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二戰的產物,東西德國能夠和平統一而南北朝鮮為什麼不能?《網路歷史》

大家知道,東西德國和南北朝鮮都是二戰大國博弈的產物,然而,東西德國幸運地在上個世紀90年代排除萬難實現了統一,但是朝鮮半島的統一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其實,朝鮮最虧,理應日本應該像德國一樣被一分為二,但朝鮮卻陰差陽錯地成為了日本的替罪羊。

那麼,同是二戰的產物,東西德國能夠和平統一而南北朝鮮為什麼不能呢?

上個世紀90年代東西德國的統一,看似輕而易舉,實則歷經艱難。

當年在科爾總理宣佈了關於德國統一的十點主張時,歐洲反映強烈,其中比較有影響的法國、英國、意大利既驚訝又憤怒。

法國總理密特朗第一個發聲,表示強烈不滿,稱德國統一之事事先並未得到通知。

密特朗嚴正警告德國不但我們不同意,其他國家也不同意,特別蘇聯是不會同意的。

密特朗的表態,體現出法國的做事風格,法國人最不想看到一個強大的德國,更不願意看到一個統一的德國,可又缺乏因此而與德國開戰的勇氣,他寄希望蘇聯站出來阻止德國統一,這和二戰時法國人把復國的希望寄托於英美別無二致。

緊接著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旗幟鮮明地表了態,稱:她本人和英國政府不希望東西德國取得統一,世界大戰中德國做的惡歐洲人永遠不會忘記,英國不需要一個統一的德國,這將導致戰後邊境的改變,因為德國統一將破壞整個歐洲乃至國際局勢的穩定,甚至危及我們的安全,英國不能坐視這種局面的出現。

英國撒切爾夫人的強悍表態,讓法國人為之一振。

密特朗的態度也隨之強硬起來,表示如果德國人堅持統一,那麼英法俄三國將聯手讓德國人重拾二戰時期的苦難。

這時法國人的態度雖然強硬,但是裡面透著虛弱。

而意大利人也就隨幫唱影,別人根本也沒有把他的態度當回事兒。

別看英法和意大利的態度強硬,但是他們的底氣並不足,他們都把寶壓了蘇聯人的身上,他們一直相信蘇聯人在東德還有幾十萬的軍隊,絕不會願意放棄對東德的控制,如果兩德搞統一,蘇聯的軍隊可不是吃素的。

然而,德國科爾總理看得十分明白,別看英法意等歐洲國家咋呼得歡,東西德國能否統一他們說的並不算,說了算的是東西方的兩個霸主蘇聯與美國,隻把他們倆搞定,英法意再咋呼也沒有用。

基於這樣的認識,德國科爾總理便采取了各個擊破手段,決定先拿下美國。

在美蘇兩國中先選美國,是一個睿智的決斷,因為畢竟美國和德國之間隔山吊遠,也就是說德國的統一與否對於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幾乎沒有任何的影響,更談不上威脅。

經過跟美國人的溝通商量後,在答應統一後的德國不退出北約,繼續堅定不移地站在美國的陣營的承諾之後,美國人采取了放任和默許的態度。

也就是說美國人並不反對東西德國的統一。

把美國搞定後,科爾就把心思全用在了蘇聯身上。

科爾知道,此時此刻爾巴喬夫的改革並不成功,有些騎虎難下,而讓戈爾巴喬夫最犯難的事就是缺錢。

科爾便對症下藥,帶著大把的錢和滿臉的誠意撲向了蘇聯。

戈爾巴喬夫自然是喜出望外,知道科爾有求於自己,當然不會放過這種訛錢的好機會,科爾這次出手也比較大方,一下子直接減免了蘇聯欠下的巨額債務。

這可不是一筆小錢,它占蘇聯欠西方外債的一半以上。

戈爾巴喬夫當然不可能滿足於此,於是又提出在東德的幾十萬軍隊問題,科爾心想不就是錢嗎?便滿臉笑容地說,放心在東德蘇軍的拆遷費、安家費以及他們的家屬的安置所需、營地建造等費用,全部由我們承擔。

對此,戈爾巴喬夫非常滿意。

但戈爾巴喬夫也不是白給的,又提出了更為關鍵的問題,那就是波蘭問題。

科爾明白跟錢比起來,這才是硬問題。

戈爾巴喬夫之所以提出波蘭問題,就是因為二戰後蘇聯人沒有還給波蘭蘇聯侵占的波蘭領土,反而是讓波蘭割了德國東部一大塊領土作為補償。

同時德國的龍興之地東普魯士已是蘇聯的加裡寧格勒,牢牢地掌握在蘇聯人的手裡。

戈爾巴喬夫就想借此時機,強迫德國人表明對這兩塊領土放棄的態度。

而這時的德國人和科爾頭腦十分清醒,東西德國的統一對於日耳曼民族的偉大復興至關重要,所以絕不能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於是科爾毅然決然地表示兩德統一之後,德國就已經恢復了所有的領土。

並將它寫入了德國憲法之中。

如此蘇聯再無異議。

就這樣,德國人又搞定了蘇聯。

東西德國統一再無阻力,而英法及意大利這些國家也得到一定的好處,同時他們也看美國和蘇聯態度行事,美國、蘇聯都不反對,所以他們的反對也就沒了意義。

看到這裡人們一定會問,南北朝鮮究竟為什麼不能統一呢?

雖然南北朝鮮也是二戰的產物,但是情況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總的說,德國的統一要比兩朝統一阻力小得多,當年兩朝的內戰打得你死我活,後來韓國岌岌可危,美國糾集聯合國軍直接參戰,威脅到新中國的安全,中國被迫抗美援朝,最終以三八線為界終止了戰爭。

這場戰爭中,使兩朝統一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另外,兩朝的經濟發展差距巨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實現兩國統一,韓國經濟將會遭受嚴重拖累。

而東西德國的情況要比朝鮮半島好的多。

兩德是二戰後被英法美蘇強行一分為二的,況且兩國沒有發生過戰爭,基本沒有仇恨。

經濟上雖有差距,但沒像兩朝那樣差距明顯,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在德國國內統一是沒有阻力的,而真正的阻力來自於歐洲內部的英法及意大利,但他們說了不算,最終有決定權的是美國和蘇聯,而德國卻擺平了美蘇。

如若兩朝想要統一,不僅半島內部矛盾難以解決,而且美國和蘇聯包括現在的俄羅斯、日本等國恐怕都會站出來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