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或是不願意知道,明朝並不是亡於清朝入關,而是亡於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清朝不過是從農民起義軍和南明手中,最終奪取了整個中原。
搞不清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就和『今夜我們都是阿莫西林』的無腦公知一樣,除了給世界增加笑點,剩下的就是一無是處。
言歸正傳,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時期。
其重要性不僅體現在朱元璋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更在於很多人『遠邁漢唐』的無底線吹捧,尤其是那個凝聚了無數明吹的資本主義萌芽,簡直成了大明中興、稱霸世界、反腐倡廉、工業革命的萬能法寶,成了5000年來中華文明的唯一希望。
在他們眼中,如果沒有1644年的清軍入關,大明一定可以在資本主義萌芽的輝煌中開疆拓土、吊打美國,成為比美國更厲害的超級霸主。
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靜夜史已經說過,明朝是亡於農民起義軍,而不是清朝的十萬八旗鐵騎。
即使沒有清朝入關,明朝也會在農民起義的烽火中徹底煙消雲散。
為何這麼說呢?
靜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分析過自秦朝以來中國專制王朝難守300年的原因。
小農經濟框架下土地的兼並速度,太陽黑子導致的東亞氣候周期性變化,以及專制皇權制度下家天下地主士紳階層的更新換代速度等原因,註定了中國自秦朝之後的專制王朝享國時間都不會超過300年。
所以作為中國歷史上典型的專制王朝,明朝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堅持到1840年的。
身為中國古代最典型的王朝之一,明朝在很多方面確實與眾不同,一個很典型地表現就是明朝的亡國方式。
雖然秦朝之後的專制王朝享國時間都不超過300年,但他們的亡國方式卻大相徑庭,概括起來,埋葬專制王朝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種:
自下而上的農民階級起義;
自上而下的地主士紳階層換血;
由內而外的北方少數民族入侵。
一般而言,一個專制王朝的涼涼,一種方式就夠了,而明朝顯然不一般,在李自成打進北京,崇禎皇帝被迫自縊後;包括李自成和南明等在內的所有中原政權又被清朝鐵蹄徹底橫掃。
也就是說,導致明朝當場去世的因素,一共有兩個。
雖然任何一個原因都可以讓明朝活不過300年,但每個原因都是不可或缺的。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根據元朝的缺點和不足,進行了一系列別具特色的帝國框架設計,除鐵腕反腐外,朱元璋還大舉恢復科舉制度,仿照宋朝進行『重文輕武』的改革。
事實證明,重文輕武在打壓武將集團,加強皇權專制的同時,也產生了至少兩個異常嚴重的後果。
一是文官集團尾大不掉。
在朱棣駕崩後,膨脹的文官集團開始成為明朝皇權的重要威脅。
這些身居廟堂之上的文官集團,善於爭權奪利,使明朝政治生態迅速惡化。
因為政治的烏煙瘴氣,自明朝前期開始,最早在朱元璋駕崩後,明朝在各方面就不可避免地開始了衰落,最典型地就是明朝軍隊的戰鬥力直線下降,隨之而來的是衛所制度的徹底崩塌,明朝疆域自朱元璋駕崩後開始出現大規模收縮。
二是明朝的戰略眼光迅速衰退。
因為文官集團的迅速膨脹,使得朱棣之後的明朝皇帝逐漸力不從心,權力越來越被架空的他們,不得不將大量精力用於和文官集團的火熱鬥爭中,對外戰略逐漸保守和退化。
除不斷放棄邊疆衛所,主動放棄奴兒幹都司、河套平原等一系列戰略要地外,明朝對邊疆少數民族的認識也越來越原始。
積重難返的內部問題以及與時俱進的戰略眼光,使被明朝打擊得半死不活的蒙古各部重新崛起,昔日被明朝忽略的東北女真成為帝國的心腹大患。
等到明朝意識到邊疆少數民族的威脅時,已經失去了消滅它們的最佳時機。
所以清朝的崛起是歷史的必然,而清朝之所以入關而不是滿足於東北和蒙古的占領或者向北擴張。
一是因為明朝中期以來小冰期的到來,使清朝不得不向更溫暖的南方擴張,相比於天寒地凍且資源匱乏的東北甚至蒙古和西伯利亞,富饒的中原是清朝生存乃至崛起的重要依托;
二來是因為清朝在崛起的過程中,在范文程等漢奸的幫助下,已經完成了封建化改革,有了爭奪天下的意識。
而此時的明朝,雖然體量龐大,但早已千瘡百孔,對於清朝而言雖不能一口吃下,但可以將其消耗而亡。
當明朝傾覆,清朝入關,才能完成其問鼎天下的最終目的。
所以清朝入關是不可避免的歷史趨勢,即便是吳三桂不打開山海關,清朝也隻是可能晚入關數年,其鯨吞中原的戰略目標不會改變。
而且此時的清朝已經占據了長城以北的漠南蒙古,吳三桂是否打開山海關並不重要。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清朝的少數民族本質使其招黑甚多,其1840年之後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更成為清朝無能和賣國的鐵證。
所以很多人認為,如果明朝能夠延續到1840年,其『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錚錚鐵骨勢必可以讓我們避免近代化的屈辱,在資本主義萌芽的康莊大道上,我們甚至可以比美國更早崛起,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關於這個問題,靜夜史也曾不厭其煩地分析過,中國自春秋以來形成的小農經濟結構,在2000多年的漫長歷史中,是空前穩定地存在,與小農經濟相伴生的儒家思想也在極力維護農民在底層的霸主地位,重農抑商隻在宋元兩朝有所松動,但仍然無法對小農經濟形成挑戰。
因為2000多年以來的嚴酷壓迫,中國從未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商人階層,也就不可能像歐洲的資產階級一樣形成與政府對抗的強大力量,所以以雇傭關系為基礎的資本主義萌芽在戰國時期之後的任何王朝後期都出現過,但從未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生產力革命。
而明朝就更不可能,萬歷時期的寬松社會環境並不意味著資本主義發展的可能性,因為資本主義發展的阻力不僅僅來自於統治者,更來自廣大農民階級等其他階級。
所以沒有資本主義革命的明朝,無法打破王朝難壽300年的歷史魔咒,更無法在1840年的列強入侵中立於不敗之地。
相反,因為明朝一直以來都沒有真正地征服東北、蒙古高原、西域以及青藏高原等廣大區域,這意味著明朝的疆域相比清朝而言太過迷你。
沒有廣闊疆域,除了意味著沒有豐富的資源,更意味著沒有廣闊的縱深。
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朝就算『剛』成金剛石,也不可能救中華文明於水火之中。
那些意淫用明朝所謂的『氣節』抗敵的人,還是先了解一下明朝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