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六鎮起義雖然在526年被平息下去了,但是餘波仍然在持續發酵中,而且發酵出一個葛榮和一個爾朱榮。
這兩個人都是縱橫一時的亂世梟雄,北魏元氏在這倆人的攪動下,也算倒了血黴,跑到南梁政治避難的除了元法僧,又來了一個元顥。
對這些元氏宗族,蕭衍是來一個收一個,安排得妥妥的。
蕭衍收留這些喪家犬並不是出於慈悲心,主要是覺得北魏亂的還不夠,指望這些人能回去攪和。
無奈元法僧人品和能力實在不堪大用,新過來的元顥倒還不錯,蕭衍準備用他來做做文章。
大通二年十月,蕭衍派陳慶之率領七千人護送元顥北上復國。
蕭衍認為陳慶之這幾年的表現,禍害一下北魏應該是遊刃有餘的,但他還是低估了陳慶之的能力。
如果當時蕭衍對北上的陳慶之能再多重視一點,也許一統南北的偉業將會在他手中實現。
踏上北伐的道路上,陳慶之不光激動,更多的是一種沖動。
這是他首次作為行軍主帥來領兵北伐,多年以來心中的夙願終於得以實現,渴望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在他的心中激蕩。
七千人並不算多,但在陳慶之手中,足矣!陳慶之將帶著這些人,譜寫一段戰爭史上的神話。
中大通元年四月,打通了北魏南大門的陳慶之,順利攻陷了滎城。
滎城距離北魏首都洛陽,直線距離隻有三百多公裡,那是相當近了。
但陳慶之的攻勢,並沒有引起剛剛即位的,北魏孝莊帝元子攸足夠的重視。
元子攸當時年僅二十歲,雖然歲數不大,卻著實經歷過不少大場面。
北魏這幾年六鎮起義、葛榮之亂、河陰之變等政治、軍事大事,全讓元子攸趕上了。
耳濡目染的,都是十幾萬、幾十萬的大戰。
在元子攸看來,打仗就是數字遊戲,幾萬人都不夠看的,更何況是幾千人。
相較而言,另一邊的刑杲叛亂,好歹還有十萬多人,所以他的注意力全在刑杲身上,根本沒把陳慶之當回事。
但打仗絕不是靠數數字來判斷威脅的,人數比刑杲少十幾倍的陳慶之,是一個比刑杲危險大幾十倍的敵人。
元子攸很快就能意識到這一點。
其實元子攸並不是正統嫡出,地位跟元顥差不多,隻不過經過河陰之變,能算上嫡出的基本都被殺幹凈了,這才輪到了元子攸。
所以對於皇位,元顥也是非常有想法的,而且很急切。
拿下滎城不久,元顥便在渙水稱帝,授予陳慶之持節、鎮北將軍、護軍、前軍大都督等官職,讓他幫自己復國。
不過,不管送多少名號都是虛銜,元顥手下能打的就隻有陳慶之一人,而陳慶之將靠著這支7000人的孤軍,面對北魏全國幾十萬正規軍。
第一個跟陳慶之交手的是邱大千。
作為老牌的手下敗將,邱大千是知道陳慶之的本事的。
雖然自己有七萬兵馬,比陳慶之多十倍,也不敢貿然進攻,隻是躲在後面築城。
可惜陳慶之的專業技能就是攻城,邱大千辛辛苦苦地築了九座城,還沒過一天就被陳慶之扳倒了三座。
對比了一下自己的築城速度,和陳慶之的拆城速度,邱大千果斷放棄了。
第二個跟陳慶之交手的是元暉業。
元暉業帶的兵馬比邱大千少得多,隻有兩萬人。
不過他好歹是個王爺,帶的這兩萬人可是北魏的精銳羽林軍。
有了邱大千的『榜樣』,元暉業也不敢貿然進攻,他決定先據守考城。
考城四面環水易守難攻,元暉業準備靠著這座有著天然屏障的城池跟陳慶之慢慢耗。
不過在陳慶之面前什麼天然屏障都不好使,他可是摧城拔寨小能手,他命令手下在水面築壘渡過去照打。
面對陳慶之這個大bug,考城一戰告破,兩萬羽林軍被全殲,主帥元暉業被生擒。
考城被攻陷後,北魏諸將才開始正式對陳慶之重視起來。
因為陳慶之到洛陽的路上隻有一個滎陽了。
滎陽距洛陽僅僅一百多公裡,如果這裡再被陳慶之拿下,洛陽就無險可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