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亨是明朝的一個開國名將,出生在壽州,起初是為元王朝而效力,在揚州一帶擔任一個萬戶。
他清楚地知道元王朝的腐朽無能,便早早地準備好了後路,在朱元璋於濠州發動起義之後,他就立即跑過去跟從了,在其麾下擔任了鐵甲長,不久後方才提拔為千戶。
在接下來的諸多戰爭中,陳亨都有著較為出色的發揮,比如在跟著大將軍徐達一起北征元王朝的時候,他主要負責駐守在東昌一帶。
當時,經常有敵軍過來騷擾,比如有一次,有數萬敵軍突然洶湧地包圍過來,來到城門下,陳亨緊閉城門進行固守,同時偷偷地派出一支奇兵引誘其到自己事先設下的埋伏圈,成功將其擊敗。
到了洪武二年的時候,陳亨被朝廷委任去駐守大同,後來不斷積累戰功來到了燕山左衛指揮僉事的高位。
之後多次跟著大部隊一起出塞作戰,又被提拔為北平都指揮使。
等到建文帝朱允炆繼位後,陳亨得以升遷為都督僉事。
後來隨著靖難之役的爆發,陳亨和劉真、卜萬等將領負責駐守在大寧一帶,後來他選擇移兵出松亭關,駐紮在沙河,準備拿下遵化。
然而,隨著燕軍部隊的到來,自覺打不過的陳亨便選擇退守保關。
當時,朝廷的新任主將李景隆帶著五十萬大軍直撲朱棣的老巢北平,而朱棣則帶著張玉等大將忙著去攻打北平的後方,解決自己的後顧之憂,負責駐守北平的時候,朱棣的長子朱高熾,其手中的兵力十分微弱。
大寧守將之一的
卜萬已經準備帶著一支軍隊,前去同李景隆合力攻打北平,這讓朱棣十分擔憂,便設下了一個小計謀,成功讓陳亨懷疑卜萬並將其給直接囚禁起來了。
值得一提的是,大寧行都司所領興州、營州二十餘衛,都是西北精銳;朵顏、泰寧、福餘三衛,也都是一些十分驍勇善戰的騎兵。
朱棣十分眼饞這支強勁的軍隊,當李景隆帶領大軍北上時,大寧守將之一的卜萬已經被陳亨給囚禁起來,另外兩個守將陳亨和劉真,則駐紮在松亭,根本不在大寧。
留守在大寧隻剩下,朱棣的十七弟寧王朱權。
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朱棣絕對不容錯過,他從劉家口抄小道來到了大寧,詐稱是因為窮蹙前來求救。
朱權隻允許朱棣一人一馬進城。
進城之後,朱棣連番訴苦,表示是自己不得已才起兵的,請求他幫忙起草一下奏章謝罪。
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中,寧王朱權一直都在盛情招待他的四哥,全無防備之心。
就在這一期間裡,朱棣所帶來的兵馬,一直都在悄無聲息地滲透進大寧內,同當地的一些守軍相勾結起來。
等到朱棣準備離開時,朱權特意跑到城外去送行,此時在城外埋伏了很久的燕軍湧現出來,同一些被滲透的守軍一起迅速控制了大寧城,守將朱鑒抵擋不住,力戰而死。
陳亨和劉真聽聞朱棣在大寧後,便立馬從松花亭趕過去救援,結果卻在半路就聽說了大寧已經被朱棣控制在手中。
由此,陳亨麾下的指揮徐理和陳文等人謀劃著準備投降燕王朱棣,在一天夜裡,他們帶著人馬襲擊了劉真的營地。
亂戰之中,劉真狼狽到單騎逃往廣寧,而陳亨等一見大勢已去,便帶著麾下數萬大軍投降了朱棣。
陳亨投降後,在朱棣的軍中屢立戰功,發揮神勇,屢次跟著大部隊擊敗朝廷軍。
比如在至關重要的白溝河之戰中,陳亨在激戰中受了很重的傷,命懸一線。
不久後,養好傷的陳亨又投入了圍攻濟南的戰爭,與敵軍將領平安在鏵山激戰,成功將其擊敗,過後因為傷勢嚴重不得不被人抬回了北平,但他也因功被提拔為都督同知。
來北平之後不久,陳亨就因為傷勢而去世,朱棣回去後,親自寫文祭奠一番,並將其追封為涇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