦不堪言,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中,一個王朝就會越來越不穩定,最終被推翻是遲早的事情,隻是時間上的早晚而已。

在這個時候,一個擁有能力,擁有威望,又擁有實力的人,他成為起義軍的主力領袖是並不讓人意外的,所以,項羽的成功並不是偶然。

當然,其中肯定也有巧合的存在,比如在項燕去世之後,項羽在項梁的帶領下完美地躲了起來,而比如那個地方的郡守恰巧又擁有反叛之心,比如後來英佈、劉邦等人也加入了他的陣營……所以,在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的共同推動之下,項羽便走向了成功。

而比起項羽,劉邦的崛起之路偶然性更大,但同樣存在著必然,首先,劉邦的性格在亂世中是非常吃香的,簡單粗暴點來講,在亂世裡連生命都保不住,就不用談良心了,最沒有良心的人,最能夠在亂世裡生存下去。

項羽可能還保留著一點良心,最終他被劉邦打敗了,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楚』,也落入了劉邦手裡。

劉邦憑借著自身的天賦在亂世當中可以如魚得水,他能屈能伸,也擁有著良好的用人之能,最終收攬了一大幫人才,其中有為他出謀劃策的陳平、張良,有為他沖鋒陷陣的韓信,而劉邦的事業也在這些人的幫助之下蒸蒸日上,這也是劉邦在眾多起義軍中,能夠笑到最後的原因之一。

再者,普通人的身份讓他不像其他人一樣擁有太大的束縛,實際上,有時候了解得越多,懂得得越多,思想的束縛也就越多,就像我們上面提到的,蕭何等人因為有文化,因為有思想,因為懂得歷史,因為是讀書人,因此,他們並不怎麼敢當領頭人,隻能夠推崇別的有膽量的人。

劉邦不一樣,劉邦本身就是混混,是絕對的平民草根,他不僅沒有所謂的思想束縛,同時他又有膽量,有威望,因此,最終就是他走向了領導人的位子,也是他在眾人的幫助之下成就了大漢王朝。

當然,他們的成功也不僅是自身的因素,也有其他的問題所在,比如說,大秦帝國自己的作死。

實際上,在剛起義時,起義軍是不能夠與帝國的正規軍相抗衡的,陳勝,吳廣就是被帝國將領章邯打敗的,最開始秦國卻並沒有把起義放在心上,也沒有把劉邦項羽等於放在眼中,白白地錯失了許多可以打敗起義軍的機會,也將自己推向了更深的深淵。

從這種情況來看,劉邦和項羽的成功,其實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因素,其中有他們自身的原因,也有其他社會環境的原因。

後來,秦朝覆滅,楚漢相爭開始,新一輪的故事在華夏大地上上演,隻不過,在這個新的故事當中,曾經的勝利者項羽成為了新的失敗者,而劉邦則守住了他勝利者的位置,笑到最後,不過這都是之後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