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偉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證明,因為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詩一樣,坦坦蕩蕩,堪與日月同輝……
歷史上向來不缺忠臣,清末的左宗棠七十歲的年紀還在為國家出征,也有身陷匈奴19年不改其心的蘇武。
還有在梁亡後活活哭死的陳智祖,最早秦朝名將蒙恬,守了三十年長城,全家被殺都毫無怨言。
而明朝忠臣也比較多,比如說方孝孺,中國歷史上唯一因為忠心被滅十族的人。
但他不是明朝的第一忠臣,他忠的是建文帝朱允炆,另一位忠的是國。
他去世的時候錦衣衛都忍不住掉下眼淚,劊子手為此自盡,皇太後聽聞死訊幾日不吃不喝。
就連史書都要稱贊他是: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
他的忠心可與嶽飛相提,而他的下場又與嶽飛何其相似,此人便是於謙。
於謙,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出生在浙江杭州錢塘的太平裡。
他的祖父曾在朝為官,不過父親隱居。
年幼時期,他便刻苦讀書,說來於謙的偶像還是文天祥。
他仰慕他的氣節,為此將他的像懸於座位之側幾十年。
於謙小時候也有傳奇的一個故事,據說他七歲的時候有一個和尚看了他一眼,便道是將來拯救時局的宰相。
八歲的時候,他著紅衣騎馬玩耍,鄰居戲弄他說:紅孩兒,騎黑馬遊街。
沒想到於謙毫不猶豫的回了一句:赤帝子,斬白蛇當道。
年幼的他已然可見未來的非凡氣勢,永樂十九年《1421年》,於謙考取進士,踏入官場。
朱高煦謀反時,他跟著宣宗朱瞻基親征,當時他是禦史。
這位禦史可了不得,史書記載,宣宗讓他去數落朱高煦的罪行。
於謙正詞嶄嶄,罵得朱高煦抬不起頭,趴在地上瑟瑟發抖。
而他為官一向很清廉,也因此,在正統年間,三楊十分重視他。
可三楊去世後,掌權的人變成了王振,這位便是未來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之一。
於謙並不附和他,每次進京都不帶任何的禮物。
每每有人問及,於謙便甩甩袖子說:隻有清風。
這便是兩袖清風的由來,王振曾經借著一個理由想搞死他。
沒想到的是,百姓聽說他被判死刑急忙上書,隻好放了他。
也還好他沒死,不然明朝可能就沒有後來的憲宗、武宗,天子守國門一說更是不存在。
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也先進犯,王振慫恿明英宗親征。
很多人都說朱祁鎮是被王振蒙蔽了,但這並不能洗刷他的過錯,親征的朱祁鎮沒有任何自己的想法。
於是,20萬精銳連同兵部尚書鄺野、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全部戰死,張輔這樣的四朝老將都未能幸免。
而朱祁鎮自己被俘,於謙臨危不變堅持不遷都,公正的擁戴朱祁鈺登基,並主持北京保衛戰。
後來朱祁鎮回歸也少不了他跟朱祁鈺的勸說,然而奪門之變發生後,朱祁鎮聽徐有貞的話將其之誅殺。
他在那座曾經拼死保衛的城池前,得到了斬決。
全國的人都認為他是冤枉的,抄家時,錦衣衛看見他的家中隻有朱祁鈺給的蟒袍和劍,空無一財,都不免掉下眼淚。
後來劊子手處決他後,深感悲痛,竟然自盡了。
剛開始皇太後不知道他的死訊,知道後嘆息哀悼了幾天。
直到一年後,於謙的事情才真正大白於天下。
朱祁鎮實在配不上英宗這個稱號,王振這樣的奸臣在他復辟後第一時間得到正名,於謙這樣的忠臣守住了明朝,得到的卻是含冤而死。
一直到成化年間,於謙的官職才被恢復,他兒子於冕才被赦免回來。
參考資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