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偉大女人,歷4代皇帝不擅權,開啟一盛世,後人:女中堯舜。《網路歷史》

在大明王朝,有一位偉大的女人,她便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原配——張氏。

張氏一生經歷四任皇帝,開創了『仁宣之治』,死後美名遠揚。

張氏屬於典型的『官二代』,他的父親是兵馬副指揮。

張氏從小聰穎賢惠,性格開朗,舉止端莊,為人和藹。

公元1387年,18歲的張氏迎來了人生的巨大轉機,她通過層層海選,被選為燕王朱高熾的妃子。

張氏為人低調,慎言慎行,深得明成祖和徐皇後的喜愛。

而張氏的肚子也很爭氣,公元1398年,張氏為朱高熾生下了第一個兒子朱瞻基《即明宣宗。

據史書記載,朱瞻基出生前,皇祖父朱棣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太祖朱元璋給他一個大卦,上有8個大字:傳之子孫,永世其昌。

朱棣醒來後,就聽說張妃為他生了一個孫兒,認為是夢中的征兆顯靈了,格外高興。

小孫兒滿月時,明成祖朱棣圍著孫兒看了好一會兒,最後說了14個字:孫兒英氣溢面,正符合我夢中所見。

也正是因為這樣,小瞻基當成了掌上明珠,愛護有加。

到了考慮該由哪個皇子繼承皇位時,按祖制,應該立嫡為太子,但是明成祖相對於皇長子朱高熾,他更偏愛二子朱高煦的才幹。

再說廢長立幼又恐生出禍端來。

左右為難之際,他秘密召見心腹大臣解縉,征詢他的意見,解縉沉吟了半晌,說了一句話:皇長子朱高熾仁孝,一定會使天下歸心的。

明成祖聽後沉默不語,顯然,他心裡還是偏愛二子朱高煦。

又隔了半晌,解縉嘆道:『好一個聖賢的孫子啊!』

就這一句話,明成祖聽後,臉上表情一亮,很快就立立朱高熾為皇太子,封朱高煦為漢王。

1424年,明成祖駕崩,太子朱高熾即位,是為仁宗。

冊立張氏為皇後,長子朱瞻基為太子。

仁宗在位時,勤於國政,信任內閣,重用能臣『三楊』(楊洪、楊榮和楊士奇),大有開創”太平盛世”之勢。

但仁宗在位僅十個月就一病不起而離世,終年四十八歲。

朱瞻基即位,是為宣宗,尊張氏為皇太後。

宣宗當時還的幼,,即位後每當遇到重大的軍政要事,都要向張太後稟報。

張太後提出的意見通常都很中肯,她恪守馬皇後所定規制,參政而不亂政,有權絕不弄權,母子之間很好。

在張太後的輔佐下,明朝出現了國泰民安,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因此,歷史上,宣宗和仁宗並稱為『仁宣之治』。

然而,天忌英才,1435年,在位隻有10年的宣宗突然病逝。

張太後在悲痛之餘,令年僅9歲的太子朱祁鎮即位,是為英宗。

因為太子年幼,宣宗留下遺詔:國家政務務必稟報張太後。

於是,朝臣們就順水推舟奏請張太後垂簾聽政。

但是,張太後義正詞嚴地拒絕了,理由是10個字:我不能壞了祖宗的規矩。

也正是因為這樣,朝臣們更加敬重張太後的人品。

鑒於皇帝年幼,張太後下令將奏疏都交由內閣,由三楊”決議』然後施行。

而自己卻全身心地培養英宗,敦促他讀書寫字,要自小養成勤政之風。

張氏不僅具有母儀天下的風范,相夫教子,管理後宮,還能極力支持和輔佐丈夫、兒子、孫子建功立業,治理國家。

1442年,張太後重病在身,仍然不忘關心國家大事。

她曾召內閣大臣到病榻前,詢問朝中還有哪些急事要辦。

大臣楊士奇在榻前奏道『尚有三件急事待處』當時,楊士奇第三件事還沒有說出口,老太後就悄然地謝世了,葬於獻陵。

後人對其給出四字的絕無僅有的評價:女中堯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