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朝將軍被圍困數月,眼看不敵,將軍大喊:快去找木板,結果大勝
眾所周知,戰爭是伴隨著人類的產生而產生,據史料《吳子》中記載,是指戰爭的雙方為了達到某種政治、經濟和領土等一系列目的而進行的武裝鬥爭,它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在封建社會戰爭是用來解決階級、民族和民族、國家以及政治集團之間矛盾的最高鬥爭形勢,是一種暴力手段的繼續,是一種流血的政治。
公元1399年,明朝發生了一件大事,駐守在北平的建文帝叔叔朱棣因為不滿朝廷削藩,以『清君側,誅亂臣』為名起兵造反。
建文帝朱允文起初是讓名將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為大將軍,替代了原來的大將軍耿炳文,然而事實證明李景隆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草包將軍,與朱棣交戰每戰必敗。
朱棣以燕軍精銳圍攻山東濟南,濟南城危在旦夕,身為山東佈政使的鐵鉉和都指揮盛庸歃血為盟,表示要和濟南城共存亡,誓死阻擋朱棣的燕軍南下。
1400年,朱棣的燕軍再次兵臨濟南城下,朱棣想要采取一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略,令人將一封勸降信射入濟南城。
鐵鉉見信之後也效仿朱棣回了一封信,心中的內容是《周公輔成王論》,寓意要朱棣要像古代的周公輔佐成王一樣,放棄造反之心。
朱棣打開看到之後自知勸降無望,便下令攻城,然而鐵鉉已經將濟南城打造的如同鐵桶一般,朱棣久攻不下隻好將濟南城團團圍住。
朱棣整整圍困了濟南城長達3個月,依舊沒有攻克,這時有偏將建言可以趁機挖開黃河水就可以兵不血刃的占領濟南。
鐵鉉看到如此下去不是辦法,就讓人向朱棣詐降說:『濟南臣民可以投降,希望燕王大軍後撤十裡,單人單騎入城受降』。
朱棣聞言大喜,不知是計便騎著高頭大馬,大張黃羅傘蓋,一個人從濟南西門準備進入城中受降,不料鐵鉉預先設置於拱門上的鐵閘突然提前掉落,砸爛了朱棣的馬頭,朱棣大呼上當立刻逃回了自己的軍營。
朱棣回營後大怒道:『三軍將士,給我用大炮齊轟濟南城!』鐵鉉則在城頭大罵朱棣是禍國殃民的反賊,大逆不道的亂臣賊子。
然而,濟南城畢竟不如南京城,在朱棣大炮的轟擊之下已經有多處坍塌,眼看濟南就要有被朱棣的燕軍攻破的危險。
關鍵時刻鐵鉉對著手下士兵大呼道:『快去給我準備木板,越多越好!』,眾將領雖然不解其意,但是也不敢違抗軍令,等到木頭找來之後,鐵鉉命令書法比較好的人在所有的木頭上都刻上明太祖朱元璋之靈位幾個大字,做成明太祖朱元璋的靈牌,同時又命令將這些已經做好的太祖靈牌城墻之上。
城外的朱棣看到鐵鉉居然搬出了自己的父親朱元璋的靈牌當作護身符,立刻下令停止炮轟濟南城,並大罵鐵鉉無恥至極,卻又無可奈何。
深夜鐵鉉有招募死士出城偷襲朱棣的燕軍大營,大敗燕軍,搞得朱棣防不勝防頭疼不已,這時朱棣的幕後軍事姚廣孝又建議朱棣暫時班師回到北平在慢慢商量南下大計。
朱棣撤退之後,鐵鉉因護城有功被建文帝朱允炆敕封為兵部尚書,贊理軍事協助盛庸準備北伐燕軍,多次大敗燕軍,被當時的老百姓稱之為『戰神』,而朱棣卻將鐵鉉視作自己一生的死敵。
不料,公元1420年,朱棣繞過重兵防守的濟南,繞道南下最終攻陷了南京,建文帝大火之後下落不明,朱棣登基稱帝,史稱明成祖。
朱棣登基之後,對這位昔日的宿敵鐵鉉並沒有展現自己的寬宥之心,反而將鐵鉉施以歷史上最殘忍的磔刑《有點類似於凌遲》。
據說,鐵鉉受刑之時依舊對朱棣罵不絕口,立而不跪,朱棣殘忍的令人割下鐵鉉的耳朵和鼻子塞入鐵鉉的口中,最後又將鐵鉉放入油鍋,怒斥道:『活著教你朝拜我你不肯,炸成骨頭灰你也得朝拜我!』
朱棣一介帝王弒君謀逆、屠戮大臣多為世人詬病,雖然留下了永樂大典、鄭和下西洋等歷史功績,也始終掩蓋不了他殘忍的本性。
而鐵鉉作為一個忠臣則因為『一臣不事二主』。
慷慨捐軀從容就義,雖然被朱棣千刀萬剮,卻因為忠心而流芳百世,自明朝中後期開始,全國各地紛紛建立起了『鐵鉉祠』對這位昔日的戰神進行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