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宇文直之變後,宇文邕馬不停蹄,前往同州《今陜西省大荔縣》、蒲州《今山西省永濟市》,視察邊境防務,他還下令邊境各城要加強戰備,增加糧食儲備,擴充兵力。
北齊人聽說後,也相應地增加了防禦。
柱國於翼建議說∶”在邊境上小打小鬧,雙方互有勝負,無關大局。
不如解除戒嚴,與之恢復友好關系,等到對方放松警惕後,我們再趁著他們沒有防備,出其不意,才能一舉將他們消滅。
“宇文邕聽從了。
勛州刺史韋孝寬上書提出了滅齊的三個方案:
上策是自軹關東下,與陳軍互為椅角,同時。
令廣州《今河南省魯山縣》方向的軍隊從三鴉《今河南省魯山縣西南》關出擊;招募山南《伏牛山以南》的精銳,沿著黃河順流而下;另外派遣北山《指今陜北》的匈奴族部眾切斷北齊並州《今山西省太原市》、晉州《今山西省臨汾市》之間的交通要道。
除了這幾支部隊外,還要招募北齊境內的勇士,以高官厚祿為誘餌,讓他們充當北周的先鋒。
中策是繼續等待時機,與南陳一起進一步分散敵人。
從三鴉關以北一直到萬春《今山西省河津市》以南沿著兩國邊境線,要大規模進行屯田,儲備軍糧,招募將士。
陳軍一旦在東南發起進攻,雙方陷於僵持時就乘虛襲擊,打破敵人的防禦陣線。
北齊如果前來救援就堅壁清野,等到撤離後再卷土重來。
利用邊防軍去對付北齊的中央軍,使北周不費吹灰之力卻疲勞北齊,不出一兩年,他們內部肯定會發生變亂,然後再趁機進攻,一定能一舉將其滅亡。
下策是采取與北齊和好的政策,保持通商關系,養兵蓄銳,相機行事。
周武帝宇文邕看了韋孝寬的奏表,將開府儀同三司尹婁謙召進內殿,說∶”我將要用兵,你看該先進攻哪個國家?
”尹婁謙回答∶”北齊君主受家奴弄臣的擺佈,昏庸無能,他們的大將斛律光已經因讒言而被殺,如今,北齊上下離心離德,百姓道路以目,齊國容易被擊敗。
“尹婁謙的話說到了宇文邕的心坎裡,他聽了,禁不住笑了起來。
以上兵力約為十八萬人。
周武帝宇文邕將率領主力直撲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
內史上士宇文弓文認為北齊雖然荒亂,但不乏能人。
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是北齊重要的交通樞紐,駐紮有大量的精兵,全力進攻恐難奏效。
應該進攻少兵的汾曲《指晉州,今山西省臨汾市》。
遂伯下大夫鮑宏也反對直撲洛陽,應該進攻汾、潞二州,直撲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出其不意。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人主張在山西用兵,但周武帝均未聽從。
可以說,不論是韋孝寬的第一條計策,或是宇文邕實際上采取的方案,都有不盡合理之處。
韋孝寬的第一條計策的核心是∶以主力部隊從軹關東進,沿黃河北岸谷地一路殺向鄴城。
這一招的前提是:北線能夠牽制住晉陽齊軍,切斷太行山南下的通道,南線又能牽制住洛陽、豫州的齊軍,但這顯然是十分冒險的,一旦南北兩線無法牽制住齊軍,則周軍主力後方以及側翼立即暴露在齊軍的夾擊之下,勢必陷於有去無回的險地,因此,韋孝寬的計策是不足取的。
宇文邕雖然批判地采納了韋孝寬的建議,但並沒有將首攻目標放在鄴城,而是放在了洛陽,這一方案相對於韋孝寬的建議來說要穩妥了很多。
但從實戰的結果來看,原計劃以齊王宇文憲之軍前突至黎陽的設想顯然又是不現實的,也是建立在成功堵住晉陽齊軍南下的假設上,而實際情況可能是∶周軍雖然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但並沒有實現原初的設想,即未能完全封鎖住晉陽齊軍南下的通道,這樣一來,齊王宇文憲的區區兩萬人馬就不敢往前繼續深入了,遂加入了洛陽戰場,而這又回到了兩國歷次洛陽會戰的老路上。
史稱,周軍之所以撤兵是宇文邕病了,其實,也許並不可信。
實際情況可能是∶周軍雖然總兵力不少,但由於原計劃用於堵截的部隊很多,因而極為分散,而齊軍援軍到來後,在洛陽戰場這一局部地區,周軍已並不占據優勢、為了防止邙山慘敗的重演,宇文邕不得不明智地主動撤離了。
另外一個因素可能是∶趁著周軍東下之際,吐谷渾可能在北周西部發動了攻勢,周武帝不得不回師,對付吐谷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