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年,東晉3萬精兵敗亡,損失5位大將,關中得而復失。
劉裕北伐,好不容易拿下關中,但謀劃欠缺,決策失誤,用人不當,為赫連勃勃做嫁衣,著實可惜。
403年,桓玄逼迫晉安帝『禪讓』,自立為帝。
劉裕、劉毅不服,率數千『北府兵』靖難,攻殺桓玄,恢復晉朝江山。
討伐桓玄,劉毅、劉裕功勞最大,威望高漲。
劉裕再接再厲,滅南燕慕容超、嶺南盧循、盟友劉毅、司馬休之、諸葛長安、平定巴蜀,控制了朝政。
劉裕是寒門出身,殺伐果斷,敢於拼搏。
眼看晉朝氣數已盡,乾坤轉移,劉裕決定取而代之。
稱帝之前,劉裕需要一場勝利,增加資本。
劉裕對準了關中的『後秦』,他要消滅姚氏家族,收復長安。
417年,劉裕率十萬大軍北伐,分5路前進,自己率中路,乘坐戰船出發。
討伐『後秦』,需要經過北魏境內,這是個挑戰。
拓跋嗣與『後秦』君主姚泓是親家,他不能容忍劉裕,便出動10萬大軍攔截,阻止劉裕北伐。
北魏鮮卑騎兵沿著黃河行走,晉軍小股流散士兵,都被刺死。
長孫嵩率3萬騎兵虎視眈眈,讓劉裕不得安寧,一場大戰不可避免。
劉裕派大將朱超石率3千步兵上岸,擺下『卻月陣』,兩頭靠近河邊。
晉軍身披鎧甲、手持長槊,以盾牌作掩護,以弓弩為主戰武器,與鮮卑騎兵決戰。
3千步兵打3萬騎兵,難度很大,但劉裕勝利了。
『卻月陣』的威力,讓鮮卑騎兵大開眼界,劉裕不但以少勝多,還斬殺一萬餘人。
長孫嵩戰敗,拓跋嗣意識到晉軍的強大,不再阻止劉裕北伐。
王鎮惡、沈田子等人也順利拿下關中各地,然後集中兵力攻打長安,姚泓戰敗,主動投降。
劉裕不是苻堅,對戰敗的『皇族』毫不手軟,姚氏宗族被殺一千多人,姚泓被押送到建康斬首示眾。
縱橫關中、河西數十年的『姚家』,被連根拔起,不留一個。
滅了『後秦』,劉裕威望達到了頂點,北魏不敢招惹,『大夏』的赫連勃勃也畏懼三分。
此時,劉裕若能養精蓄銳,整頓兵馬,先滅了『大夏』,再收拾北魏,則中原統一。
綜合實力,劉裕碾壓赫連勃勃、拓跋嗣,況且晉軍財力雄厚,能經得起大規模戰鬥。
遺憾的是,劉裕決策失誤,用人不當,3萬晉軍敗亡,5位大將殞命,關中得而復失,給赫連勃勃做嫁衣。
劉裕北伐,不隻是收復關中,更重要的是增加稱帝資本。
擊敗鮮卑騎兵後,劉裕已經料到此戰必定大獲全勝,便迫不及待的書信劉穆之,讓他在朝廷運作,加『九錫』。
加『九錫』,就是稱帝的前奏,劉裕如此著急,估計是年紀大,等不及了。
劉穆之是劉裕的鐵桿親信,但劉裕赤裸裸地要求,劉穆之也不舒服,鬱鬱而終。
劉穆之病逝,對劉裕而言如同晴天霹靂,後方沒有得力幹將,一旦有人趁勢起來造反,赫連勃勃、北魏又近在遲尺,離敗亡就不遠了。
418年,劉裕決定返回江南,讓兒子劉義真留守長安,王修、王鎮惡、沈田子、傅弘之、毛修之等大將輔佐,將領各自鎮守要塞,防備赫連勃勃。
劉裕如此人事佈局,著實糟糕高,劉義真是個十二歲小孩,毫無主見,很容易被身邊的『小人』誤導。
王鎮惡、沈田子兩位大將水火不容,又不受對方節制,不出亂子才怪。
王鎮惡,名臣王猛的孫子,投奔東晉,是劉裕麾下首席大將。
王鎮惡能打仗,卻非常貪婪,攻打長安時,又跟沈田子結下梁子,劉裕對此心知肚明。
劉裕離開之前,沈田子直言:『王鎮惡在關中威望高,一旦他造反,該如何是好呢?
』
劉裕:『當年鐘會在蜀地鬧不起來,是因為有衛瓘在。
你們這麼多人,還害怕王鎮惡一人嗎?
』
劉裕這麼一說,沈田子產生了『誤判』,認為可以便宜行事。
不久,赫連勃勃禦駕親征,沈田子戰敗,被王鎮惡斥責,他心懷不滿,便以『謀反』為由,在宴會上處死王鎮惡一家。
劉義真擔心沈田子對自己不敬,在王修、傅弘之協助下,將沈田子斬首示眾。
大敵當前,內部相互火拼,損失了兩員大將,東晉也是醉了。
王修、傅弘之很厲害,他們防守得當,用兵有方,多次擊敗『大夏』,赫連勃勃毫無所得。
但是,王修治軍嚴厲,不允許士兵劫掠,得罪了『小人』。
劉義真身邊的『小人』為了劫掠財富,回到江南過好日子,便偽造證據,說王修通敵。
劉義真娃娃一個,不辨是非,處死王修,自毀長城。
關中情況危急,劉裕趕緊派蒯恩率兵增援。
蒯恩還沒到長安,劉義真已經率兵撤退,途中遭遇『大夏』騎兵攔截,傅弘之、蒯恩、毛修之力戰,掩護劉義真突圍,都成為俘虜,不屈而死。
傅弘之、蒯恩、毛修之能打仗,但劉義真受身邊的『小人』蠱惑,他們撤退途中劫掠民宅、燒毀宮殿,儼然如同強盜。
如此一來,晉軍失去了民心,行軍速度又慢,豈能不敗亡呢?
劉義真突圍,生死未卜,劉裕心急如焚,立刻調兵北伐。
得知將領段宏在草叢中找到兒子,即將回到江南,北伐不了了之,關中被『大夏』拿下。
赫連勃勃與『後秦』姚氏廝殺多年,未能占到便宜,劉裕給他做了嫁衣。
420年,劉裕取代東晉,建立『劉宋』,繼續籌劃北伐,卻中途病逝,錯過了統一中原的良機。
589年,隋文帝滅亡『南陳』,統一中原,延遲了169年。
參考書目:《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