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北周的統治集團是以宇文氏為首的武川軍人集團和關隴漢族地主組成的。
由於地盤狹小,經濟薄弱,所以宇文氏父子大力進行改革,主要的措施有:
一、改革內政。
宇文泰采用蘇綽的建議,建立記賬,,計帳和戶籍制度,以保證政府的收入。
又頒佈了『先洗心,敦教化,盡地利,擢賢良,恤獄訟,均賦役』六條詔書,讓地方官遵照執行。
牧守令長不通六條詔書者不能為官。
他反對『州郡大吏,但取門資』而『不擇賢良』,並開始用人『不限資蔭』,對門閥勢力進行限制。
二、改革北魏的均田制
北周的均田制規定,已婚的丁男授田140畝,未婚的丁男授田100畝。
租調是:已婚者每年納絹一匹,綿八兩;眾麻地區納佈一匹,棉10斤。
未婚的丁男納半數。
徭役的規定是:豐收的年份一年30天,中年一年20天,欠年一年10天。
北周地區門閥士族的力量較弱,加上吏治比較清明,所以均田制得以推行。
三、建立府兵制度
府兵制在550年被宇文泰所創立,其制度是:
①仿照先鮮卑八部大人之制度,全國設八個柱國大將軍,實際上是六個,合周禮六軍之制度。
②六個柱國各督兩個大將軍,每個大將軍督兩個開府,每個開府各領一軍,共24軍。
六個柱國的權力很大,周武帝時期改稱兵士為侍官,使他們具有皇帝衛隊的性質,作戰的時候臨時命將配兵,二十四個開府將軍的權力有所削弱。
③士兵剛開始由豪強部曲充任,以後又擴充到富家多丁子弟,最後一般貧下戶均可以為兵。
府兵不入民籍,另立軍籍。
當府兵者,自己準備弓和刀,甲、戈、弩由官服供給,如果裝備自己全部都準備齊全,則不用負擔其他的課役。
由於不斷征募農民當兵,戰時打仗,不農忙的時候講武教戰,有向兵農合一發展的趨勢。
府兵制的建立是北周軍事上的重大改革,它使中央集權在軍事上有了大的進展,同時使政府在編戶外又控制了一些農民,這是自東漢以來的兩個重大變化,對北周實力的加強及以後的統一有重大作用,也對隋唐的府兵制有直接影響。
四、滅佛和釋放奴婢
北周初期有僧侶100萬人,寺院有一萬多所,嚴重影響了政府的兵源和財源。
為了消滅北齊,周武帝向僧侶之間求兵,向塔廟之下取地。
在建德三年也就是公元574年,周武帝下詔盡斷佛、道二教把僧侶地主的寺廟、土地、銅像、資產全部沒收,以充軍國之用。
近百萬的僧尼和寺院所屬的僧祇戶、佛圖戶編入民籍,強者編入府兵。
由於實行了上述改革措施,西魏北周一天天強大起來,553年攻占了益州,第二年,宇文護率兵攻占了江陵,消滅了梁朝的蕭繹。
在周武帝滅佛以後,政府的財政收入增加,國家的力量也更為強大,577年便滅掉了北齊,統一了北方。
周武帝在滅掉齊國以後,又把滅佛的政策推行到了北齊境內,同時還采取釋放奴婢的措施。
此後北方的奴隸和雜戶就顯著的減少了。
北周武帝是歷史上一個很有作為的君主,可惜在滅齊後的第二年就病死了,但他實行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已經為滅陳並統一全國打下了基礎。
周武帝去世後,他的兒子宇文贇即位,為周宣帝,周宣帝荒淫無度,政治敗壞,即位後兩年便病死了,此後北周的大權就落在了外戚楊堅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