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建明孝陵時,欲遷走此牛人的墓,朱元璋擺手:留著他為朕守門。《網路歷史》

『生子當如孫仲謀』贊譽的就是三國時期的東吳大帝孫權。

孫權,字仲謀,孫堅子,孫策弟,是東吳的開國之君。

他的孫政治謀略、軍事才能過人,能在與曹操和劉備的周旋中『自成一長立於不敗。

孫權在位11年,神風元年崩,時年71歲,葬於鐘統山之南的小山上。

是山遂名孫陵崗,史稱蔣陵。

《三國志》記載:『夏四月,權薨,時年七十一,謚日大皇帝。

秋七月,葬蔣陵』蔣陵俗稱孫權墓,又名吳王墳。

遺址在明孝陵的海花崗內,方圓31平方公裡。

現僅存一小型墓家,不見碑表,僅存一個石碑、一座石橋、一個註釋牌、一座石像,是南京地區最早的一座六朝陵墓。

孫權墓位於明孝陵正南300米。

孫權的夫人步氏和後妻潘氏,宣明太子孫登也葬於此。

明孝陵是以明太祖朱元璋和其夫人馬皇後合葬基為核心的皇家陵寢。

相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營建陵墓時,中軍都督府準備把孫權墓遷走,可朱元璋卻說:『孫權也是一條好漢,留著他為朕守門』於是僅命人將孫權墓前的一對石麒麟遷移,蔣陵仍在原地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雖然史料以及後人們的發現都顯示,孫權的陵墓遺址在明孝陵的梅花崗內,但人們在此僅僅發現一個小型不見碑表的墓家,並且沒有找到到充分有力的證據顯示此處就是孫權墓塚所在,所以很多人對孫權墓的真正所在產生了懷疑。

為了進一步尋找有力證據,專家們開始翻閱史料,試圖通過歷史記載進一步確定孫權墓的所在。

《三國志·吳主傳》記載:『《太元年》夏四月,權薨,時年七十一,謚日大皇帝。

秋七月,葬蔣陵』南朝山謙之的《丹陽記》則解釋了『蔣陵』命名的由來:『蔣陵因山以為名,吳大帝陵也』南京鐘山古時曾被稱作『蔣山』,這一信息表明,蔣陵大概位置就在鐘山一帶。

至於蔣陵的具體位置,北宋張敦顧在《六朝事跡編類》裡提供了重要線索:『大帝崩,葬蔣陵。

按樂史《寰宇記》,在縣東北蔣山八裡,《丹陽記》雲蔣陵因山為名。

今蔣廟相對向西有日孫陵岡是為蔣陵』

在確定了蔣陵的大概方位後,專家們采用精密磁測《CPM》技術進行地下勘測。

據了解,GPM是一種淺層探測技術,其原理是未經擾動的地層磁力線較為正常,如果地下空間曾被人工開鑿,或是有金屬、磚瓦等隨葬品,磁力線就會出現明顯波動。

利用GPM技術,專家們在梅花山西坡發現了一個地下通道。

該通道一處為東西走向,從山腳延伸至山頂處,斜長度35~40米。

專家初步判定,這處通道應該是人工修築的墓道。

墓道前段的開口部位呈喇叭口狀,推測為墓道入口。

墓道中段有一處磁力線異常區域,推測為封門墻。

這條斜坡通道在山頂處隱人一個面積較大的地下空間,平面規模至少為225平方米。

種種跡象顯示,這處地下空間可能是一處大型墓室。

於是,專家們在通道前段的開口處挖了一條探溝,溝中不停冒水,後來發現有喇叭形路口,上層是夯土,下層是黃土,明顯是人為構築物,這種往山裡開挖的構造和漢代帝王王陵墓的建造方式相似。

可是僅僅據此尚且不能斷定梅花山西坡地下的的『異常空間』就是蔣陵。

看來,要想找到孫權墓的確切所在地,還需進一步的考古發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