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系列:朱元璋(一)。《網路歷史》

粗讀過《明朝那些事兒》,但沒有深入思考,最近重讀,想寫點感想,也整理一下思路。

這個系列準備從朱元璋開始講起,本篇隻先說兩個問題,後面有時間再繼續寫。

一、朱元璋起義前自身的背景是怎樣的?

朱元璋,安徽鳳陽人,出身貧農,靠給地主放牛為生。

在17歲時,淮河沿岸出現瘟疫和旱災,父母、大哥在不到一個月內餓死。

無奈到家鄉的皇覺寺做和尚,沒多久廟裡也因為災情呆不住了,朱元璋隻能外出化緣,類似討飯,這也是『乞丐皇帝』的由來。

正是在這個時期,他仔細研究了家鄉附近地區的地理和風土人情。

經過三年後,朱元璋回到皇覺寺,好友湯和邀請他加入郭子興《其義女即是後來的馬皇後》起義軍。

他起初很是猶豫,畢竟搞不好是要殺頭的,後知曉被人看到與起義軍的通信,恐被人告密,遂加入。

二、朱元璋最終能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有哪些?

從『乞丐』到皇帝,必須是風雲際會才會成功,這裡隻是簡單羅列我個人的一些觀點。

水平有限,難免有誤,還請批評指出。

內部因素:

1. 性格堅毅果敢,思慮深遠。

2. 軍事天才:關鍵時刻,極為冷靜,且有極強的判斷決策能力。

3. 心性堅韌:由於災難,以及元朝政府官吏貪腐,致使父母、大哥以及可以想見的周圍太多的人死去,朱元璋年輕時可算是見慣了生死。

4. 三年遊方經歷,讓他開闊了眼界,並且認識了不少豪傑。

5. 人格魅力極強,在打江山過程中表現得禮賢下士,頗為仁義,吸引了一眾人才投奔。

比如在對待曾趕走自己的義父郭子興時,多次出手相救,表現出不凡的氣度。

外部因素:

1.主要對手雖然強勁,但缺點也很明顯:

元朝:漢人地位低下,官吏腐朽,加上災難導致民怨益重,且元軍戰鬥力並不強。

張士誠:私鹽販子,朱元璋評價『器小』,就是沒有大的抱負,偏安一隅,『小富』即安的心態。

朱元璋正是看準這一點,先打陳友諒,知道張士誠不會來援助。

陳友諒:出身漁民家庭,後努力學習進入縣衙作文書,依舊被人譏笑出身。

最終認定隻有獲取最高權力才能讓天下人都不敢輕視自己。

此人雖然勇猛彪悍,但屬於打到哪算哪型,缺乏韜略。

另外,他全無信義,狂傲自大,心狠手辣,先後殺掉上司倪文俊和老板徐壽輝。

2.朱元璋有太多優秀的文臣和武將:

文臣:李善長,劉伯溫,朱升《向朱元璋提出『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

武將: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馮勝,朱文正等。

3.運氣:

運氣的事情太多且不好講,僅舉一例。

如果朱元璋回到皇覺寺後,湯和沒有邀請他參加起義,可能就沒有後續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