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收養20多名義子,卻不準他們姓『朱』,270年後才知多高明。《網路歷史》

義子這個稱呼在現如今是逐漸的退出社會了,不過它在以前可是很常見的啊,稱帝稱王者手收養義子的也不在少數。

比如說郭威收養了柴榮,不過那是因為他沒有兒子,郭威夫人剛好又是柴榮的姑父。

所以他是把柴榮當做自己親生兒子看待的,去世後也是將位置傳給了養子柴榮。

劉備當初也有一個養子,名叫劉封,他時候劉備在荊州收養的。

當時劉備並沒有兒子,自然是將劉封當做親生兒子看待,可惜的是,劉備後來有了兒子。

劉封有戰功,勇猛無比,為人性格又剛烈。

怕去世之後他無法被駕馭,隻能除掉他,劉封到底是給劉禪用來鋪路的。

而朱元璋未必不是跟劉備一個心思,不過他一養就養了二十多個,還都對他忠心耿耿,其實從他不讓養子姓朱就能看出高明之處。

老朱,歷史上難得的草根皇帝,劉邦跟他比起來還真不是平民。

起碼劉邦沒有像老朱一樣放過牛,當過和尚,還能吃飽飯。

朱元璋同志小時候是真苦,吃一頓餓一頓不說,還得幹活。

就這樣,上天還不善待他,1343年的三場天災帶走了他的父母和大哥。

那時的他連棺材錢和下葬的土地都買不起,還是鄰居可憐他,給了他一塊地。

為了活著,才十幾歲的朱元璋選擇當了和尚。

其實他隻是想活著,可惜的是天不遂人願,二十五歲那年他反了。

他娶的第一位夫人便是恩公郭子儀的養女馬氏,從這以後,朱元璋開始了他崛起的道路。

在朱元璋的大業中,徐達、常遇春、劉基、李善長等人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他的養子也是大業的一環,這些養子有二十多個,或是將帥的儲備、或是監軍。

就拿幾個出名的來說 ,李文忠,他是老朱的外甥。

母親是朱元璋的姐姐也就是後來的曹國長公主,父親名叫李貞,從前老朱吃不飽飯時,李貞經常接濟他。

因此他對李貞一家很是親厚,李文忠十二歲時被父親帶著前去投奔朱元璋。

朱元璋看著姐姐唯一的兒子也是感慨萬千,便收了他做養子,改名朱文忠。

朱文忠說得上是朱元璋二十多個養子裡最信任的一個,而他也是幫了朱元璋不少。

張士誠、陳友諒、北元他都沒少出力,這裡得說一句,朱文忠絕對是名將,但他兒子算是丟盡了父親的臉。

他兒子便是那位李景隆,帶著高於朱棣數倍的兵力都沒打得過他,當然,這都是後話。

除了朱文忠,還有何文輝,在最開始收養的時候,何文輝才14歲。

除此之外還有周舍《沐英》、道舍《何文輝》、馬兒《徐司馬》、柴舍《朱文剛》、真童、金剛奴、朱文遜,這些人大多是出身孤兒。

一開始他們也都是改姓了朱,而且大多是從了文字輩。

比如說朱文忠、朱文英、朱文輝、朱文剛、朱文遜。

從收養開始便是交給馬皇後撫養,馬皇後溫柔體貼,對他們就像是親生孩子一般。

也因此,他們對馬皇後還有朱元璋的感情極深。

沐英後來便是因為義母病逝傷心過度病倒,朱標病逝後他更是大受打擊,48歲的年紀便早逝了。

或許是為了感恩義父的收養、再造之恩,他們在戰場上都不畏生死,勇往直前。

二十多人,有一大半都是死在了戰場上,朱文遜在太平戰死,朱文剛跟耿再成戰死在處州之難。

活下來的都是身經百戰,個個都成了一代名將,成為大明的開國功臣。

其實朱元璋領養他們何嘗不是看中了他們的資質,不過也是相互的,義子們感恩愛,而義父需要義子為他奪得天下。

但當他們長大後,即將統一天下後,這姓就有些不合適了。

某一天,朱元璋召來了剩下的義子們,說你們長大了,也該恢復原來的姓氏了。

有一些其實忘記了他們的本姓,比如說沐英,他八歲便被朱元璋收養。

年幼時期的事情基本上都忘了,亂世之中那顧得上姓名呢?

沐英自己也不願意換,他認為自己是義母義父養大的,便一輩子是他們的孩子。

但朱元璋有自己的考慮,不說他後來有26個兒子,就算是當時他的兒子也不少了。

而且朱元璋一心想讓朱標繼承他的皇位,這些義子各個都戰功赫赫,手握重權,將來未必不會對朱標纏上威脅。

對朱標來說,朱元璋絕對算得上是好父親,他把最好的一切都給了朱標。

不惜屠盡忠臣,隻為了將來大明能夠安穩,為了朱標的皇位能坐穩。

不過他明白這些義子對他的感情是真的,不到必要時候自然不會對他們動手,隻是這姓是一定要換的。

於是他幾次問朱文英,你到底是誰的孩子呢?

不管朱文英回答幾次,他還是一個勁的問,來來回回數次之後,朱元璋才說,你現在是養子,將來必定不能再跟我姓朱。

既然一直說深沐養育之恩,那賜你姓沐吧。

在數次探討後,他的所有養子都改了姓氏,皆不再姓朱,朱元這才安下心。

而沐家後來為大明守了兩百多年的江山,直到最後一個人的血流盡。

參考資料:《皇明世說新語》、《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