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是一首洛陽城流傳的童謠,源自於南梁著名將領陳慶之。
提到歷史上的白袍將軍,很多人會聯想到三國時期的趙雲或者馬超。
但是,和陳慶之比起來,趙雲、馬超等人的戰績還是不夠看的。
對於筆者今天要說的南朝梁名將陳慶之,曾率領7000人北伐,歷經47戰無一敗績。
一
具體來說,陳慶之《484年—539年》,字子雲,義興郡國山縣《今江蘇省宜興市》人。
陳慶之出生於南齊時期,自幼追隨梁武帝蕭衍。
天監元年《502年》,蕭衍受禪登基,建立南朝梁,陳慶之也受到了重用。
普通六年《525年》正月,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亂不成,在彭城請求歸附梁朝。
梁武帝任命陳慶之為武威將軍,與胡龍牙、成景俊率領梁軍前去接應。
同年北魏派遣安豐王元延明、臨淮王元彧率兩萬人馬前來抵抗,結果他們一戰就被陳慶之擊潰。
大通二年《528年》,北魏發生內亂,鎮壓叛亂的爾朱榮大肆屠殺北魏皇室。
對此,魏北海王元顥因本朝大亂而降梁,並請梁朝出兵幫助他稱帝。
出於戰略上的考慮,梁武帝以元顥為魏王,並以陳慶之為假節、飆勇將軍,率兵護送元顥北歸,元顥遂於渙水稱帝,授予陳慶之使持節、鎮北將軍、護軍、前軍大都督。
不久之後,陳慶之率領7000梁軍北伐,從銍縣出發,攻克滎城,來到了睢陽。
面對前來抵擋的北魏將士,陳慶之率軍進攻,一日之內攻占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
元顥進封陳慶之衛將軍、徐州刺史、武都公。
二
梁軍直趨大梁,所過之處,魏軍望風而降。
於是,魏左仆射楊昱、西阿王元慶、撫軍將軍元顯恭等率羽林軍7萬守滎陽,以拒梁軍。
因為魏軍兵鋒甚銳,加上滎陽城堅,陳慶之攻之不克。
緊接著,北魏總共調集了30萬大軍,對梁軍進行合圍。
這時滎陽城還沒有攻下,梁軍將士都感到恐慌,陳慶之親自擂鼓攻城,隻是一次擊鼓,梁軍便全部都登上了城墻。
勇士宋景休、魚天愍首先登上城墻,梁軍相繼而入,於是攻占了滎陽而且俘虜了楊昱。
在南北朝時期,7000人擊敗30萬人,無疑是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這足以體現出陳慶之高超的指揮才能。
在陳慶之連戰連勝後,元顥遂入洛陽,魏臨淮王元彧、安豐王元延明率百官迎元顥入宮。
元顥改元大赦,以陳慶之為侍中、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增邑萬戶。
陳慶之又進擊大梁、梁國,都攻占下來。
梁武帝聞訊後,再次親書詔書進行嘉勉。
根據《梁書》等史料的記載,元顥、陳慶之,從銍縣至洛陽,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無前。
不過,元顥入洛後,日夜縱酒。
陳慶之的梁軍士兵,『所從南兵,陵暴市裡』。
而這,自然給敵人反撲提供了機會。
三
北魏天柱將軍爾朱榮帶著從洛陽出逃的北魏孝莊帝,連同爾朱世隆、元天穆、爾朱吐沒兒、高歡以及鮮卑和蠕蠕的大軍,揮師洛陽。
陳慶之處於絕對的劣勢,但仍然在中郎城阻截了爾朱榮三天,殺傷甚重。
當然,不滿1萬的陳慶之軍隊,最終被高琳所破。
在豫州得到當地人的幫助,才輾轉返回南梁。
回到南梁,蕭衍不僅沒有懲罰他,反而對陳慶之大加封賞,升陳慶之為右衛將軍,永興侯,封邑一千五百戶。
中大通二年《530年》,梁武帝以陳慶之為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南、北司二州刺史。
陳慶之到任後,擊破魏潁州刺史婁起、揚州刺史是雲寶於溱水,又破行臺孫騰、大都督侯進、豫州刺史堯雄、梁州刺史司馬恭於楚城。
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為東魏與西魏。
大同元年《535年》二月,陳慶之攻東魏,與東魏豫州刺史堯雄交戰。
堯雄出戰,所向披靡,身受二處創傷,但士氣更盛。
最終,陳慶之兵敗,拋棄輜重而走。
後來,陳慶之又圍南荊州,結果再次失利。
在生涯的後期,陳慶之也遭遇了不少敗仗,也即像白起、吳起這樣百戰百勝的將領,還是鳳毛麟角的。
四
最後,大同二年《536年》十月,東魏定州刺史侯景率7萬人襲擾楚州,俘楚州刺史桓和,侯景乘勝進軍淮上,並寫了信勸陳慶之投降。
得知這一消息後,梁武帝派遣大軍支援陳慶之,不過,在援軍沒到的時候,陳慶之已經擊破了侯景。
時值大寒雪,侯景棄輜重而逃,陳慶之則收其輜重而還,進號仁威將軍。
到了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陳慶之去世,時年五十六歲,這無疑是南朝梁的巨大損失。
對此,梁武帝以其忠於職守,戰功卓著,成績斐然,追贈他為散騎常侍、左衛將軍,賜鼓吹一部,謚號為『武』。
在歷史上,武的謚號是極高的榮譽,比如諸葛亮被追謚為忠武侯。
而就陳慶之來說,生平的戰功也配得上這一謚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