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辛苦打下的帝都,為何朱棣要執意遷到北方?原因在此。《網路歷史》

明太祖朱元璋晚年之際,他將諸多心血付諸於長子朱標上,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就算是個瞎子也能看出朱標繼位乃是大勢所趨。

向來殺伐果斷的朱元璋為幫其掃平道路,不惜將其餘子嗣攆至邊境封王,遠離政治中心鎮守國門,其中就包括被派遣於北平《北京》的燕王朱棣。

然而命運弄人,太子朱標突染惡疾,很快便不治而亡,此事宛如一道晴天霹靂正中朱元璋頭頂,已過花甲之年的他被轟入絕望之淵,所有計劃皆被全盤打亂、付諸東流。

此時就算再想培養新儲君,朱元璋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矣,唯有草草將東宮之位交由朱標之子朱允炆,幾年後朱元璋鬱鬱而終,朱允炆登基是謂建文帝。

朱允炆皇位還沒坐熱,便聽從文臣進諫,大行削藩之道,以此彰顯手腕強硬之姿。

怎料削藩政策逼急了燕王朱棣,後者得病虎姚廣孝相助,掀起了一場浩浩蕩蕩的叔侄皇位之爭。

不過幾年,朱棣便身披戰袍入主南京,朱允炆下落不明,這場戰役由朱棣笑到最後。

朱棣繼位不過半年,他便急不可耐的生出遷都之心,後來更是不惜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時間,以鐵血手段排除眾異,於永樂十八年正式將都城由南京遷至北京。

翻閱古代各開國帝王發跡史,他們幾乎都是占領北方之後,再順勢一同吞並南方,從而成就大一統王朝。

但朱元璋是個例外,他起兵之初便定下『南略』,先將整片南方盡收囊中,之後方才揮師北伐,成就大明的一統江山。

所以說南方才是整個朱家的發家之地,明朝最開始的都城也定於南京,為何朱棣登基之後卻要遷都北京呢?

此問題會引來諸多不同的聲音,有『天子守國門』之說;也有『龍脈風水流』之說;更有『南北派爭權』之說,但其實將這些觀點抽絲剝繭,抓住最本源的理由,明成祖朱棣執意遷都北京的最終目的隻有一個,那便是鞏固己權。

一個王朝開始崩塌之際,往往會身處一段風雨飄搖、內憂外患謠言起之秋。

而明成祖朱棣以血腥手段篡位,當時外有元朝餘孽蒙古軍大肆侵犯北方,企圖卷土重來;內有諸多大臣激烈反對朱棣繼位,不惜以死相逼;民間說朱棣『弒親奪位』的風聲四起,謠言愈演愈烈,正中內憂、外患、謠言起三點,讓明成祖朱棣也是頗為頭疼。

他非常清楚的明白,若無法以雷霆之勢鎮壓眼下蠢蠢欲動的局面,他日莫說皇位難保,就是自己的人頭都有可能要落地。

而將都城遷至北京,便可將這三個問題迎刃而解,何出此言?

且聽細細道來。

首先,遷都北京可平復內憂。

但方孝孺眼裡揉不得半點沙子,不但對朱棣嗤之以鼻,而且還拒絕為他撰寫即位詔書,哪怕朱棣以定罪要挾,方孝孺依舊鐵骨錚錚、寧死不屈。

朱棣將朱元璋的殺伐果斷繼承得淋漓盡致,暴怒之下株連方孝孺十族、共處斬近九百人、發配充軍千餘人。

雖以此暫時堵住了其餘大臣之口,但風平浪靜的背後另有洶湧,朱棣和南方出身的大臣們矛盾愈演愈烈。

謠言猛如虎,民間流言四起絕對不利於自己的統治,朱棣很清楚這個道理,如果再被有心人推波助瀾,很有可能發酵成一場大亂。

而北京曾為遼、金、元三朝古都,傳聞更是龍脈所在,而朱棣自己又發跡於此,所以北京可稱為『龍興之地』。

於情於理上朱棣都對北京更有感情,所以遷都之舉他勢在必行,永樂十八年,朱棣以鐵血手腕鎮壓反對之聲,強硬下詔遷都北京,正式確立了北京的京都之位。

綜上所述,朱棣之所以執意遷都北京,首先是想借此打擊南儒勢大的局面;其次是想背靠北京的地理優勢鎮守國門,將對蒙古的主動權掌握於手中;最後就是想以風水學扭轉民間謠言,回到自己的地盤之上。

所以朱棣遷都北京的目的非常明確,他是為了平復內憂外患謠言起的糟糕局面,而最終目的便是鞏固己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