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此中的白袍指的就是陳慶之。
因為他戰功赫赫,又常穿白色的袍子,所以他也被稱為『白袍將軍』。
陳慶之身體文弱。
拉不開大弓,也沒有出神入化的騎射之術,但是他卻很有謀略,深得軍心,妥妥的儒將一名。
通讀他之後,小編覺得『儒將』這兩個字有些低估了他,騎射之術他是不善,而不是不能,他在戰場上同樣英勇,有著一般武將無所企及的、破釜沉舟的勇氣。
陳慶之從小的夢想就是能上戰場,報效國家,曾經散盡家財來募集將士,期待著某一天自己能領軍踏上戰場。
陳慶之急切地等待著這樣的機會,等過了弱冠之年,等過了而立之年,終於在他四十一歲的時候等到了領兵的機會。
梁武帝蕭衍派他前去接應投降南梁的北魏叛將元法僧。
回軍後,陳慶之任宣猛將軍、文德主帥,並率2000人送豫章王蕭綜入鎮徐州。
北魏派出軍隊來阻撓,這時蕭綜乘夜離開軍中投降了北魏。
天一亮,就看見魏軍已經擺好陣,準備開戰,魏軍口中還喊著:『你們的豫章王都在我軍之中,你們還打什麼啊!』
於是梁軍軍心渙散,四處而逃,魏軍趁勢追擊,梁軍損失大半,隻有陳慶之親率的部隊毫發無傷,禦下甚嚴。
大通元年十月,陳慶之與領軍將軍曹仲宗聯合進攻北魏渦《guō》陽,魏孝明帝元詡派將軍元昭率兵十五萬增援渦陽,前鋒部隊到距城四十裡的駝澗就停下了。
陳慶之見著敵軍就激動,想要率先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但是被韋放給攔下了,他說:『魏軍的前鋒部隊必定是精銳部隊,我們去打,打勝了固然好,算是開門紅,但是要是戰敗,我軍將士的士氣就會大受打擊,得不償失,所以還是不攻打為好』
陳慶之堅持出兵,說:『他們千裡迢迢而來,自然疲憊不堪,我們此時不打,難道要等著他們休息好之後轉頭來攻打我們嗎?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此戰我們必能勝利。
況且,我聽到消息魏軍駐紮的地方周圍都是叢林,為了安全,他們肯定不會夜晚外出的,方便我們悄悄靠近。
如果你們還存有疑慮,就讓我獨自領兵出擊,若是敗了,責任自然由我來擔著』
於是陳慶之率麾下輕騎200人突襲魏軍斬其前鋒,送給元昭一個漂亮的下馬威。
兩軍展開了漫長的拉鋸戰,從春天打到了秋天,交戰百餘次,難分勝負,將士們都打累了。
這時,傳來梁軍在其後方修築營壘的消息,梁軍一時軍心有點動搖。
害怕腹背受敵,萌生退意,想要撤兵。
陳慶之知道之後,就站在軍門口,開始他慷慨激昂地演說:『我們同魏軍交戰快一年,軍糧財力耗費巨大,士兵們都沒有戰意,想要退回去,那我們這一年所做的都是無用功了。
你們還記得當初我們為什麼來這裡嗎?
大家應該都是懷著報效祖國的理想來到這裡,那現在為什麼忘記了初心呢?
我有密詔,你們要是敢班師回朝,我就按密詔把你們給處置了』
陳慶之這番話,恩威並施,有效地安撫了將士們蠢蠢欲動的心,重新激起了他們的戰意,打消了他們退卻的想法。
當時魏軍已經修建起十三座營壘,想要以此威脅梁軍。
陳慶之借著夜色的掩護,出動騎兵突襲魏軍,連下四個營壘。
鎮守渦陽的王緯聽聞消息後,嚇到趕忙獻城投降,解除了梁軍腹背受敵的危險。
消除了這一大危險,陳慶之更是無所顧忌,大舉進攻魏軍。
在梁軍凌厲的攻勢下,魏軍剩下的九座營壘接連被攻破,魏軍不敵,大敗。
若是沒有陳慶之的堅持,渦陽也不能輕而易舉地拿下,魏軍也不會那麼快大敗,而且陳慶之多次都是獨自領兵,前去迎敵,不愧他的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