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花木蘭在軍營待了12年,她在發育期中,如何做到不被別人看出來?
花木蘭替父從軍是一個傳播了好久的民間傳說。
而這個故事原本是在北朝民歌木蘭辭中才有的,可是這個故事要比木蘭辭更加久遠。
從前史的視點來看,它確實是存在的,可是故事基本上都出現在演義和傳說裡,正史記載的十分少,甚至連姓氏也有很大的爭議。
那在這樣的情況下,花木蘭為何能夠替父從軍呢?
首先就是征兵的問題,從木蘭辭的視點可以看得出來,皇帝是在征兵而不是在抓壯丁,有合法招兵公文,在古代老百姓除了賦稅之外還要服兵役,一般的兵役可以減免一部分賦稅,而征兵和服兵役的差異在於服兵役隻是為了堅持保衛國防力量,屬於防禦性質的,在這種情況下,服兵役的時候一般不會太長。
征兵基本上就是大的戰爭,乃至是舉國之戰,像這樣的戰爭也就無所謂人員,根據戰爭的程度比如說長平之戰,秦國曾經征召15歲以上的男丁進入戰場。
木蘭辭中朝廷下發的十二卷朝廷公函,可見征兵是多麼著急,這樣的征兵必定不會像普通招兵一樣那樣溫和,即使沒有動粗和抓壯丁,各級官員也必定會有指標。
他們為了完結指標,審查的流程就會隨意很多,乃至不會在意究竟參與的是不是本人,只要人數滿足能夠交差就可以了。
而木蘭是女生,大家也知道女生和男生在生理上有很大的差異。
那麼她這一點又是怎麼蒙混過關的?
這一點也很好解說,花木蘭正在身體發育中,放在一群男人中間並不會很顯眼。
現代人營養足夠,女生很早就發育了。
可是在古代,不同朝代成人會有所不同,一般的年齡都在14~16歲,但北朝基本上是胡人政權,12歲以後就能騎馬打仗。
而如果在一群男人中做到不顯眼,隻能證明她那個時候還沒有徹底發育。
因為一個12歲的小姑娘,如果她理個小平頭,穿個和男生一樣的衣服,也很難被認的出來。
而在木蘭詩中她有一個弟弟。
過了12年之後,她的弟弟是家裡的主要勞動力,可見他弟弟在其那時,差不多隻有5歲,而木蘭在在那時或許也就十一二歲。
那麼問題來了,在12年的過程中,花木蘭莫非就一向沒有發育嗎?
她是怎麼混在一群男兵中心不被認出來的呢?
其實戰爭是十分嚴酷的,到處出征,或許昨日仍是在一個營帳裡當兄弟,第2天就生離死別,戰役過程中減員流動性十分大。
除此之外,在野史和文藝作品以及一少部分的正史中可以看得出來,木花木蘭是很能打的,古代講究斬首立功,花木蘭的升遷速度也必定很快,當她成為一個軍官也自然不需要和底下的士兵住在一起了。
畢竟,木蘭最終還被皇帝封了官,授予了將軍。
她從一個小孩子,通過12年征戰當上了將軍,可見她的戰役力確實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