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提一點的是,《康熙王朝》中康熙跪拜朱元璋墓,其實並不是杜撰,而是有史可依的。
《清聖祖實錄》中,有關於康熙在第三次南巡中的講話
『明朝洪武乃創業之祖,朕兩次南巡俱舉祀典,親往奠酒,今朕臨幸,當再親祭』……上由甬道旁行,諭扈從諸臣皆於門外下馬。
上行三跪九叩頭禮,詣寶城前行三獻禮。
所以,歷史上,康熙皇帝確實是去祭祀過朱元璋的陵墓。
而關於康熙皇帝跪拜朱元璋墓的原因,有著認可朱元璋的因素,畢竟朱元璋還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
朱元璋出身草莽,歷經千辛萬苦,從刀山火海中走出來,成就千秋霸業。
而康熙雖然生下來就是皇子,但他的成長過程以及親政經歷同樣歷經波折,不啻於刀尖舔血。
所以,從這一角度講,兩人都是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才最終拼出一片天下的,這種相似的際遇也讓康熙對朱元璋平添了很多敬意。
同時,朱元璋令後人望而生畏的帝王權術,肯定也是康熙想要追求的,隻有處在權力頂端的人,才能理解那種高處不勝寒的險境。
朱元璋作為一代無可辯駁的雄主,他的治國手段,馭下之術,必定會與不甘平庸、心有所想的康熙產生深深的共鳴。
都是皇帝,這樣的惺惺相惜,更促使康熙在拜祭的過程中多了一種個人業務能力方面的朝聖心理。
但話說回來,康熙跪拜朱元璋,主要還是一種政治手段,其目的就是一個作秀,以維系清朝的一個正統形象。
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難成』
大清國的江山是從明朝皇室手中奪來的,當然這並沒有什麼錯誤,這天下本就是有能者而得之的大爭之世。
但是漢族百姓們卻不這麼想,因為滿人是外族,是韃子。
漢人奪漢人的江山那叫『肥水不流外人田』,滿人奪漢人的江山那叫『侵略』,性質不同其意義也有所不同。
上千年的華夷之辨和漢人的民族榮譽感,使得絕大部分漢人對滿清皇室的統治極為抵觸。
清朝皇帝如何改變自己『侵略』漢人江山的性質呢?
自然是通過『禪讓』、『繼承』這些中原王朝一直以來的法理傳承,來向漢人證明滿清江山的合法性。
清朝皇帝祭祀明陵,正是向全天下的漢人傳播『滿漢一家,求同存異』的政治思想,同時宣揚明朝的國運已盡,清朝是順天命而行,並非是外族侵略。
當然,這同時也是在康熙為了緩和當時滿漢兩族之間的矛盾所做出的一場表演。
南京是前明首都,明孝陵埋著朱元璋,這是兩個對當時整個中國影響力最大的圖騰,康熙如果在南京向朱元璋低頭叩拜,表達了滿清傾慕、融入華夏文明的誠意,有利於緩解當時占絕大多數人口的漢族人民對滿清野蠻的印象,充分照顧了漢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緩解了社會矛盾。
於是乎,康熙皇帝為了安撫『明朝遺民』的念故之心,親自前往明陵行跪拜大禮,並且承諾『永不加賦』,順道還檢討了當初清軍入關時『揚州三日』、『嘉定三屠』的錯誤行為。
老百姓們瞧見當今皇帝親自祭拜明陵,又承諾『永不加賦』,被感動的稀裡嘩啦。
與此同時,康熙皇帝又命令社會上口碑不錯的文人墨客們為大清朝歌功頌德、控制輿論。
曾經那些圍堵在明孝陵辱罵大清的『前明遺民』,很快就被康熙皇帝的行為洗了腦,轉而成為清朝政權的支持者。
要知道當時江南是文采風流之地,名儒豪士不勝可數。
他們身體雖然已經投降,但思想仍是拒絕的。
康熙此舉,讓江南名士感動不已,當時記載:
『垂白之首,含哺之氓,罔不感仰聖仁,至於流涕』
於是他們放下心中執念,出仕為清朝統治效力。
康熙一拜,讓江南百萬名儒士子歸心。
對於後人而言,我們所看到的不僅是歷史對朱元璋本人的極高贊賞,更多的還是康熙不凡的氣度。
通過親自給朱元璋掃墓,拉攏漢人,表達滿漢一家的情誼。
康熙曾說過:
『朕臨禦多年,每以漢人為難治』
治理天下在於收拾人心,只要天下人從內心找到對大清的認同感,江山就能穩固。
康熙參拜明孝陵,是用一種『懷柔手段』,對天下漢人心的征服,對自己江山正統性的證明。
不得不說,康熙這一跪,跪出了民心、跪出了輿論、跪出了一個統治者懂得審時度勢的智慧。
這一跪,跪的值。
事實上,不僅參拜明孝陵,康熙還開設過博學鴻儒科,設明史館,這些行為大同小異,都是為了收買人心,以成其『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的理論依據。
這其實也預示著清朝在中原從『武治』到『文治』的轉變。
『打江山』和『坐江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創業容易守業難』,從努爾哈赤挾八旗虎師橫掃中原,到『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屍骨成山血流成河;從順治皇帝放棄尊嚴自我檢討,親筆寫下罪己詔,到康熙皇帝拜明陵,承諾永不加賦,嘔心瀝血開創『康乾盛世』。
這一系列的過程充分證明了清朝的統治者們通過博大精深的漢文化,意識到了『以武治國,以暴制暴』隻能維持一時的太平。
『以文治國,安撫民心』才能讓江山穩固,社會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