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篡位後為什麼要遷都?從這3個原因看,朱棣眼光過人。《網路歷史》

相信熟悉歷史的朋友對永樂大帝朱棣都有些了解,雖然他不是朱元璋正式冊立的繼承人,甚至還奪了自己親侄子的江山,但必須承認,他是一位有著雄才大略的君主。

在位期間編纂了千古一冊的《永樂大典》,支持鄭和下西洋,種種措施為不僅向世界彰顯了明朝的國力,還為後續發展創造了一個安穩的環境。

不過,身為帝王,很多時候朱棣行事並不能一帆風順,都要受到來自身邊人的阻力。

就拿遷都一事來說,當時朝中不少重臣就並不支持。

但他的執意堅持下,遷都還是完成了。

而在今天看來,遷都的這三個原因都顯示出了朱棣的過人眼光。

首先,在朱棣登基之前,大明定都所在的南方地區經濟富饒,並且遠離北方遊牧民族和元朝餘孽的侵擾。

但也正因都城遠離邊疆,這些心腹之患雖然暫時不能再次掀起大的風波,但也經常侵擾邊疆,令人十分頭疼。

而且南方過於舒適的環境並不適合練兵,隻能養兵。

士兵們一旦養尊處優慣了,在戰場上的戰鬥力就會大打折扣,而居無定所、野蠻狂暴的北方遊牧民族一旦攻破邊疆向南殺來,憑借軍隊目前的狀態,怕是很難阻擋。

因此,從軍事角度出發,為了斷絕後患,能時刻關注北方邊疆的動態,朱棣下定決心,不顧群臣進言執意遷都北京。

第二點就是謹防前車之鑒。

朱元璋還在世之時,朱棣被分封為燕王,鎮守北方邊疆,也正是因為手握重兵,之後才能成大事。

但如今要給自己的兒子封地了,如果像當年一樣把他們分封到北方鎮守邊疆,那萬一等自己的孫輩繼位根基不穩時,自己的兒子再來一個有樣學樣,那老朱家怕是真的要淪為天下人的笑柄了。

而且還有一點極為關鍵的是,相比父親朱元璋,自己的子嗣並沒有那麼多,隻有三個兒子,還要選出一個太子。

如果用分封藩王的方式讓其他兩個去守邊疆,那到時候萬一兩位手握重兵的藩王謀亂,太子勢必抵擋不住。

正因這樣的考慮,所以朱棣認為邊疆的兵權不能下放,隻能握在自己手裡,讓別人去守都不放心。

因此遷都北京,避免了上述風險。

第三點是朱棣對於自己新生政權的考慮。

自己奪了侄子建文帝的江山,但所想要的並不是全盤繼承,而是開辟一個新的盛世。

因此,還在南京時為了穩固政權他就殺了許多建文一朝的老臣,雖然人清除了,但是在這座都城裡處處皆是建文一朝的舊制。

而且因為自己的皇位得來不正,繼位後又殺戮太多,所以在南京城內他也不得民心。

種種原因之下,他才將遷都一事正式提上日程。

那麼,相比南京,北京的優勢在哪呢?

首先,北京之前就是朱棣的封地,他在這裡不僅如魚得水,而且還有民眾擁護。

其次,北京作為都城歷史上早有先例,因此北京完全滿足作為都城的職能。

最後,從歷史上來看,建都南方的王朝大都短命,而建都北方的王朝則國運昌盛。

所以在這三方面原因之下,朱棣決定遷都,而我們也從中看到了一位雄才大略君主的非凡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