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本身是南北朝時期北魏權臣爾朱榮的部下,爾朱家族被高歡滅了以後,侯景便轉而投靠到了高歡門下,成為了高歡的心腹。
當時孝武帝元修逃亡到了長安宇文泰處,從此北魏被分裂成為東魏和西魏。
侯景所在的東魏,是高歡掌權。
高歡對侯景是非常器重的,巔峰時期,侯景手握10萬大軍,整個河南地區都歸他一個人管,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他本人卻是個長短腿,壓根就沒有上戰場殺敵的能力。
兩次反叛,侯景終於被列為奸雄
侯景在東魏過得很好,屬於封疆大吏,手握重兵。
為了對抗宇文泰,高歡不得不重用侯景這種有腦子的軍事人才。
可問題是高歡對後金其實一直都有防備之心,而且他兒子高澄和侯景之間,總是處理不好關系。
為此等到高歡去世以後,高澄剛上臺,侯景就反叛了。
侯景本打算投靠宇文泰,畢竟西魏在宇文泰手裡,可是宇文泰對侯景也不待見,可見侯景的人品是出了名的差。
無奈之下,侯景隻能帶著人馬南下投靠了南梁武帝蕭衍。
蕭衍當然非常高興,那個時候他還比較上進,仍然有北伐之志。
侯景
侯景加入南梁以後,東魏的高澄當然不會答應,所以他立刻派遣大將慕容紹宗前去攻打侯景的部隊。
這個時候梁武帝可就不會袖手旁觀了。
梁武帝蕭衍吩咐貞陽侯蕭淵明前去支援侯景,結果被慕容紹宗擊敗,蕭淵明本人還被東魏給抓了。
蕭淵明是蕭衍的侄子,關系不錯,所以梁武帝當然希望把侄子弄回來。
這個時候東魏突然提出,要跟南梁和解。
他們這一談判,侯景就比較緊張了,如果梁武帝和高澄重歸於好,那侯景必然死無葬身之地。
侯景想測試一下梁武帝,所以就假冒高澄的身份,給梁武帝寫了一封信。
意思很明顯,就是用你侄子蕭淵明來交換侯景。
梁武帝想也不想就接受了這一建議。
侯景得知以後,自然不會再為梁武帝效力,所以反叛再次發生了。
侯景利用各種資源,給自己在南朝制造反叛條件
要不怎麼說侯景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呢?他不會傻兮兮地靠著自己帶來的一點兵馬,就想要在南梁攪起天翻地覆的巨浪來,起義爆發之前,他必須要集中各種可以集中的資源。
第一,侯景廢除了自己地盤上的市場稅收和田租,這些都是梁朝盤剝老百姓的手段,為此很多百姓都願意參加侯景的起義軍,使得軍力大振。
第二,侯景策動了梁武帝的養子臨賀王蕭正德。
他早就知道蕭正德是一個胸有大志的人,所以主動與這一力量達成聯盟關系。
第三,侯景在叛亂之前,不斷向梁武帝索要錢財武器。
這個時候侯景還是梁武帝的手下,梁武帝沒有理由拒絕,給了侯景大量物資。
蕭衍
梁武帝本人此時已經比較昏庸了,不少人向梁武帝提出過侯景有反叛的嫌疑,可是梁武帝卻一直都不以為意。
侯景手裡不僅有大量兵馬,而且物資裝備都比較充足,還有蕭正德這樣的內應。
幾個月的準備以後,已經完全具備了反叛的條件。
為此侯景在壽陽發動了叛亂,參戰人馬8000人左右,正式與梁武帝蕭衍撕破了臉皮。
侯景能夠成功發動叛亂,其實條件還是比較充足的。
梁武帝指揮失當,南梁因此沉淪
誰也想不到,侯景之亂爆發,會對梁朝造成如此大的影響。
為了應付侯景,梁武帝派遣邵陵王蕭綸討伐侯景。
可是萬萬沒想到,侯景想要直搗黃龍,大軍直奔建康城而來。
這個時候侯景的策略,可見他對兵法是有獨到見解的。
他先是將壽陽交給部將王顯貴,表面上說自己是出去遊獵,其實偷偷潛出了壽陽城。
後來又聲東擊西,表面上要攻打合肥,實際上卻打下了占譙州和歷陽,兵鋒直指建康。
本來南梁都官尚書羊侃提出了正確的決策,讓2000人占領采石,再派人攻打壽陽,讓侯景進退失據,可惜梁武帝並不理睬。
相反的是,梁武帝居然重用蕭正德為平北將軍,萬萬沒想到蕭正德是侯景的內應,不僅沒有阻擋侯景渡江,反而幫助他過江。
南梁大臣們意識到采石的重要性,希望梁武帝重兵防守采石,結果這消息被侯景的間諜給探聽到了,侯景立刻攻占了采石。
羊侃
慌亂中的梁武帝已經不知道該幹啥了,隻好把鍋甩給了皇太子蕭綱。
當時南梁幾十年不打仗了,士大夫基本都是望風而降。
而蕭綱重用羊侃防守臺城,結果臺城的確是守住了,可是梁武帝蕭衍也因此被活活給餓死了。
蕭衍駕崩後,蕭正德和蕭綱都搶著登基稱帝,其實這個時候的南梁已經是名存實亡了。
南梁內部宗室火並,這才是侯景之亂成功的重要原因。
侯景善於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
侯景作為一個從北方來的軍閥,其實他在南梁一點根基都沒有。
但是他偏偏能夠將南梁攪和得天翻地覆,主要是因為他善於利用資源。
首先就是人心資源,他通過減免賦稅獲得了百姓們的幫助。
其次就是南梁宗室內部鬥爭的資源,他巧妙地聯合了蕭正德。
再者是利用了梁武帝掉以輕心的資源,不斷向梁武帝索要錢糧輜重。
侯景本人沒什麼武力值,不像關羽、張飛那種萬人敵,可是他卻能夠統領千軍萬馬,可見打仗比拼的主要還是腦子。
個人能力再強,如果不懂得整合資源的話,其實也無法獲得戰爭的勝利。
即使侯景在歷史上的名聲不太好,可是不能否認他的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