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舉兵北伐勢如破竹,為何偏偏長安得而復失,還損兵折將。《網路歷史》

長安就是現在的西安,是四大古都之一,秦漢、隋唐都以此地為都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它也是關中地區的核心城市,自古帝王的必爭之地。

公元316年,長安陷落,西晉宣告滅亡,長安城落入胡人手中。

東晉成為偏安政權,再也無力稱霸中原,直到一個人的出現,劉裕。

圖1 劉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輿,小名寄奴

『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縣綏輿裡人,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劉裕,小名寄奴,追溯起來還是漢代楚元王的後人。

祖上雖然還說得過去,但到了劉裕這一輩早就沒落了,劉裕出身卑微,還經常需要賣草鞋來維持生計。

從軍之後劉裕時來運轉,很快成為北府軍中頭領,隨著時間流逝,劉裕也成為東晉一方權臣,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

由於出身低微,就得用戰功來換威信,所以劉裕一直在拼命。

對內平定孫恩之亂、桓玄篡位,對外攻滅南燕、西蜀、後秦,取得不世之功勛。

西晉滅亡之後,漢人正統政權一直被外族欺辱,直到劉裕當政,才一雪前恥,收復北方大面積土地,重振漢人雄風。

劉裕北伐可謂所向披靡、名垂千古,為何偏偏攻滅長安後出現內亂,得而復失?

圖2 劉裕北伐南燕

原因一:劉穆之突然去世,劉裕被迫回師穩定時局

劉裕出兵北伐,家裡得有看門的吧,北伐是為了功績、為了開疆擴土,但大本營更為重要。

雖說劉裕已經大權在握,但並不是鐵板一塊,朝中還有很多政敵和對頭,所以必須要有信得過且有能力的留下,穩定全局。

劉穆之就是劉裕的左膀右臂,好比蕭何和劉邦,李善長和朱元璋。

劉穆之是負責後方安全的重要角色,並且他還要負責前方的物資供給、人員調配等等,事無巨細。

史料記載『穆之內總朝政,外供軍旅,決斷如流,事無擁滯』

對於劉穆之劉裕是很放心的,隻不過劉裕沒有想到的是,在他奪取長安之後,劉穆之突然病逝,這個消息猶如當頭一棒,讓劉裕的心頓時冷了下來。

公元417年,劉裕決定回師建康,以防大本營有所不測。

一個人的重要性在某時某刻可能是無法替代的,劉裕恰巧就是這個人。

劉裕在軍中之時,軍心大定,士兵奮勇殺敵,無往不前。

一旦劉裕不在軍中,情況就大不一樣,劉裕離開長安之後,長安發生內訌。

排除各個將領的矛盾,劉裕不在軍中,是長安失守的一大原因。

圖3 建康是南京在六朝時期的名稱,孫吳、東晉、劉宋、蕭齊、蕭梁、陳朝六代京師之地

原因二:劉裕沒有安排好長安留守人員,眾將不和

作為領導那自然水平要比一般人高,那出了問題主要責任也需要領導來承擔。

劉裕回師建康,而留下的幾位將領鎮守長安,這幾位仁兄分別是王修、王鎮惡、沈田子、傅弘之等,加上劉裕的二兒子劉義真,理論上可以說萬無一失。

史料記載『十二月庚子,發自長安,以桂陽公義真爲雍州刺史,鎮長安,留腹心將佐以輔之』

王鎮惡是劉裕手下頭號戰將,立下赫赫戰功。

沈田子同樣厲害,在嶢柳大捷中曾經以千餘騎兵擊退姚泓幾萬士卒,斬殺上萬敵人,為攻取長安打下了堅實基礎。

王鎮惡來頭很大,是前秦宰相王猛的孫子,而且長安還是原來前秦的都城,所以王鎮惡的威望很高。

沈田子從始至終對王鎮惡很不服氣,而矛盾的導火索來自劉裕。

劉裕走之前也曾深思熟慮,以他的頭腦,肯定清楚王鎮惡、沈田子的矛盾。

他曾對屬下說過這樣一句話『猛獸不如群狐。

卿等十餘人,何懼王鎮惡!』

正是由於這句話,沈田子才有了殺王鎮惡的膽量。

史料記載『安西中兵參軍沈田子殺安西司馬王鎮惡,諸將殺安西長史王修,關中亂』劉裕走後,胡夏主赫連勃勃馬上進兵長安,想取漁翁之利。

圖4 大夏世系圖

沈田子率兵抵禦,一時難以取勝,便據險而守。

王鎮惡看到如此情況,大罵沈田子膽小怕事,於是乎沈田子設計殺掉了王鎮惡,一代悍將王鎮惡死得夠冤的。

王修是文官頭領,看到沈田子隨意殺掉大將,一氣之下,再次命令士兵殺掉了沈田子。

一下子損失兩員大將,軍心浮動,戰爭的勝敗其決定性因素是士氣。

一旦士氣衰弱,就是兵力再雄厚都無法取勝。

堡壘往往是從內部瓦解,一朝政權同樣如此,內憂導致外患,內部都不團結,結局必然是失敗。

劉裕沒有確立一個軍中統帥,而是含糊其辭、權力制衡,想來劉裕也想到過這一步,隻不過沒有預料到情況會惡化得這麼快,關中之亂的責任劉裕是必定要背的。

圖5 統萬城,大夏國都城遺址,因系赫連勃勃所建,故又稱為赫連城

原因三:赫連勃勃兵強馬壯,早有覬覦之心

公元418年,赫連勃勃建立胡夏,他原本是借助後秦之手上位,成為一方霸主,遂定都統萬城。

赫連勃勃一生背信棄義、殘忍嗜殺,是個徹頭徹尾的惡人。

惡人不代表沒有能力,史料記載『勃勃身長八尺五寸,腰帶十圍,性辯慧,美風儀』

赫連勃勃雖然殘忍,卻生得一副好皮囊,加上善於謀斷,能力斐然。

獨立後的赫連勃勃則開始營造城池、訓練軍隊,由於軍規嚴苛,所以其部隊戰鬥力很強。

不論對百姓還是士兵,都以嚴刑峻法對待,稍有異樣便殺之。

胡夏軍戰鬥力很強,武器也尖銳無比,這都跟赫連勃勃的統治有關,史料記載『又造五兵之器,精銳尤甚。

既成呈之,工匠必有死者:射甲不入,即斬弓人;如其入也,便斬鎧匠』工匠制造弓箭和甲胄,赫連勃勃規定如果弓箭能射進甲胄,那麼制造甲胄的人死,如果弓箭射不透甲胄,那麼制造弓箭的人死。

在如此嚴格要求下,胡夏軍的戰力也罕有匹敵,這也是為何長安失手的原因之一。

不僅如此,赫連勃勃也深通兵法謀略,他對長安早有覬覦之心。

在劉裕占領長安後,曾經派使者和赫連勃勃交好,並約定為兄弟。

當劉裕回師之後,赫連勃勃看準時機馬上翻臉,派兵進攻。

加上長安兵將內訌,更是給了赫連勃勃可趁之機,隨即趁你病、要你命。

圖6 長安的位置所在

原因四:劉義真無德無能,貪得無厭

劉義真是劉裕的二兒子,不僅沒有繼承老爹的一點本事,還頻繁搞事情。

留下劉義真守衛長安,是敗筆中的敗筆。

在長安內訌的時候,劉義真沒有發揮絲毫作用,沈田子殺掉王鎮惡,王修殺掉了沈田子,糊塗的劉義真卻殺掉了王修。

劉裕手下大將死傷殆盡,最鬱悶的他們是自相殘殺,軍隊群龍無首,陷入極其危險的境地。

長安已然保不住了,劉裕聽到長安危機,急速命令硃齡石率兵接應。

最讓人無語的是,劉義真逃跑之前還把長安城擄掠一番,抓了大量美女、搶了大量金銀珠寶,裝了很多車。

有兩個結果。

一由於劉義真對長安的搶掠,讓關中百姓對其怨聲載道,劉裕民心盡失,來接應的硃齡石都被百姓趕出了城,狼狽不堪。

二劉義真搶的財寶太多,還不想丟棄,減慢的行軍速度,隨即被赫連勃勃追上,硃齡石、傅弘之、蒯恩等大將皆死於胡夏人手中。

最後劉義真單人獨騎逃了出來。

圖7 北魏、劉宋

真為這些將領的死感到不值,隻因為劉義真貪戀錢財女色,害死了不知多少人,實在惋惜。

史料記載『劉裕聞之,大懼,乃召義真東鎮洛陽,以硃齡石為雍州刺史,守長安。

義真大掠而東,至於灞上,百姓遂逐齡石,而迎勃勃入於長安。

璝率眾三萬追擊義真,王師敗績,義真單馬而遁』

長安得而復失,北伐成果減半,最要命的是,這次內亂讓劉裕損傷大量重要將領,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自古戰事頗多,但名將畢竟是少數,可見一個優秀將領有多麼難得,長安一役讓劉裕元氣大傷,否則統一北方也指日可待。

文:九魚亭

參考文獻:《晉書·卷一百三十載記第三十》、《宋書·列傳第五》、《南史·卷一宋本紀》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