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油炸鐵鉉,剝皮景清,是真是假?《網路歷史》

油炸鐵鉉是假,景清剝皮是真

1402年六月十三日,朱棣從金川門進入南京。

自此,長達四年的『靖難之役』終於告終,天下終於再一次大定,不用受戰火的紛擾。

當時,南京有二十萬大軍,而朱棣僅僅隻有十幾萬大軍,再加上南京是天下第一堅固的城池。

朱棣六月初到達南京城下,再怎麼快,也不可能不到十五天的時間就將南京攻破?

到底是出現了什麼問題?

原因在於有叛徒。

若不是鎮守金川門的李景隆、谷王將金川門打開,朱棣肯定要經歷一番血戰才能進入南京,而且還有戰敗的可能。

而一旦戰敗,朱棣說不定就得前功盡棄,因為朱棣從北平一路打到南京,士兵已經疲憊不堪,經受不起一次戰敗。

李景隆、谷王與朱棣接觸的時間都是在建文元年,李景隆之所以與朱棣接觸,是因為曾經率領過六十萬大軍討伐朱棣,結果遭遇大敗。

谷王之所以也有接觸,是因為當年他的藩地在宣府,與朱棣同在邊境。

而在建文元年之後,無論是李景隆,還是谷王,所在的地點都是南京,與遠在北平的朱棣隔著十萬八千裡,怎麼可能會有聯系?

既然沒有聯系,他們是如何當上叛徒的?

這個當叛徒的機會是朱允炆給的。

朱棣打到南京城下的時候,朱允炆又派出了一支談和的隊伍,與朱棣談和。

之所以說是又派出,是因為朱允炆在此之前已經不知道派出了多少次談和的隊伍,但結果都一致——沒有任何結果。

朱棣從靖難的那一刻起,就隻有兩條路,要麼當皇帝,要麼當亡魂。

他如果投降,朱允炆是肯定不會放過他的。

如果接受朱允炆的談和,雖然能夠保住身家性命。

但必須得要明白一點,造反向來都是講究速戰速決,拖的時間越久,既代表著成功的幾率越渺茫,到時候一定會出現人心向背的情況。

畢竟大家跟著你幹,就是希望你能夠混出頭,帶著大家一起發家致富,既然沒有了混出頭的可能,幹嘛還要跟著你混?

說過一點,倒不如把你殺了跟朝廷請賞。

從朱允炆一次又一次的派出使者足以看出朱允炆就是一個政治小白,而這最後一次派出的使者就是李景隆和谷王。

朱棣也沒有虧待李景隆和谷王,李景隆為靖難之役功臣之首,而谷王身居藩王第一。

不知道他們在得到這個第一個的時候會不會感到羞恥。

朱棣雖然靖難成功,但有一個問題,他必須要面對,那就是建文舊臣的問題。

對於投降自己的,朱棣給予優待,而當時投降的人占到大多數。

後來輔佐朱棣、朱高熾、朱瞻基開創盛世的『三楊』、夏原吉、蹇義都是出自其中,《永樂大典》的主編解縉也是出自其中。

對於抵抗到底的人,朱棣是怎麼做的呢?

有多少殺多少。

黃子澄、齊泰、方孝孺是建文帝最親近的三位大臣,建文一朝的削藩政策也與三人有著極大的聯系。

而他們三個人,也沒有辜負朱允炆對他們的信任,堅決不服從朱棣的統治。

黃子澄被凌遲,誅三族,齊泰也被凌遲,誅三族。

方孝孺最慘,雖然他也是凌遲,但是朱棣誅的卻不是三族,不是九族,而是十族。

朱棣對他特殊照顧的原因在於他自己。

由於他與朱標同師,師從宋濂,又作為朱允炆的三大重臣之一,天下的讀書人都將他當成精神領袖。

正是因此,姚廣孝才在朱棣攻破南京之際,特意叮囑朱棣千萬不能殺方孝孺,要不是殺方孝孺,天下將沒有讀書的種子。

朱棣將這句話聽了進去,對於黃子澄、齊泰,他都是毫不留情,說殺就殺。

而對於方孝孺,他還是留了一點情,但有個前提,那就是方孝孺必須要為他起草詔書。

所謂詔書,任何人都能起草,選方孝孺是因為方孝孺的身份,但是方孝孺卻堅決不從,還一直在朱棣的面前痛罵朱棣是賊。

朱棣大發雷霆,問他:『你難道就不怕我滅了你的九族嗎?

』方孝孺頭腦一熱,直接來了一句:『你滅我十族又怎麼樣?

禍從口出,朱棣真的將他的十族給滅掉,這第十族就是方孝孺的朋友與學生。

除了方孝孺之外,還有一位老朋友,他是需要重點關注的,這位老朋友就是鐵鉉,因為他曾經差點栽在鐵鉉的手裡。

鐵鉉在遇到朱棣之前,從未打過一仗,因為他是文官,而他的職位則是山東參政,在靖難之役期間專門負責為李景隆運送糧食。

隨著李景隆六十萬大軍的潰敗,朱棣一路南下,沿途的城池紛紛聞風投降。

而與武將不沾邊的鐵鉉,在關鍵時刻,扛起了保衛朝廷的重任。

鐵鉉拼盡全力收攏潰逃的大軍,將其聚集在濟南。

由於他隻是一個文官,朱棣並沒有將他放在心上,一來就勸他投降。

但是他非但不投降,還對朱棣搞偷襲,燒掉朱棣一部分的攻城器具,朱棣怒不可遏,連日攻城,但是連續攻了十幾天,濟南分毫未動。

而濟南對於朱棣而言,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因為北平、濟南、南京幾乎就在一條直線上,是攻向南京最快的線路,就算不能夠攻向南京,也能夠以山東為據點,占半壁江山。

因此,濟南是朱棣一定要拿下來的。

濟南城外恰好有一條河,既然用人力攻不下,那就用水灌城。

明顯用水灌城的效率更高,為什麼朱棣之前沒有想到呢?

用水灌城的效率的確高,但是這一灌,城內的百姓起碼死傷過半,不到萬不得已,朱棣是絕對不想用的。

百姓他當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民憤。

鐵鉉知道,朱棣用水灌城自己根本無可奈何,於是想出了一條絕妙的辦法——詐降。

因為在他看來,自己現如今已經身臨絕境,說要投降,朱棣沒有不相信的理由。

果然,一切如鐵鉉所料,朱棣相信了他的詐降,而他已經設置好了圈套,就等朱棣跳進來。

鐵鉉與朱棣約好,投降可以,但是為表誠意,朱棣隻能一個人率領幾位騎兵進城,等到城內一切安定,其他的大軍才能進城。

勝利已經沖昏朱棣的頭腦,朱棣並沒有多想。

投降當天,正如與鐵鉉約定好的那樣,朱棣騎著馬,率領幾位騎兵,慢慢的往濟南城走去。

就在朱棣即將進城之際,城門上突然掉下了一塊鐵板,這個鐵板是鐵鉉專門為朱棣準備的,目的是將朱棣關在城內,來一個關門打狗。

沒有想到的是,鐵板並沒有關住朱棣,而是砸在了朱棣的馬頭上,嚇了朱棣一大跳,當即就將一名隨從拉下來,騎上隨從的馬快速離去。

可想而知,朱棣一但被關在城內,後果將不堪設想。

返回大營的朱棣越想越氣,越想越怕,命令士兵不分日夜攻城,再用火炮進行輔助。

不巧的是,當時的濟南並沒有火炮。

沒有幾天的時間,濟南就已經呈現出即將失守的姿態。

要是將鐵鉉換成別人,可能此時就隻有三條路可走,第一、投降,第二、逃跑,第三、奮力抵抗,而鐵鉉偏偏有第四個選項,兵不血刃的將朱棣逼退,他是怎麼做的呢?

他叫人在城墻的四周掛上朱元璋的牌位,

朱棣起兵靖難喊的口號是『清君側』,尊崇的是朱元璋的遺訓《明皇祖訓》,目的在於掃除朝廷的奸臣,雖然朝廷並沒有奸臣。

要是他開炮將朱元璋的牌位轟爛,那麼也就代表著他的目的是造反,而不是清君側。

朱棣當年圍真定圍兩天就撤退,現如今圍濟南圍了三個月,卻落得這麼個下場,肯定是不甘的,但是再不甘又能怎麼樣?

隻剩下了一條路——撤退。

鐵鉉充分發揮了痛打落水狗的覺悟,趁著朱棣撤退,率領大軍給朱棣來了一悶棍,朱棣慌不擇路,被鐵鉉收復了好幾座城池。

朱棣對於鐵鉉有多恨,可想而知。

而在此之後,鐵鉉一直駐紮在山東,阻止朱棣南下,要不是朱棣另尋他路南下,說不定朱棣這一輩子都當不上皇帝。

而朱棣既然當上了皇帝,氣是一定要出的。

朱棣將鐵鉉押送到南京,自己親自審問。

鐵鉉背向朱棣,謾罵不止。

朱棣命令他反過來,但是他就像沒有聽到一樣,該幹嘛還是幹嘛。

一怒之下,朱棣直接命人將他的耳、鼻割下煮熟,塞入他的嘴裡,問他甜不甜?

他咬牙切齒的回答:『忠臣的肉怎麼可能不甜』,暗指朱棣是反賊。

這一激,朱棣直接將他公開磔死,而他的家人也沒有什麼好下場。

他的父母雖然已經高達八十多歲,但還是被流放到海南。

他的兩個兒子鐵福安、鐵康安,最初也都是被流放,但後來鐵康安被拉回來,與他一樣,被磔死。

要知道,當時的鐵康要才年僅七歲。

他的妻子、女兒則都被發配到教坊司。

教坊司聽名字還挺好聽的,但是實際上卻相當於官府開的妓院。

黃子澄的妻子就是在這裡被人奸污生下了不知道是誰的兒子。

《明實錄》《明史》作為最具權威性的兩部明朝史書,如果朱棣有炸死鐵鉉的行為,《明實錄》是不可能有記載的。

畢竟那是明朝的官修史,事實上也沒有記載。

而《明史》作為清朝修的史書,為了統治的需要,對於朱棣的種種暴行,肯定會照實記載。

但事實上也沒有記載,記載的也隻是磔死,根本沒有炸死一事。

如果真的有炸死一事,《明史》一定會有記載,因為鐵鉉是公開處刑,知道的人不是一個兩個,而是全部。

『燕王即皇帝位,執之至。

反背坐廷中嫚罵,令其一回顧,終不可,遂磔於市』——《明史·鐵鉉列傳》

景清原本約好與方孝孺一起殉國,但是他卻想出一種更有意義的死法,那就是拉上朱棣一起死。

因此,他向朱棣稱臣,忍辱負重。

永樂二年,欽天監的官員提醒朱棣,有一顆紅色的彗星正犯帝星,叫朱棣注意一點。

就在當天,朱棣看到景清有點異常,眼神飄忽不定,總感覺在故意躲避什麼。

恰巧的是,景清穿的衣服正是紅衣。

朱棣當即命令旁邊的侍衛對景清搜身,結果這一搜,就搜出了一把匕首,他想要幹什麼不言自明。

朱棣對著他就是破口大罵,而他也對朱棣破口大罵。

熟可忍,熟不可忍,朱棣叫人將他的牙打掉,但他還是在罵,雖然已經語無倫次。

如果僅僅隻是罵朱棣,或許沒有那麼生氣,更加可惡的是,他竟然將一口血直接吐在朱棣的身上。

朱棣當既叫人將他剝皮充草,掛在長安門示眾。

難道事情就此結束嗎?

並沒有。

按照朱棣一貫的作風,他的家人肯定是跑不掉的,但是此事禍害的卻並不止他的家人,還牽扯到了有些他根本不認識的人。

因為朱棣發明了一種新的刑法,叫作『瓜蔓抄』,也就是順藤木瓜的意思。

以景清的家人為中心展開屠殺,簡直是比方孝孺的誅十族還要狠。

誅十族起碼還有個界限,但是爪蔓抄卻沒有任何的界限,只要有一點關系都會被殺,直接就將一個村子的人屠殺幹凈。

『籍其鄉,轉相攀染,謂之瓜蔓抄,村裡為墟』——《皇明遜國臣狀》

關於景清被剝皮充草這一件事,無論是《明史》還是《明實錄》都有記載,還有其他的一些民間史書也有記載,可以肯定是真的。

最主要的是,剝皮充草在當時而言是正常到不能再正常的事情,朱元璋就經常幹,以朱棣的性格,幹出來一點都不奇怪。

有的人或許會認為朱棣殘忍,但事實上,朱棣的確殘忍。

但這種殘忍隻針對反對他的人,而對於支持他的人,個個都得到重用。

而且他也不會輕易的動用殘酷的刑罰去懲罰,就比如夏原吉,以死進諫勸他不要出征蒙古,他也隻是將夏原吉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