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千步兵擊敗3萬北魏騎兵!劉裕所用的卻月陣,為何後世不再提起。《網路歷史》

在古代,騎兵就相當於如今的裝甲部隊,對步兵基本都處於碾壓的地位。

沒辦法啊,騎兵胯下的馬跑得飛快,壓根就不是人力所能夠阻擋的。

可偏偏在南北朝初期,劉裕所帶領的北府兵,用了僅僅2千步兵,便將3萬北魏騎兵給打了個落花流水。

劉裕所用的便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卻月陣』!

一、劉裕北伐後秦,北魏不肯借道。

劉裕平息了南方的叛亂以後,使得南方迎來了百年一遇的統一格局。

但是北方的關中地區,那是秦漢時期的故都,如今卻掌握在羌族人建立的後秦手裡,你說劉裕能高興吧?

當時劉裕已經滅掉了慕容超的南燕,積累了對付北方騎兵的一些經驗。

於是他兵分五路,開始進攻後秦。

這個時候劉裕遇到了一個問題,5路大軍中,劉裕親自從彭城帶領的這一路大軍,需要從淮水、泗水出發,逆黃河西進。

但是黃河以北的地盤,那可是北魏的領土。

劉裕隨時登岸,隨時都能攻占北魏的城池。

因此劉裕就派人跟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借道:哥們兒要去收拾後秦,北魏兄弟借條路走走!

正當拓跋嗣猶豫不決的時候,北魏名臣崔浩立刻提出建議:讓他去,等到進入關中,我們再把他東歸的路堵上,看他怎麼回去!

拓跋嗣要是真用了這一招,那劉裕的軍心鐵定大亂,到時候不戰自潰也就很正常了。

可惜拓跋嗣擔心劉裕心眼更賊,萬一他直接北上進攻北魏咋整?

於是拓跋嗣果斷拒絕了劉裕的請求。

不光如此,拓跋嗣還派遣了10萬大軍駐紮在黃河北岸,嚴密監視劉裕的一舉一動。

劉裕氣不打一處來:什麼玩意兒!我們繼續進軍,看他們敢怎樣!

果然,劉裕大軍出發不久,拓跋嗣便派遣數千騎兵,跟著劉裕的軍隊向前,同時不斷襲擾,嚴重拖延了劉裕的進軍速度。

劉裕很不爽,後果很嚴重。

他立刻派人到北岸把魏軍揍了一頓。

魏軍當時雖然撤了,可等到劉裕的軍隊繼續西進時,他們又冒了出來,繼續騷擾。

完犢子了,劉裕徹底暴怒了,如果不把北魏給打服了,看來滅後秦是沒什麼指望了!

二、水陸兩軍配合作戰,卻月陣大顯神威。

劉裕派人觀察了地形以後,決定在黃河北岸佈下弧形大陣,也就是著名的卻月陣。

真沒想到,劉裕沒讀過幾天書,活脫脫一個泥腿子出身的人。

可他的軍事素養,當世沒幾個人能比得上的!

首先,劉裕派遣700人的隊伍,登上黃河北岸,在距離黃河百來步的地方,按照弧形的形狀駐紮。

兩端靠著河,中間突出,類似新月一般,所以稱之為卻月陣。

主將丁旿在陣中拿著一個小旗子指揮調度。

其次,派遣寧朔將軍朱超石帶著2000步兵登岸,他們攜帶著百張大弩,和前線的丁旿軍形成前後接應。

再者,原有戰車,每輛之上有7名士兵,如今再增加20名士兵。

同時在車上設置好盾牌,以此保護好戰車《戰車也是步兵序列》。

這樣一來卻月陣基本上就佈置好了,接下來就是表演的時間了。

朱超石先派遣一部分人用普通弓箭射向魏軍,見慣了大場面的魏軍,不禁哈哈大笑了起來,甚至認為南邊的軍隊在玩過家家,一個個瞬間不把劉裕的卻月陣放在了眼裡。

這麼一來劉裕的目的就達到了,狂妄自大的魏軍,趁此良機三面而來,同時又增加了3萬騎兵前來助陣,顯然是要一鼓作氣把劉裕的軍隊給吞了。

正當魏軍向前沖鋒的時候,朱超石鳥槍換炮,將之前的普通弓箭給收了,改換強弓硬弩,一頓狂射。

好家夥,這一頓操作,直接把魏軍給打懵圈了:我在哪兒?

我是誰?

甭管你是誰,壓根就頂不住強弓硬弩的猛烈攻勢,再加上陣型是弧形的,幾乎沒有死角,魏軍的三路大軍全部損失慘重。

不管咋說,魏軍始終人多勢眾。

即使死傷再多,依舊頂著壓力逼近了卻月陣。

這個時候朱超石立刻改變戰法,他將帶來的一千多截斷成了三四尺長。

同時用大錘錘擊斷,以此對付魏軍。

每一根斷槊都能洞穿三到四名魏軍,再加上本身卻月陣的弧形優勢,不管來多少魏軍,都能夠被他們從容擊殺。

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魏軍哪裡還吃得消?

剩下的魏軍隻好匆匆撤離。

就連魏軍的主將都被劉裕大軍給擊殺了。

三、劉裕順利拿下後秦,北魏自此不敢亂來。

這一戰結束以後,北魏立馬認慫了。

人家才2千多人,自己這邊3萬多騎兵,居然都不是他們的對手,這仗還怎麼打?

明元帝拓跋嗣,立刻吸取教訓,宣佈放劉裕大軍西進。

當初說好的唇亡齒寒,如今拓跋嗣也給忘得幹幹凈凈了。

後秦和北魏,的確唇亡齒寒。

如果劉裕占據了關中,又有南方半壁江山作為依靠,滅掉北魏,那就是時間問題了。

所以說拓跋嗣阻攔劉裕滅後秦,那是有道理的!可惜實力不允許,劉裕滅後秦,那是大勢所趨。

就算要滅掉北魏,拓跋嗣也隻能幹瞪眼,似乎沒有更好的。

劉裕用卻月陣擊敗魏軍以後,一路順利進軍。

先拿下了洛陽,隨後又攻下了長安,成功滅亡後秦。

這是東晉百年來,第一次重新奪回關中之地。

四、那麼牛的卻月陣,為何後世沒有再用過第二次?

卻月陣實在是太牛了,2千步兵對3萬騎兵,還打了個大勝仗。

這在歷史上的任何其他時刻,都是不敢想象的。

看來劉裕在幾何學上有天賦,隻是他自己沒發現而已。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牛的卻月陣,為啥沒能流傳後世呢?

我認為有這麼幾點原因:

第一,卻月陣對地形的要求太高了。

由於劉裕大軍背對黃河,所以魏軍的騎兵壓根就失去了向前沖鋒的優勢,一旦沖鋒過頭,很可能就栽進黃河裡了。

而後世戰爭不可能時時都以黃河岸邊作為有利地形,自然也就很少有人會提及卻月陣了。

第二,卻月陣的主力雖然是步兵,可戰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惜後世戰爭中,野戰較少,戰車靈活性比騎兵差太多,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沒有戰車的卻月陣,自然是無法發揮有效作用的。

第三,南北朝時期的騎兵,尚且屬於輕騎,畢竟馬鐙才發明了沒多久。

到了後世重騎兵逐漸出現,沖擊力是輕騎兵根本比不了的,再遇到卻月陣,或許他們寧可犧牲一部分重騎兵,也必須要沖破對方的戰陣了。

第四,卻月陣隻能是有效的防禦陣勢,在進攻方面壓根就不具備優勢。

魏軍完全可以圍而不攻,拖垮劉裕的軍隊。

所以說,這種防禦戰,還能遇到對手主動進攻的,實在是不多見。

這麼多客觀條件擺在這裡,但凡其中一項不滿足條件,那麼卻月陣就無法發揮它特有的戰鬥能力。

所以說卻是一個無法復制的戰陣。

總結:仔細分析卻月陣中的軍事理論。

劉裕家裡窮,是賣草鞋出身的。

所以他壓根就沒學過軍事理論。

但是我們從卻月陣的佈局,就能看得出,他是一個戰爭天才。

首先,誘敵深入。

這一招完美地避免了魏軍圍而不攻的局面。

如果魏軍長期圍困,那劉裕也沒招,畢竟他帶來的人太少了。

可先派人示弱,以此打消對方的顧慮,再鳥槍換炮,把對方揍一頓,這不就妥了?

其次,攻守兼備。

這當然是相對來說的。

劉裕一邊準備了強弩,一邊則準備了盾牌,而且還加強了戰車的防禦能力。

可以說幾乎是無懈可擊。

再者,揚長避短。

對方是騎兵,優勢是跑得快,沖鋒能力強悍,所以劉裕利用背對黃河的優勢,消除了這一優勢。

自己是步兵,沖鋒能力差,但是穩紮穩打的能力很強。

所以依靠戰陣,步步為營。

看似不可復制的卻月陣,實際上蘊含著各種耳熟能詳的戰爭理論,得其形不如得其神。

沒有哪一場戰爭,會無緣無故勝利,如果有,隻是我們沒有細細咀嚼其中的理論知識罷了。

參考資料:《宋書》、《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