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得天下最正者,為什麼是明太祖朱元璋?《網路歷史》

從太平鄉孤莊村的淒風苦雨到皇覺寺的孤燈窮影再到淮西路上的托缽僧,從滁州城的刀光劍影到鄱陽湖的滔天巨浪和沖天火光……

朱元璋的一生,很傳奇。

歷史上開國皇帝分四類。

第一種是秦始皇這樣的,攜大國餘威,橫掃六合,席卷八荒,一統天下;

第二種是司馬炎,楊堅,趙匡胤這樣的,以下克上,挾天子以令諸侯,最終取而代之。

美其名曰『禪讓』;

第三種則是成吉思汗,努爾哈赤這樣的,玩兒征服;

最後一種便是朱元璋,劉邦,劉秀這樣的,草根出身,白手起家,無權無勢,一步一個腳印,最終問鼎天下,成為一代開國之君。

第四種無疑是最為勵志的。

正所謂匹夫起事,無憑借威柄之嫌;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

他們都無深厚背景,最初也不過是亂世中求生存,並沒想著當皇帝,兩人推翻的都是一個暴虐的朝代。

而在最後這一類型的帝王之中,朱元璋無疑是得位最正的,他是所有白手起家的皇帝中最『白』的一位。

比如劉邦,好歹人家也是沛縣叫得出名號的人豪傑,屬於地頭蛇,從斬白蛇起義一開始就是領導,有著沛縣三千之眾,家底不差。

再比如劉秀,雖然是農民,那也富農啊,在南陽一代他和他哥也算是有為青年。

起事之後,他們兄弟也是南陽一代的翹楚。

而朱元璋呢,與劉邦比,他又比劉邦更加『屌絲』,一個要飯的比一個長還是差太多了。

真可謂屌絲逆襲的典范。

同時又多了份民族的因素,華夏正統被胡人竊居百年,由朱元璋光復。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朱元璋出身窮困,從小就是給地主放牛,連他父母死後的安葬費都拿不出來。

隻能用破爛衣服包裹屍身,隨便埋了。

後來因為吃不飽飯,他甚至出家當了和尚。

那時的朱元璋哪裡想過什麼君臨天下,造反都沒想過,他隻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他當時真是這樣想的,這份『工作』雖然掙不到什麼錢但好歹有飯吃,將來再看有沒有機會娶個老婆《元朝和尚是可以吃酒和肉,娶妻生子的》這輩子就圓滿了。

沒辦法,生活所迫,甚至於為了有口飯吃,他還不得不出來化緣,說白了,在那時候,就跟乞丐差不多。

當然如果真這麼敲一輩子鐘下去也就不會有後面的故事了,大元王朝也不缺他一個敲鐘的,缺的是送鐘人。

朱元璋當時投軍,其實哪有想過什麼出人頭地,君臨天下。

為的隻是能夠有飯吃,活下去。

當初早早就湯和寫信過來,讓他過去參軍一起大幹一場,沒想到他絲毫不為所動,偷偷地把信燒掉。

為啥?

怕死唄!

如若不是鐘友告密,朱元璋被逼上梁山,他估計還是個和尚。

當然,朱元璋能力是有的,他投身郭子興的義軍之後,一步一個腳印,逐漸成長,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當上CEO,走上了人生巔峰,成為一方諸侯。

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屬於自己的政權後,四面強敵林立,長江中上遊有陳友諒,下遊有張士誠,東南方向有方國珍,南邊有陳友定,北面有小明王等。

除了這幾個割據政權外,還有一個終極大boss元朝。

排除上面方國珍和陳友定的實力稍微遜色一點,剩下的各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尤其是野心極大的陳友諒。

為了能夠在亂世中生存下來,朱元璋聽從手下提出的『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

在鄱陽湖大戰,解決了陳友諒後,朱元璋陸續消滅了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勢力。

這個過程可不容易,尤其是對付陳友諒。

當初陳友諒很早就意識到朱元璋非池中物,所以他的首要目標便是他,那會陳友諒比朱元璋強悍很多,特別是水上部隊,號稱六十萬水軍,而老朱才一二十萬,所有人都認為沒得打,當陳友諒來勢洶洶地接連攻克幾座城池後,朱元璋也沒有太大的信心。

這時候劉基站出來一通高談闊論扭轉了大夥的心智,其實也沒說啥,放在今天無非是一些打雞血的話而已,不過那樣的形勢下顯得難能可貴,而且文化人的雞血必定是有理有據更讓人信服的。

其他人有沒有恢復信心不那麼重要,最關鍵是朱元璋自己有信心了,所以說『信心比黃金重要』這句話有時候確實是這麼回事。

第一次大型的交戰在龍灣展開,這也是朱元璋精心設的局,陳有諒上當了,慘敗。

這一次也讓老朱士氣到達頂點,以前都認為陳友諒的水軍是不可戰勝的,現在看也不過如此。

陳友諒的脾氣自然是不肯服輸的,他再一次讓情緒左右了自己,如果他有自己的交戰原則的話,可能就不會這麼『上頭』了,可惜歷史不會重演。

陳友諒很快在湖北組織所有兵力,傾巢而出,再次殺向朱元璋。

這個過程不再贅述,結果陳友諒徹底失敗,自己也命喪潘陽湖,一代梟雄就此謝幕。

而老朱以此奠定稱霸天下的基礎。

而後,朱元璋開始把矛頭對向了元朝,明軍經過與王保保的數次對抗後,終於拔出了蒙古在中原的勢力,把他們趕往了蒙古草原。

至此,蒙古在中原的政權被殲滅,明朝收復了丟失了400餘年的燕雲十六州,恢復了長城以南的統治權。

與此同時,朱元璋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由南向北征伐成功的先例,也是唯一一例。

要知道,歷朝歷代的統一,那基本都是由北向南,即北方統一南方。

而像朱元璋這種由南方統一北方,雖然有環境時勢影響,但也實屬不易。

且不說朱元璋的成長過程,就拿他統一天下來講,無論是江南三國爭霸,還是北伐驅除韃虜,那都是一個以弱勝強的過程。

更值得稱贊的是,朱元璋出生於窮苦人家,而他的眼界,胸懷並沒有因為出生環境,受教育程度受到限制,這本身就是令人驚訝的事。

帝天授智勇,統一方夏,緯武經文,為漢唐宋諸君所未及。

太祖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傑景從,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帝業,崛起佈衣,奄奠海宇,西漢以後所未有也。

誰能想到,一個連飯都吃不飽,整日以乞討為生的難民,最終能成為大明王朝的開創者,名留青史?

這絕對勵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