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勸諫建文帝說:此人不誅,江山必亡,朱允炆不聽,結果句句應驗
眾所周知,在明朝歷史上文人一直都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因為在世人的眼中文人似乎就應該讀書育人,參政治國。
實在是難以將他們和戰爭聯系起來。
然而,明朝就比較另類,很多馳騁沙場的功臣名將都是文人出身,例如著名的『北京保衛戰』策劃者於謙,平定寧王叛亂的心學大師王陽明,以及後來力挽狂瀾的薊了都師袁崇煥等等。
甚至在某些方面,文人能夠擁有前所未有的判斷力和覺察力讓使人驚嘆,例如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能夠預料到魏延死後必反,曹操觀察司馬懿鷹視狼顧就斷定此人不可重用等等。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明朝歷史上比較厲害的一位牛人方孝孺,他曾經在朱棣造反之後,勸諫建文帝要誅殺一人,還說:『此人不誅,江山必亡!』,隻可惜建文帝並沒有聽從方孝孺的建議,導致最終落得江山易主身死國滅的淒涼結局。
相信很多人對方孝孺的了解都是通過朱棣『誅殺十族』了解的,據說朱棣攻陷了南京之後,想要讓方孝孺負責幫自己起草即位詔書,被方孝孺嚴詞拒絕。
朱棣說道:『先生勿憂,我隻是想效仿周公輔佐成王的方式,來管理這大明江山,』方孝孺問:『周成王在哪裡?
』
朱棣答道:『他自焚而死』,方孝孺又問:『為何不改立成王的兒子呢?
』朱棣說:『嗣子年幼不足以堪大事,國家有成年英主坐鎮,才不至於引發動亂!』方孝孺聽後哈哈大笑,將筆墨投擲於地並怒斥朱棣道:『弒君謀逆其罪當誅,爾等亂臣賊子必將遺臭萬年,安敢在此大言不慚!』
朱棣當即大怒道:『你怕是想要找死吧,信不信寡人誅你九族?
』方孝孺說道:『莫說九族,十族又何妨?
』或許是方孝孺將朱棣想的太過簡單了,以朱棣這種血性殘暴的個性,連自己的親侄子建文帝都敢活活燒死,大肆屠戮功臣對於朱棣來說更是無所顧忌。
最終,朱棣在方孝孺的九族之外,又加上了『門生』一族,將方孝孺的『十族』全部誅殺,方孝孺雖然成為了歷史上 第一個被誅殺十族的人。
不過,因為方孝孺的忠烈,也讓他因此名垂青史成為了後世爭相謳歌的對象,1856年李鴻章在擔任兩江總督的時候,還專門給方孝孺修過墓立碑。
然而,公元1399年,建文帝任命李景隆為大將軍親率50萬大軍討伐朱棣的時候,方孝孺就勸諫建文帝對李景隆多加提防,可是建文帝認為李景隆是自己的心腹黃子澄所舉薦,沒有聽從方孝孺的意見,結果李景隆在北平被朱棣大敗,狼狽退回德州。
公元1400年,李景隆再次率師北伐,與當時的武定侯郭英以及安陸侯吳傑等人會師共計60萬人,卻又在河北雄縣再次落敗。
建文帝因此剝奪了李景隆的大將軍職位,押回南京,但卻沒有對李景隆治罪,朝中的很多禦史大夫也紛紛彈劾李景隆喪師辱國、懷有二心,要求嚴懲。
1402年,方孝孺再次上書建文帝,要求誅殺李景隆以謝天下,還強調說:『此人不誅,江山必亡』,建文帝依舊沒有聽從方孝孺的諫言,反而讓李景隆以及兵部尚書茹瑺等人前往燕軍軍營和燕王朱棣講和,希望能夠劃讓燕王班師,與自己劃江而治,不過,這個提議最終遭到了朱棣的拒絕。
據史料記載,燕王朱棣兵臨南京城下的時候,是李景隆與當時的谷王朱橞開門投降,讓朱棣不費吹灰之力就進入了南京城。
試想一下,如果當時的建文帝聽從方孝孺的建議,就不會有後來李景隆偷偷打開南京城的事情了,南京城是明太祖朱元璋親手所建,固若金湯絕非一朝一夕可攻破的,建文帝固守待援向全國『討賊勤王令』,歷史或將改寫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