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手裡就3萬多人,憑什麼能擊敗朱允炆?朱棣:哥們朝中有人!。《網路歷史》

朱棣弱?

如果說朱棣弱的話,那麼明朝各路藩王就白設了!因為壓根就擋不住北方騎兵的騷擾,還設了幹嘛?

朱元璋之所以把兒子們分封到邊境當塞王,主要目的就是希望他的子孫後代,可以替大明朝鎮守邊疆,所以說,這些諸侯王一個都不弱,個個手裡都手握重兵。

最初分封的時候,每個塞王手裡,都有3鎮兵馬,每一鎮兵馬大概有1.2萬人左右。

所以說保守估計,朱棣手裡也有3.6萬大軍。

作為燕王,朱棣又是防范北患的重要人物,其實力自然要比一般諸侯王強。

因此我們隻能說,相對於朝廷,朱棣的實力比較弱,而朱棣本身,完全具備了創業的資本。

那麼朱棣是如何憑借幾萬人馬,從朱允炆手裡奪取江山的呢?

一、朱棣從寧王朱權那兒奪走了8萬雄兵。

要說藩王裡,比朱棣實力還強的,恐怕就是寧王朱權了。

因為朱權所處的位置比朱棣還要靠北,在如今的內蒙境內。

朱權手裡有8萬雄兵,還有6千輛戰車,他麾下的朵顏三衛,清一色都是驍勇善戰的蒙古騎兵,戰鬥力非常強。

有點兒特種部隊的意思。

這也是朱權常常召集各路諸侯王,一起出塞討伐北元的重要原因。

當時朱權儼然成了各路藩王們的老大,就連朱棣也得看他的眼色行事。

如果朱棣起兵,朱權在背後使絆子,那這事兒根本就辦不成。

因此朱棣要想成功,首先得解決後顧之憂。

而且如果能夠得到朱權的那8萬人馬,尤其是得到朵顏三衛的話,那朱棣的勝算可就更大了!

因此,朱棣起兵以後,首先跑到寧王朱權那兒哭訴,假裝自己是迫不得已,希望朱權能夠向建文帝解釋一下,自己沒有反叛的意思。

結果朱權還真的相信了,在送朱棣回去的路上,朱權就被朱棣給扣押了。

朱權那數萬兵馬群龍無首,隻能跟著朱棣混了。

這麼一來,朱棣手裡就有十多萬人馬了,再加上他在兩地招兵買馬,這些人馬加起來,足以支撐朱棣和建文帝好好較量一番了。

二、朱棣在朝中有內應,知道一堆建文帝的戰略部署。

朱棣的妻子是徐達的女兒,這事兒就很關鍵了。

徐達作為開國元勛,本身在朝中就有若幹部下,這些人都可以成為朱棣的內應。

當然了,如果說這些人級別比較低的話,那徐達的第四個兒子徐增壽,可就是個大人物了。

徐增壽本身有徐達之子的光芒,除此以外,徐增壽在朱元璋晚年,便擔任了右軍都督府左都督的官職,這可是正一品的高官,而且在京城手握重兵,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可以說,建文帝在進行一系列戰略部署的時候,徐增壽絕對有機會拿到第一手情報。

很不巧的是,徐增壽站在了他姐夫朱棣那一邊,建文帝徹底被徐增壽出賣了。

說起這事兒,其實老徐家的幾個兒子還是很聰明的。

老大徐輝祖,堅定不移地站在了建文帝朱允炆這邊。

老二徐膺緒,是個中間派,哪邊也不站,就是個墻頭草。

老三早逝,老四徐增壽,便站在了朱棣這一邊。

因此,無論是朱允炆獲勝還是朱棣獲勝,他們老徐家都有人可以延續家族的未來。

把雞蛋分幾個籠子放,這可真是個好主意。

在徐增壽的幫助下,朱棣常常能事先得知建文帝的戰略部署,因此總能第一時間調兵遣將,應對朝廷的大軍,這種仗也太好打了吧!

三、朱棣的對手李景隆,為朱棣送了不少給養。

建文帝朱允炆,有一個非常不錯的發小,那就是李景隆。

李景隆是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的兒子,由於李文忠戰功赫赫,得封曹國公,因此李景隆也世襲了該職位。

建文帝天真地認為,老子英雄兒好漢,因此認定了李景隆是個帶兵的奇才,便將朝廷的數十萬大軍,都交給了李景隆指揮。

第一次,李景隆帶著50萬大軍北征,將朱棣的老巢圍了個水泄不通。

朱棣當時正在奪取朱權的兵馬,因此壓根沒工夫搭理李景隆。

換句話說,朱棣壓根瞧不上李景隆。

等到朱棣收編了寧王朱權的人馬以後,立馬殺了回來。

雙方隻打了一仗,李景隆的50萬大軍就潰不成軍了。

這哥們直接帶著殘餘兵馬跑路了,把50萬所需的裝備物資,都留給了朱棣。

第二次,建文帝覺得李景隆隻是運氣不好,權力太小,所以又給了李景隆60萬大軍,而且給了他專斷之權。

結果這位老兄在白溝河又被朱棣揍了一頓,他又把60萬人所需要的糧草輜重都留給了朱棣。

這可把朱棣的嘴給笑歪了,還沒怎麼動手,就白得了這麼多後勤補給。

真懷疑李景隆這家夥是朱棣派到朱允炆身邊的高級臥底!

第三次,朱棣一路打到了南京城下,朱允炆要求劃江而治,卻不被允許。

由於南京城墻高城堅,很難攻克,朱棣的大軍也折騰了好一陣子。

這個時候李景隆又來送神助攻了,他直接打開了他所鎮守的金川門,放朱棣的大軍進了城。

這下建文帝徹底懵圈了,李景隆你這貨在幹啥?

由於李景隆為朱棣奪取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朱棣稱帝以後,一度將李景隆立為左柱國、太子太師,位列百官之首。

好家夥,這簡直就是對李景隆神助攻的諷刺。

總結:朱棣自身各方面都很優秀。

雖然有這麼多外部助攻,可朱棣本人的軍事能力也是無法忽略不計的。

靖難之役的過程中,朱棣一直身先士卒,幾乎參加了每一場戰鬥,而且多數都能取得勝利,這是很不容易的。

而且朱棣足智多謀,無論情商、智商都能完勝朱允炆,這也是他取勝的關鍵。

反觀朱允炆,優柔寡斷,畏首畏尾,不會用人,敗給朱棣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