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梁第一名將陳慶之,字子雲,自幼為蕭衍身邊的侍從,平時酷愛讀書下棋,是蕭衍的好棋友。
在蕭衍取南齊而代之後,被授予中書省主書,那一年陳慶之剛滿十八歲。
主書是天子近臣,蕭衍給陳慶之安排這個崗位,也是想好好培養他。
能得到蕭衍這個皇帝的青睞非常不容易,相信只要好好幹下去,陳慶之的政治前途應該是非常光明的。
但年輕的陳慶之有著豐滿的夢想,他想要做一個破陣殺敵、建功立業的武將,名揚天下,收復北方。
可惜陳慶之偏偏天生身板薄,並不擅長騎馬射箭。
在當時的年代想做一個武將,最基本的技能是騎馬和射箭,尤其是騎馬,不然帶兵打仗不能走著去吧。
不會騎馬的武將就相當於不識字的文臣。
連基本的身體素質都不具備的人,一生應該都與軍隊無緣了,但陳慶之並沒有因此放棄。
身體的劣勢是無法彌補的,所以陳慶之自動屏蔽了自己的劣勢,轉而尋找他的優勢。
陳慶之的優勢,是有錢。
蕭衍雖然對自己摳門兒,但國家還是很有錢的,作為自己親近的人,陳慶之平時的賞賜高,工資高,在陳慶之做主書時,他便散盡家財招納勇猛之士,又讓他們系統地學習武藝,他希望有一天能夠帶著這些人馳騁疆場。
好在蕭衍對他足夠信任,也由著他的性子去做。
蕭衍也想看看陳慶之能整出什麼名堂。
夢想在陳慶之的堅持之下,終於有了實現的一天。
普通六年正月,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謀反失敗,派遣使者到南梁請求政治避難。
這一年,北魏還正在爆發轟轟烈烈的六鎮起義。
在這場影響甚至改變了當時中國政治格局的大起義中,原本國力蒸蒸日上的北魏元氏帝國迅速走上下坡路。
此時北魏自顧不暇,全國亂成一團,蕭衍當然想插一腳。
他派出了陳慶之在彭城接應元法僧所部,順利將元法僧帶到南梁收編,彭城就變成了蕭衍的地盤。
經過蕭衍慎重考慮,他決定派自己的二兒子豫章王蕭綜入鎮彭城,同時委派陳慶之率兵兩千隨行護送。
蕭綜被委以重任,但蕭綜並不準備領情。
這裡牽扯出南朝宮廷的一個大瓜,蕭衍在滅了東昏侯蕭寶卷時,順手收了蕭寶卷的妃子吳淑媛,隨後吳淑媛就生了蕭綜。
可問題是吳淑媛生蕭綜的時候隻懷胎七個月,所以蕭綜不是早產兒的話,很可能就是蕭寶卷的兒子。
在蕭綜長大之後,年老色衰的吳淑媛失寵了,出於女人的嫉妒心,她告訴了兒子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疼愛自己的父皇蕭衍居然是殺父仇人,這段狗血猛料對蕭綜無異於晴天霹靂。
陳慶之沒有時間去關心這些陳年舊事,這是陳慶之第一次正式領軍,多年的夙願終於得以實現。
而與此同時,北魏不甘心拱手讓出彭城,派出安豐王元延明、臨淮王元彧率兵兩萬,準備收復彭城。
面對氣勢洶洶的北魏軍隊,陳慶之沒有絲毫退縮,反而帶軍破陣。
在他的帶領下,全軍士氣旺盛,一鼓作氣就攻破了元延明手下大將邱大千的防禦陣地。
這把北魏的兩位王爺嚇壞了,南梁軍隊可勁地沖擊對方,局勢對南梁一片大好。
但蕭綜經過反復躊躇,他打算離開彭城,連夜跑到北魏的軍營中去投降。
作為南梁此地的最高領導和皇子,蕭綜的叛逃讓南梁軍心大亂。
而北魏則是驚喜不已,他們抓住機會趁勢反攻,拿下了彭城。
南梁大部分軍隊都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搞懵了,紛紛四散逃離。
北魏大軍追在後面猛打,看似已經勝券在握。
在此不利局面下,陳慶之沒有半絲慌亂。
他開始組織部下突圍,最終順利地離開了彭城,而且沒有損失一兵一卒。
此時北魏軍隊正沉浸在勝利中,他們並沒有關注到撤退的陳慶之。
他們也想不到,陳慶之即將發揮的戰略價值,將遠遠超過他們腳下的彭城。
彭城是陳慶之正式登上軍事歷史舞臺的地方,此時離開他很快會回來的。
那時,他將名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