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謀朝篡位,為何還被後人誇譽為『南朝第一帝』?《網路歷史》

自古以來,謀權篡位者皆被世人唾罵成亂臣賊子,縱使是一代梟雄曹操,也曾背負這樣的罵名,最終也隻能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敢動分毫。

可歷史上卻偏偏有這樣一個人,他幼年時窮困潦倒,以賣草鞋為生,長大後他毅然選擇參軍入征。

等他立下赫赫戰功之後,他竟然公開逼迫皇帝禪位,他做出這等謀朝篡位之舉,朝廷大臣及世人竟無人斥責其是亂臣賊子,你可知這是為何?

幼年經歷

南宋辛棄疾曾著有一首詞:『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他提及劉裕,絲毫不提其謀朝篡位,更不提及是亂臣賊子,反而加大誇耀他的功績,耿直如辛棄疾,尚且對他如此推崇,由此便可得知世人對他的態度。

劉裕自稱為楚王的後人,他的祖上是劉邦的弟弟,憑這樣的身份,他本可以享受一生榮華富貴,可這都因漢朝滅亡,父親早逝,最終成了泡影。

年幼的劉裕隻能草草結束養尊處優的生活,年紀輕輕便承擔起養家的重擔。

年少入征

劉裕少有大志,不甘心賣一輩子草鞋,為謀求出路,他便毅然選擇參軍,剛開始時,他雖然隻是個下級軍官,處處受人限制,可他非但沒有埋怨,反而樂在其中。

隆安三年,孫恩等人起兵反晉,劉裕被將軍看中,被封為參府軍事,作戰期間,劉裕身先士卒,進獻奇計,屢屢立下戰功,在他的謀劃下,孫恩浩浩蕩蕩起義被終結了。

孫恩的謀反成就了劉裕封侯拜相的機會,經此一戰,劉裕名聲大噪,被封為武將軍。

戰功卓著

元興三年,劉裕又奉命討伐篡位的楚帝桓玄,此時的晉朝正逢兵荒馬亂之年,就這頻繁的謀反來看,晉朝皇帝的不作為早已激起民怨。

在劉裕從軍的二十多年裡,在內,他先後平定了孫恩、恒玄等人的謀反,在外,他攻取巴蜀滅掉後秦,作為一個將領,他的功績可謂是卓越,可身為一個臣子他便過分倨傲了。

自405年起,劉裕便一步步蠶食各方勢力,在大權的加持下,皇帝在他眼中形同虛設。

有意稱帝

永初元年,劉裕自恃勞苦功高,不再滿足於將軍之位,便生出請皇帝禪讓,自己做皇帝的心思,為求名正言順地繼位,不留下千古罵名,他宴請群臣,試探當朝大臣們的意思。

《宋書·卷一·本紀第一》曾有記載:

酒過三巡,劉裕舉杯說道:『恒玄篡位,鼎命已移,我首唱大義,興復漢室,南征北伐平定四海,功成業著,遂荷九錫。

今年將衰暮,崇及如此,物忌盛滿,非可久安;今欲奉還爵位,還老京師』

劉裕這招以退為進,看似精妙,可在場大臣,卻無一人理解其言外之意。

酒宴散後,劉裕看大臣毫無反應,便想斷絕了做皇帝的心思,可中書令傅亮卻去而復返。

傅亮開口第一句話便是:『臣暫宜還都』。

劉裕一聽,便知曉他這是願意擁護自己稱帝的意思,此刻,他那顆壯志難酬的心,再次滾燙起來。

兩人還都一事並未經過細密的謀劃,僅僅是一句『須幾人自送?

』『數十人可也』,如此輕描淡寫的數十人,便把劉裕的號召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稱帝建宋

倆人言盡於此,我們便已知曉劉裕、傅亮兩人對奪得皇位一事,早已胸有成竹。

傅亮走出宮門後,隻見浩瀚月色中有一道流星劃過,當即便感嘆道:『我常不信天文,今姑驗矣』傅亮一語成箴,劉裕最終果然登基稱帝。

同年四月,劉裕入宮後,晉恭帝便下召讓他輔佐皇帝,劉裕就此接近權勢中心。

六月,傅亮便進宮勸說晉恭帝,讓他將皇位讓給劉裕,甚是拿出自己已經擬好的退位詔書,讓晉恭帝臨摹。

《南史·卷一·宋本紀上第一》裡有載:晉恭帝受到如此逼迫不怒,反笑說道:『恒玄之時,晉氏已無天下,重為劉公所延,近二十載;今日之事,本所甘心』。

就此,劉裕名正言順地做了皇帝,建立劉宋王朝。

自古謀權奪位者,大多不得人心,身負亂臣賊子罵名,劉裕之所以沒有背負亂臣賊子罵名,還能名正言順地當了皇帝,原因有五:

其一,晉恭帝自知能力不足,甘心退位。

晉恭帝在劉裕初入宮時,便給予他輔佐朝政之權,這便早已經側面昭告天下,劉裕的不同之處,天下百姓對劉裕登基一事,也早已有了準備。

其二,晉恭帝在位時,朝局動蕩,百姓早已經厭倦了戰亂之苦,他們心中早已期待有能人志士取代晉恭帝之位,劉裕登基便是順應民意。

其三,便是晉朝平定戰亂,每次都有劉裕的功勞,在百姓心中,劉裕早已是不敗神話,相比於高高在上的晉恭帝,他們更信任多次平定戰亂,解決自己溫飽問題的大將軍。

劉裕多次平定戰亂,雖是功高震主引起各方忌憚,可於百姓而言,他便是上天派來的救世主,結束了多年戰亂與顛沛流離,此刻的百姓,早已忘記忌憚皇權,所以此時登基也算是順應民意。

其四,劉裕登基之後善待晉恭帝,他登基後,封晉恭帝為零陵王,不僅給他豐富的賞賜,還為其修築宮殿,褚後也被封為王妃。

大臣們雖支持劉裕登基,可也有少數迂腐之人,信奉忠臣不事二主,劉裕對晉恭帝禮遇,便堵住這些迂腐之人之口。

雖然在稱帝第二年便將晉恭帝殺害,但他這表面功夫便做的十分到位。

其五,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劉裕是劉邦的後人,晉朝的皇位由魏元帝禪讓而來,魏朝皇位是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而來,皇位兜兜轉轉又回到劉家人手中,也算是名正言順。

正如詩中所言,『氣吞萬裡如虎』,劉裕登基後,功績卓越,他率領軍隊先後消滅桓楚、西蜀、南燕、後秦等國,將國家版圖進一步擴大。

劉裕建立劉宋,稱帝後第二年,他便派親信用棉被將晉恭帝司馬德文悶死,此後相沿成習,禪位的君主都保不了性命。

比如後來的齊王蕭道成,要求宋順帝劉準禪位,蕭道成稱帝不久,也將劉準殺害。

但是在劉裕代晉建宋前,前代的禪位君主,都能得以保全性命,劉裕是首開惡習。

但是他在執政期間,他改革利弊,輕徭薄賦,發展生產,果斷啟用寒門子弟,打擊鄉紳土豪,為朝廷註入了新的活力。

南朝百姓也看到了新的希望,此時的國家,比在晉恭帝治理時期不知優渥多少,劉裕也因此被後人誇譽為『南朝第一帝』。

歷史上對他的文韜武略有著很高的評價,而近代學者,則更是把他與漢高祖、秦皇漢武相提並論。

史書總是由勝利者書寫,若非劉裕取得如此功績,他也無法獲得這千古美名,在百姓生活安樂,國家欣欣向榮面前,晉恭帝的下場,便已經顯得微不足道。

參考文獻:《資治通鑒》《宋書·卷一·本紀第一》《南史·卷一·宋本紀上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