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北京挖出龍袍幹屍,身著大清龍袍頭梳明朝發髻,震驚考古界。《網路歷史》

施工現場挖出清代幹屍,死者身著龍袍,頭發卻挽著明朝的發髻。

這是迄今為止,最詭異的一具幹屍,關於它背後的謎團,讓無數專家為之困惑。

為何一介四品文官,要身穿龍袍下葬?

身在清朝的他,為何違反大清律例挽著明朝發髻呢?

這具幹屍的真實身份到底是誰?

真相背後到底有何隱情?

接下來,就和大家聊聊,北京石景山幹屍之謎。

請保持你的好奇心,動動手指點個贊,我們接著往下看。

2006年5月,北京石景山玉泉路的一處工地上,幾個工人們駕駛著挖土機向地面刨土,挖到四米深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一些黑白相間的泥土。

正當工人們疑惑之時,一具半掩著的棺材赫然出現在眾人眼前。

走近一看,裡面居然躺著一具黑色的幹屍。

眾人被這情形嚇壞,隨後趕緊將消息上報。

收到消息的考古專家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幹屍周圍已經被圍得水泄不通。

當專家走近之後,一股刺鼻的氣味撲面而來,眼前赫然躺著一具身著古代服裝的幹屍。

由於現場破壞嚴重,隨葬品和墓室都已消失不見。

唯一能夠提供線索的,就是刻在棺材蓋上的一行字,上面寫著皇清誥授中憲大夫,除吾黃公之靈柩。

很明顯,木板上的這行字記錄了死者的身份,『皇清誥授』說明死者是清代人,『中憲大夫』說明死者是一個四品文官,剩下的『除吾黃公』應該就是他的名號。

就在大家對死者身份有了初步判斷時,一個新的發現讓所有專家陷入了困惑之中。

此人身著不止一層的衣物,而最外面的那一層繡有一個走獸類的圖案。

要知道在清代,文官的衣補所繡圖案為飛禽,而武官則是走獸。

可此人的棺頭上明明刻著中憲大夫,是一個四品文官。

在當時等級制度森嚴的情況下,他為何敢身著一品武官的朝服呢?

為了弄清他的真實身份,工作人員們翻閱了所有的史書,試圖找到這個名叫黃黜吾的身份信息,可不知查了多少資料,任何一本書都沒有關於他的記載。

就在眾人一籌莫展之時,一個更大的謎團接踵而至。

當工作人員剝離了第一層武服之時,一件圖案清晰的龍袍赫然出現在眾人眼前。

要知道,龍袍可是皇帝獨有的衣物,他人私自穿戴的話,是要被誅滅九族的,就算是黃馬褂也不是隨便就能賞賜的。

可這個四品文官為何就能違反例律呢?

難道說,這是一位心機頗重的皇帝嗎?

霎時間,所有人對這件龍袍的真偽產生了質疑。

因為不是繡著龍圖案的衣服,就是龍袍。

在以往出土的案例中,也有不少穿著龍袍下葬的,但要是仔細觀察圖案會發現,這些龍都隻有四隻爪子,也被稱作是蟒袍。

為了在外觀上區別蟒袍和龍袍,就特意在龍爪上減少一隻。

那麼眼前這件龍袍是否貨真價實呢?

對此,工作人員對衣物進行了清理修復工作,隨後仔細觀察辨別,發現這件龍袍的的確確是真的龍袍。

而且,上面龍的圖案多達三十個,比一般皇帝的龍袍還要多。

另外,除了他身上穿的這件龍袍外,棺材裡還赫然躺著一件隨葬的龍袍。

而且這件龍袍與他身上穿的這件,還有著很大的區別。

身上穿的那件,是上衣下裳,而隨葬的那件則是袍子的。

且它的規格還要高於身上穿的那件。

除了身上的衣物充滿疑點外,這個下葬的人長得還很奇怪。

當工作人員脫下他的鞋襪之時,發現他的左腳竟然長了六個腳趾頭。

當然,這種生理特征其實對於人來說並不奇怪,可能是遺傳了父母的一種基因。

當幹事的消息傳出後,馬上震驚了當時的考古界,真相背後,隱藏的疑點實在太多了。

從四品文官,到一品武官再到權高位重的皇帝,他的真實身份到底是什麼?

一時間,越來越多的考古專家加入了研究的行列中。

可這一研究,一個新的,令人震驚的疑點又出現了。

當考古人員將他的屍首翻過來時,發現他留的根本就不是清代的發型。

我們能看到,此人梳起了一個發髻,這樣的發式明顯就是來自明朝,並非清朝的辮子發式。

翻開歷史的篇章就能發現,清朝是繼元朝後第二個由少數民族統立的王朝,清軍入關後,為了加強統治,曾頒佈過一個『剃頭令』,要求全民剃光腦門,在後腦勺部位留一條大辮子。

如果誰敢違抗這個命令,就會砍下他的腦袋。

而剃發留辮就成為了清代的統一發式。

但眼前的這個四品文官,明顯就是將發髻梳在腦後,根本不符合清代的發式。

霎時間,關注這件事的人越來越多,群眾們紛紛對他的真實身份發表了看法。

有人說,他根本就不是清代人,還有人說,他就是韋小寶的原型人物。

對此,群眾們做出了種種的推理。

能夠黃袍加身,還能越級著裝朝服,公然留著明朝發髻,種種特征都和韋小寶這個人物相貼合。

韋小寶不僅是康熙身邊的大紅人,還是反清復明的頭目。

另外,他被皇帝受封過的官職,大大小小加起來就有幾十個,從一品到四品一個不落。

當然,韋小寶這個人物是小說杜撰出來的,也充滿了很多藝術色彩,並不值得拿到歷史之中參考。

那麼,這具疑點重重的幹屍,還有可能是什麼身份呢?

在對屍體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專家告訴了我們一個重要的線索。

這具幹屍從正面看,並不具備男性獨有的身體特征。

那麼,他會是一個太監嗎?

從近代以來,挖掘的太監古墓大部分集中在海淀和石景山這兩個地區。

其中,石景山地區有一座專門的太監墓,叫做田義墓。

我們都知道,清朝有一位著名的大太監,李蓮英,此人深受慈禧太後的垂愛,被封賜了二品的官爵。

如果是這樣的話,會不會也有同樣的太監受到了封官加爵的賞賜?

而這具幹屍的主人到底是不是個太監呢?

為了弄清這個猜想,專家們對幹屍進行了仔細地研究和觀察,得出了一個結論。

認為太監的說法並不成立。

當一個個無法自圓其說的猜想被推倒之後,工作人員們想到了一個特殊的專家,此人是專門負責相貌復原的刑偵專家,趙成文。

他曾主導開發過一套人像模擬系統,能對古人的相貌進行最大程度的還原。

著名的馬王堆女屍的復原工作,就是他一手完成的。

那麼,他能否借助這項技術幫助我們解開謎團呢?

在經過專業技術的復原後,這具神秘的幹屍終於現出了真容。

對於復原後的面容,專家們推測,幹屍的死亡年齡在58歲左右。

那麼。

在確認了年齡之後,是否能進一步確認他的身份呢?

就在這時,趙成文教授再次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細節。

這具幹屍的前額部分的頭發,是被剃掉的,隻是在後腦勺部分是挽起來的。

這說明了,此人生前是遵循剃發令的。

可問題就來了,他為何在下葬的時候,要挽著發髻呢?

這個問題還需要在歷史中尋找答案。

當清朝的統治者企圖用剃發、換服的手段對漢人征服之時,引起了很多百姓的不滿,將成千上萬個漢族人民推上了反清鬥爭的前線。

其中江陰人民就是典型的例子。

1645年,江陰的數十萬人民拿起手中的武器,高喊著『頭可斷,發不可剃』的口號,反抗著當時的統治者,並和對方發起了長達八十天的戰鬥。

雖然最後江陰人民沒能獲得成功,但也給清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讓統治者們深深震撼於人民的決心。

後來,統治者為了平復民心,不得不做出一些讓步。

對人民提出了關於剃發的十從和死不從。

其中有一條命令就和今天講的內容息息相關。

它就是生從,死不從。

這條命令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所謂生從死不從,就是活著的時候必須遵守剃發令,但是之後,可以按照先前的習俗,留發下葬。

按照這樣的說法,那麼黃黜吾的發髻似乎就說得通了。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龍袍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問題的關鍵還是要從這件龍袍本身出發。

前面我們講到過,這兩件龍袍的龍爪都是五指,且專家們鑒定過,兩件龍袍都是出自皇宮之手,並非民間自制。

但根據一些史料記載,五爪為龍,四爪為蟒的說法,在清代開始,就有所變化了,並且在執行上也不是很嚴格、。

隨著制度的放寬,四爪蟒袍逐漸升級到五爪蟒袍。

但是在顏色上,還是有區別的。

黃色一直以來都是皇宮的專屬顏色,而下臣們隻能穿青藍色。

按照清朝的規定,金色蟒袍隻有皇子才可穿著,即使是皇帝的兄弟也不能穿。

那麼問題就來了。

這具幹屍身著的,不就是黃色的龍袍嗎?

他為何能越級穿上龍袍?

請接著往下看。

乾隆初年之時,乾隆帝對宗室諸王大大加封了賞賜,有很多王公都獲得了金色蟒袍的賞賜。

而黃黜吾就很有可能是眾多功臣中的一員。

如此看來,幹屍的兩大謎團似乎都已解開。

看到這裡,我們可以給這具幹屍的身份,畫一個像。

他生活在明末清初,是清朝的四品大臣,他深受皇帝的喜愛,得到了五爪蟒袍的賞賜,並在五十八歲左右之時,離開了人世。

雖然這個說法是目前最被接受的,但還有細心的群眾在此人的名字中發現了端倪。

前面提到過,棺頭之上刻著他的名字–黃黜吾。

這個黃黜吾到底是誰?

如果把這個名字倒過來念,就是『吾黜皇』。

翻譯成現在的意思,大概就是『我是被廢黜的皇帝』。

如果此人真的是被廢黜的皇帝,那麼在清朝時期,有哪些符合條件的皇帝呢?

如果真要細查的話,還真的有一個和條件相吻合的。

此人便是康熙的父親順治帝。

一直以來,關於順治帝的下落都是清代的一大謎團。

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順治十分喜歡董鄂妃,甚至到了一種癡迷的程度。

董鄂妃的死,讓順治萬念俱灰,讓他產生了『孤身修道』的想法。

那麼順治後來有沒有走上這條路呢?

一直以來,這個問題都是史學界爭論不休的謎團。

比較多的說法就是,在孝莊皇太後的阻撓下,順治沒能修道成功,並且在幾個月之後患病去世。

但民間還存在著一種說法,說是順治修道成功,並遁入五臺山束發隱居。

因此就有一部分人認為他便是順治帝。

但根據《清實錄》的記載,順治死後遵循了火化舊制,並葬在清東陵的孝陵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發現此人的長相十分接近康熙的畫像。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都是沒有經過官方定論的。

還有人說,這是被康熙廢掉的太子胤礽,胤礽被廢除之後一直被圈禁。

有資料記載,他在被圈禁的時候,信仰了道教,隨後將發髻弄成了漢人的樣式,後又因為心有不甘,所以身著龍袍下葬。

但在史書之中卻明確記載了他的入葬地址,胤礽死後被追封為和碩理親王,並被葬在天津。

總之,關於這具幹屍身份的猜測,可謂是五花八門,每一種說法似乎都有些道理,但最終還是無法自圓其說。

看完解說的你,有什麼要補充的呢?

歡迎你在評論區留下看法。

好了,今天的分享先到這裡,關注我,讓歷史更有趣。

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