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憲:一個小人物逆襲成朱元璋的五大宰相之一,結局讓人意外不已。《網路歷史》

說到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他真的是一個勵志的傳奇人物,他出生在貧苦的家庭,小的時候給財主劉德放牛,後來為了能有頓飯吃去當和尚,奈何『僧多粥少』,朱元璋依然吃不飽,最後跑去當乞丐了,說得好聽點叫『遠遊四海化緣』。

公元1356年,朱元璋深深的感受到了元朝的腐敗無能,讓老百姓生活在了水深火熱之中,朱元璋起義了,朱元璋是個很有人格魅力的人,雖然他窮困潦倒,但是他口才很好,又可以洞悉人性,對人也仗義,所以願意追隨他的人非常多,楊憲便是其中一個。

朱元璋成了起義的首領,還占領了南京,有了自己的地盤。

朱元璋能成為一個團隊的首領,一定是有過人之初的,他非常地精明,他了解他部下的每一個人的優缺點,每個人委派什麼工作他都心中有數。

很快朱元璋在他的部下中發現了楊憲的特長。

楊憲投奔朱元璋後,擔任文職工作,文職工作沒什麼特別的,朱元璋手下出色的文人很多,李擅長和劉基要比楊憲出色很多,所以楊憲的特長不是文職工作,而是『口才』,沒錯,就是外交能力很強。

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不缺運籌帷幄的文人,也不缺驍勇善戰的武將,最缺的就是『外交官』,古代起義的人沒什麼文化,朱元璋是乞丐出身,張士誠是倒賣私鹽的小販,方國珍是種地的農民,陳友諒是漁民,所以不講武德,兩國交戰,先斬來使。

楊憲是朱元璋的外交官,工作難度是非常大的,在別人眼中,楊憲每一次出使敵營,都是冒著生命危險去的,只要稍有差池,隨時便可能人頭落地。

但是朱元璋看人的眼光可不是蓋的,楊憲確是社交的一把好手,無論自己進入何種的困境,楊憲一絲也不慌,口若懸河侃侃而談,最終都能化險為夷。

比如,方國珍是個貪婪的人,楊憲就許諾給他好處;張士誠比狐貍狡猾,楊憲就會非常冷靜地和他周旋,表現得非常理智;陳友諒殘酷無情,楊憲就謙虛謹慎,從容不迫。

面對來偷襲的元朝將領陳友定時,楊憲一邊神情自若地談笑風生,一邊想盡辦法拖延時間。

楊憲一定是研究了心理學的,是一個洞悉人性的人,否則面對突發狀況怎麼可能那麼淡定?

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早就嚇到不知所措,荊軻刺秦時,荊軻的助手當場嚇尿了,誰不想做英雄?

奈何英雄不是誰都能做的。

楊憲憑借他過人的膽識和巧舌善辯,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朱元璋讓楊憲成了他的眼線,通俗講就是情報人,負責搜集官員犯罪的證據,監督官員的作風,收集百姓的輿論方向等。

楊憲的工作就是向朱元璋揭發和檢舉官員的貪污腐敗和無能,比如,朱元璋打敗了張士誠,並占領了張士誠的領地浙東,但是朱元璋的野心是一統天下,所以沒有精力留在浙東打理,便把浙東交給了自己的親外甥李文忠打理。

但是朱元璋在臨走前把楊憲留在了李文忠身邊,楊憲立馬會意,原來朱元璋是讓楊憲監督李文忠。

楊憲望著朱元璋離去的身影不禁嘆息,這年頭想要成就霸業,連親人都不能相信。

雖然楊憲領悟到了這一點,朱元璋不相信任何人。

但是朱元璋卻沒有悟到朱元璋連親外甥都不信任,怎麼可能會對楊憲信任?

可能是楊憲忙於工作並沒有想那麼多,很快李文忠就惹出麻煩來了,由於李文忠是武將,平時也喜歡舞文弄墨,所以對文化人是很有好感的,所以在他的管理下,他任用大量的浙東文化人當官,這本來沒什麼不妥,但是別忘了,浙東領土原來是張士誠管轄的,這些本土的讀書人有些曾經是張士誠的手下,張士誠最擅長的就是籠絡人心,所以這些讀書人中就可能有奸細。

楊憲立馬把李文忠的魯莽行為報告給了朱元璋,朱元璋大發雷霆,立馬抓起了這上百個讀書人全砍了,在這裡就可以發現朱元璋的疑心並不比曹操差。

從這裡也能發現楊憲是十分稱職的『眼線』,他有洞悉一切的本領,多年的『眼線』生涯把自己磨煉得心狠手辣、陰險狡詐、冷酷無情。

朱元璋稱帝後,把這位得力的助手安排在了中書省,這是朝廷的高官所在的單位,後來在楊憲的努力下,楊憲得到了中書左丞相的職位。

當時丞相分為右丞相和左丞相,右丞相比左丞相大,皇帝第一,丞相第二,朱元璋疑心病那麼重,怎麼能容忍這些丞相的存在,這不是養虎為患嗎?

劉伯溫還算楊憲的半個師傅,朱元璋對劉伯溫的才華本來就很忌憚,鏟除楊憲的心思就更強烈了,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什麼罪名不是重要的,朱元璋想讓你死才是重點。

朱元璋在位期間一共有五位丞相,五位丞相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朱元璋的權力欲望強烈,真應了那句『伴君如伴虎』。

殺了最後一任宰相胡惟庸後,朱元璋把丞相制度廢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