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大家實在是太熟悉了,其中所提到的王謝兩家,指的分別是東晉時期的瑯琊王氏和陳郡謝氏。
瑯琊王氏的代表人物有:王導、王敦、王羲之等。
陳郡謝氏的代表人物有:謝安、謝玄、謝靈運等。
為什麼說他們兩家是東晉時期的超級大豪門呢?
這還要從東晉建國的時候說起,可以說,沒有瑯琊王氏,就沒有東晉王朝。
一、瑯琊王氏是司馬睿建立東晉最有力的推手。
司馬炎建立西晉王朝以後,滅掉了東吳,完成了天下一統的工作。
此後他便開始花天酒地,據說他的後宮裡搜羅了上萬名美女,每天寵幸一位,司馬炎這輩子都享受不完。
開國君主這麼個德行,你想想當時的社會風氣會如何。
因此在司馬炎去世以後,西晉立馬就亂了。
八王之亂導致五胡亂華,北方中原地區,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這個時候東海王司馬越為八王之亂收尾,成為了最後的贏家。
而他手下有個小弟,便是瑯琊王司馬睿。
為啥司馬睿甘願做小弟呢?
沒辦法,他們家隻是西晉皇族的旁系分支罷了。
司馬睿的爺爺司馬伷是司馬懿的庶子,因此司馬睿和司馬炎這一脈,壓根就沒太大關系了。
甚至不少人戲說司馬睿為瑯琊王府的小吏牛金所生,因此又稱之為牛睿。
不管怎麼說,在那種情況下,司馬睿這身份想要稱帝建國,基本是不可能的。
可司馬睿有個好朋友叫王導,王導他們家牛啊!
王導的堂兄王敦,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婿,也是當時的青、揚二州刺史,手握重兵,有實力擁護司馬睿。
王導的另一個堂兄王曠,也就是王羲之的生父,曾擔任丹陽太守,積極支持司馬睿南渡延續晉朝基業。
王導本人作為瑯琊王氏的長房長孫,也就是族長,積極主動地為司馬睿尋求各方士族的支持《尤其是南方士族》,俗稱拉關系,終於為司馬睿打通了南下的通道。
有了老王家軍政方面的關照,司馬睿的事業可謂是順風順水。
所以說瑯琊王氏,一度成為了東晉最強士族,沒有之一。
當然了,伴隨著王敦之亂被平定,王導去世,瑯琊王氏逐漸淡出了權力中心。
可老王家出的中層幹部依舊非常多,且由於龐大的聯姻關系,使得瑯琊王氏在整個東晉王朝,都是豪門大族。
二、陳郡謝氏,挽救了東晉王朝。
東晉到了中期,出了一個特別拽的英雄,那就是桓溫。
桓溫是晉明帝司馬紹的女婿,也是手握重兵的梟雄。
他平定蜀地以後,志得意滿,看誰都跟土雞瓦狗一樣。
因此壓根就不把東晉的皇帝放在眼裡。
晉哀帝司馬丕、晉廢帝司馬奕、晉簡文帝司馬昱全部都是桓溫手裡的傀儡。
一直到晉孝武帝司馬曜上臺以後,桓溫實在是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打算加九錫,隨後稱帝了!只要這一步辦成了,那東晉就滅亡了!
這個時候陳郡謝氏出身的謝安出現了!他就像踏著七色雲彩的大英雄一般,挽救了東晉王朝。
那時候桓溫坐鎮荊州,一直暗示朝廷要加九錫,可朝廷裡的謝安總是以各種理由拖延這件事。
為啥要拖延?
因為桓溫身體不好了!謝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勸說,終於使得桓溫沒能在生前加九錫取代東晉。
這是陳郡謝氏第一次拯救東晉王朝。
其實陳郡謝氏,在東晉剛成立的時候,是無法和瑯琊王氏相比較的。
完全是後期運作比較好,這才後來居上,有了和瑯琊王氏並排坐的機會。
北方的前秦,在天王苻堅和丞相王猛的共同努力之下,完成了北方的統一。
王猛死後8年,苻堅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急切地想要一統江山,終於打算對東晉動手。
苻堅帶著80萬大軍南下,看這聲勢,肯定是要一口氣滅了東晉了!大家都亂成了一團,唯獨謝安卻安安穩穩地在下棋,其實他早就有了安排。
早先為了防備北方軍事集團南下,謝安讓自己的侄子謝玄在鎮江一帶操練北府兵。
這支隻有8萬人的軍隊,實力強勁,在淝水之戰中,一舉擊敗前秦,保住了東晉的半壁江山。
這是陳郡謝氏第二次拯救東晉王朝。
有了這兩次拯救東晉王朝的經歷,陳郡謝氏徹底成為了東晉王朝的頂流豪門。
無數貴族與之聯姻,陳郡謝氏實力大增。
不過後來謝安過分愛惜自己的羽毛,主動申請外調,謝玄、謝石等人相繼離世,導致陳郡謝氏的人才出現斷層,這才讓這個家族再次淡出了東晉核心圈子。
三、王謝集團,在東晉擁有龐大的聯姻資本。
一個家族的發展,除了自身實力強大外,要想不被滅族,最好的辦法就是聯姻。
隻有和其他家族聯合,達到強強聯手的效果,那麼家族的地位才能得到保證。
瑯琊王氏和陳郡謝氏,就是聯姻做大的典型。
第一,和皇族聯姻。
這是保證家族地位最合理的做法,畢竟古代有誅滅九族的傳統,如果和皇族攀上親戚,就算在滅族的時候,也能保留血脈。
因此,這些士族們早就瘋狂地和皇族開始聯姻了。
比如說桓溫就娶了晉明帝司馬紹的女兒,王敦娶了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兒。
瑯琊王氏出身的王獻之《王羲之的兒子》,便娶了晉孝武帝司馬曜的女兒新安公主。
陳郡謝氏也不落後,謝混也娶了晉孝武帝的女兒晉陽公主。
王獻之和新安公主的女兒王神愛,也嫁給了晉安帝司馬德宗。
和皇族聯姻,不僅對士族本身有幫助,對皇族來說,也是穩固自身地位的一種策略。
沒辦法,東晉皇帝畢竟還得士族來扶持。
第二,士族之間互相聯姻。
這就很平常了,士族家庭中有很多孩子,這些孩子就是天然的政治資源。
除了他們本身上進以外,和其他士族聯姻,也是保證家族地位的最好途徑。
早年瑯琊王氏和高平郗氏聯姻,比如說王羲之便娶了郗鑒的女兒郗璿。
他那7個兒子1個女兒,全都是郗璿所生。
可是後來瑯琊王氏逐漸衰敗,而高平郗氏衰敗的速度更快,這使得瑯琊王氏不得不重新挑選聯姻的對象。
比如說著名的大才女謝道韞,就嫁給了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
謝安的孫女謝氏,嫁給了王導的孫子王珉。
錯綜復雜的聯姻關系,使得瑯琊王氏和陳郡謝氏緊緊抱團。
他們手裡擁有足夠的土地、財力、人口、權力,又一度壟斷教育資源,完全可以在東晉王朝呼風喚雨。
四、孫恩、侯景為啥要滅了王謝兩家?
雖說王謝集團緊緊抱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可依舊擋不住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趨勢,這又是為啥呢?
主要跟兩件事有關系:
第一,孫恩之亂,王謝兩家傷亡慘重。
孫恩的叔叔孫泰,在東晉可謂是神一般的存在。
他師從五鬥米道教主杜子恭,杜子恭是王謝郗三家公推的神人,在東晉混得風生水起。
杜子恭去世以後,孫泰便繼承了他的衣缽,成為了新一代五鬥米道的教主。
本來這事兒也沒啥,在王謝郗三家的共同推崇下,孫泰在東晉傳教的速度別提多快了。
結果出了個大問題。
謝安的侄孫謝邈,也是個剛硬的猛男。
他娶了高平郗氏的女子為妻,可這個郗氏是個正兒八經的五鬥米道信徒,莫名其妙就被五鬥米道的傳教士仇玄達,甚至不惜跟著人家私奔了!
邈妻郗氏,甚妒。
邈先娶妾,郗氏怨懟,與邈書告絕。
邈以其書非婦人詞,疑其門下生仇玄達為之作,遂斥玄達。
玄達怒,遂投孫恩,並害邈兄弟,竟至滅門。
—《晉書》
好家夥,謝邈哪裡是好惹的?
綠帽子戴了也就算了,關鍵是士族家庭出身的老臉沒地方擱啊!為此謝邈準備收拾仇玄達,可人家跑得快啊,一溜煙就跑到孫恩那兒去了。
陳郡謝氏便和五鬥米道決裂,不久之後,會稽內史謝輶舉報五鬥米道教主孫泰謀反,司馬道子聽說以後,立刻派人將孫泰給宰了。
這下好了,五鬥米道徹底和東晉士族集團徹底決裂。
孫恩逃出來以後,聚集了一大幫信徒,發誓要給自己的叔叔報仇雪恨。
孫恩的勢力發展很快,先後有會稽、吳郡、吳興、義興、臨海、永嘉、東陽、新安等八郡的信徒紛紛起兵響應。
當地官員多數為王謝集團成員,基本都被這幫人給宰了。
因此孫恩起義對王謝集團的打擊相當大,人才斷層,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第二,侯景之亂,王謝兩家退出歷史舞臺。
孫恩之亂結束後,王謝兩家人老實了許多。
他們為了恢復元氣,正在慢慢積蓄力量。
只要還有人在,那麼家族就還能夠繼續繁衍生息,發揚光大。
這便是他們的人生信條。
隻可惜到了南梁時期,又冒出了一個宇宙大將軍侯景。
侯景原本是東魏權臣高歡的部下,高歡死後,侯景和高歡的兒子高澄決裂,所以打算投奔西魏的宇文泰。
可人家宇文泰不要他,無奈之下,侯景便南下投奔了梁武帝。
梁武帝很高興啊,立刻加封侯景為河南王,侯景有點兒嘚瑟,便請求梁武帝,希望迎娶王謝士族家庭的女子做妻子。
這要求似乎不太過分,畢竟是南梁的河南王,手握重兵,實力強勁。
可梁武帝給他的答復是:別做夢了!人家是豪門大族,你配不上!
侯景得到這個答復的時候都傻眼了:什麼情況?
要不要這麼直白?
我不要臉的嗎?
一連三問以後,侯景終於下定決心:以後要把王謝兩家的女人,全都送給士兵們做奴仆!
別以為侯景隻是在發牢騷,人家還真的這麼幹了!侯景自封宇宙大將軍,帶兵攻下建康以後,活活餓死了梁武帝,將王謝兩家的貴族,殺了個精光,他們家的女子,自然也都被送給士兵做了奴仆。
總結:自此,王謝兩家徹底蔫了。
在和平時期,士族集團的力量實在是不可動搖。
為啥?
因為朝廷需要依靠他們治理地方,而且他們手裡有一定的兵權,是很難通過合法手段撼動的。
為此士族們通過瘋狂的擴張和聯姻,以此鞏固家族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