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邕第二次伐齊之戰,本有機會一舉攻克,卻擔心齊軍勢大而撤退。《網路歷史》

宇文邕率領周軍直抵晉州,大軍駐紮在汾曲《今山西省臨汾市南》,他作出以下部署。

一是派遣齊王宇文憲率領兩萬精銳騎兵繼續北上,前突至雀鼠谷《今山西省介休市西南》。

雀鼠谷,北起今山西省介休市,中經靈石縣,南達霍州市,谷長七十餘公裡,汾河流經河谷,河谷兩邊為陡峭的懸崖,是晉陽南下的要道。

宇文邕派遣宇文憲率軍扼守雀鼠谷,就是為了阻擊齊軍從晉陽南下救援晉州。

二是派遣陳王宇文純率領兩萬步騎防守千裡徑《今山西省霍州市東南十裡》。

千裡徑是北魏平陽太守封子繪開鑿的一條道路、是連接晉陽的另一條重要通道。

由於雀鼠谷兩岸懸崖陡峭,河流湍急,很難突破,一般取道千裡徑。

宇文邕派遣宇文純駐守此地,承擔與宇文憲同樣的任務。

三是命令柱國宇文盛率領一萬步騎駐守汾水關《今山西省靈石縣東南》。

宇文盛所部承擔的任務與上述兩將相同,又可以隨時對他們進行支援。

四是派遣鄭公達奚震率領一萬步騎駐守統軍川。

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十二稱∶”土軍川在《石樓》縣西五十裡,源出團圓山。

有土軍谷、亦曰吐京谷,西達於大河,縣境諸水悉流合焉。

或訛為統軍川。

“石樓縣遠在西北,且是吐京胡的轄地,與周軍在晉州的作戰影響不大,顧祖禹的說法應當是錯誤的,統軍川當另有其地。

據《周書·達奚震傳》稱∶ “五年,又從東伐,率步騎一萬守統軍川,攻克義寧、烏蘇二鎮,破並州。

“其中,義寧是山西省沁源縣縣治,因此,統軍川地望當在今山西省霍州市以東地區,即在雀鼠谷的東部。

據現代學者考察,雀鼠谷、千裡徑、統軍川三者是由西向東的三條大體平行的南北通道,統軍川間道由山西省洪洞縣南境溯洪安澗河河谷東北行,略循當今323省道幹線公路至該河源頭,折東循沁河上源河谷東北行,再折西北循濁漳河西源,越過武鄉、祁縣交界處分水嶺後,循昌源河河谷一線,直至今山西省祁縣東觀鎮。

學者們的考證大約是正確的,即達奚震駐守的統軍川在雀鼠谷和千裡徑以東,並不在西邊的石樓縣境。

由此也可以解釋,宇文邕派遣的這四位將領的任務都是為了阻擊來自晉陽方向的北齊援軍,確保晉州戰役的勝利。

除了阻擊晉陽方向的齊軍外,宇文邕又派遣大將軍韓明率領五千步騎把守齊子嶺《今山西省垣曲縣東》。

焉氏公尹升率領五千步騎駐守鼓鐘鎮《今山西省垣曲縣北六十裡》。

宇文邕部署的這兩路,是為了防守從洛陽、河內地區而來的北齊援軍。

宇文邕又分出兩支部隊。

一是派遣涼城公辛韶率領五千步騎守衛蒲津關《今山西省永濟市》。

顯然,是為了保護大軍後方的安全。

二是命令趙王宇文招率領一萬步騎從華谷《今山西省稷山縣西北二十裡》北上,進攻北齊汾州《今山西省吉縣》的各個城池。

該部的任務是掃清晉州以西地區的殘餘敵人。

宇文邕命令內史王誼統領各軍朝平陽城發起了猛攻。

北齊行臺仆射海昌王尉相貴固守城池。

周軍必須在北齊援軍到來之前拿下平陽城,隻有這樣,才能將主力與擔任阻擊的部隊會合,迎頭痛擊北齊援軍,如果在北齊援軍到來之前不能拿下平陽,一旦齊軍在突破周軍阻擊陣地、突進到平陽城下後,與城內守軍裡應外合,周軍處境將非常不妙。

北上的宇文憲所部相繼攻克了洪洞《今山西省洪洞縣》、永安《今山西省霍州市》兩座城池,已進抵雀鼠谷南口,但是,守衛此地的齊軍焚燒了橋梁,固守險要,周軍無法繼續向前推進。

宇文憲遂率軍駐紮在永安城內,另外派遣永昌公宇文椿率軍駐紮在雞棲原《今山西省霍州市東北三十裡》,砍伐柏樹立下大營。

顯然,承擔扼守雀鼠谷的宇文憲所部並沒有達到目的。

宇文邕命宇文憲率軍殿後,齊軍追擊,宇文憲與宇文忻各自率領一百騎兵與齊軍交戰,斬殺了齊軍猛將賀蘭豹子等,齊軍退去。

宇文憲領軍渡過汾河。

在玉璧追上了宇文邕。

宇文邕命令宇文憲率領六萬大軍駐紮在沫川,聲援平陽,又將各軍都留在河東地區,這才回到了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