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7次下西洋以後,朱瞻基為何徹底終止了這一活動?花的沒有賺的多。《網路歷史》

鄭和下西洋太燒錢啦!雖說明成祖朱棣得到了萬國來朝的美譽,可是實際收益遠遠低於支出。

從會計學的角度來看,這活沒法幹。

當然了,這事兒擱以後就可以從大局觀的角度來考慮了,但明朝那時候,還沒啥大局觀可言,天底下就一個道理,賠本的買賣不能幹!

因此朱棣的兒子明仁宗朱高熾繼位以後,立馬叫停了這個項目。

鄭和帶著幾萬準備下西洋的水手們,隻能呆在南京待命。

不過朱高熾隻當了10個月的皇帝就駕鶴西去了。

他兒子明宣宗朱瞻基是個爺爺迷,特別崇拜自己的爺爺朱棣,因此立馬重啟了鄭和下西洋。

這也是鄭和第七次下西洋,這回鄭和帶了2.7萬多人出發,規模浩大。

等這次下西洋的團隊回來以後,明宣宗一查賬本,臉色頓時鐵青,再也沒有組織過下西洋的活動。

這時候朱瞻基才意識到自己的老爹有多難。

一、朱棣不管賬,明朝的賬本都在朱高熾手裡。

都說明成祖朱棣是個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確是這樣。

但問題是,朱棣的雄才大略,主要體現在軍事方面。

他能夠帶兵發動靖難之役,也能夠五次北征漠北,一路打到烏蘭巴托。

可你讓他治國,讓他管賬,對不起,這事兒他可做不到。

術業有專攻,朱棣天生就是個武將,不適合幹文人的活。

那這些事情總得有人看著吧?

完全讓大臣們去搞,豈不是亂套了?

因此,朱棣就把這個家,留給了他的太子朱高熾。

從靖難之役開始,朱高熾就已經成了朱棣集團的當家人。

明朝的政務、財務全都由朱高熾一把抓,因此他老爹可以盡情地到漠北馳騁,完全沒有後顧之憂。

這也就造成了一個問題,朱棣花錢沒有概念。

他知道打仗需要花錢,也知道下西洋需要花錢,可具體花多少錢,能不能保證盈利或者收支平衡,這些朱棣可不關心,這是朱高熾該操心的事情。

因此朱棣在位期間,一口氣搞了6次鄭和下西洋。

每次都帶著幾萬人出去,浩浩蕩蕩的一支船隊,吃喝拉撒得花多少錢?

200多艘大小船隻又得花多少錢去打造和維修?

而且在出海期間,經常發生戰爭,又是一大筆開銷。

死傷軍民累計達到了萬人,這些人的撫恤又是一大筆錢。

據統計,每次出去都要花費數十萬乃至百萬兩白銀,7次下西洋,一共耗費了600多萬兩白銀。

至於所獲得的收益,連這個數字的零頭都不到。

而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間,每年全國的財政收入,隻有1100萬兩白銀。

其中至少有6年都要拿出100萬兩來支援鄭和下西洋。

朱高熾隻覺得腦殼疼,所以說電視劇裡,朱高熾整天說沒錢,不是沒有道理的。

他手裡的確非常緊張,能努力保持收支平衡就不錯了!這就是朱高熾叫停鄭和下西洋的原因。

二、事實證明,下西洋不是一種創收方式。

現在開公司的朋友都明白一個道理,之所以開設某個部門,那是因為這個部門會給公司帶來收益。

公司不養閑人,這是基本原則。

其實明朝也可以算得上是一家超級大公司,這家公司也需要考慮收支問題。

什麼掙錢搞什麼,這是基本策略。

6次下西洋,已經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這一活動根本不掙錢,而且凈賠錢。

其實從第一次下西洋以後,大家就發現了這個問題。

那為啥朱棣還要連續搞6次呢?

主要是因為朱棣好面子。

鄭和下西洋很有意思,他們隻需要人家給他面子就行,只要沿途的國家給足了鄭和團隊面子,那鄭和給予他們的賞賜便非常豐厚。

那些不給鄭和團隊面子的國家,對不起,那就隻能動手了。

關鍵是,動手以後,鄭和也不把這個國家占為己有,打下來以後,隻是懲處了首犯,依舊對當地人樂呵呵的。

你說有意思嗎?

這不純粹是出力不討好嗎?

幾次一搞,沿途的國家可就都摸清楚明成祖朱棣的意圖了,朱棣就是派人出來耀武揚威的,不僅不會占領他們的地盤,只要他們乖巧一些,還能得到豐厚的賞賜。

因此那些小國家,沒事兒就派使臣到明朝去朝見,朱棣一高興,大手一揮,就讓朱高熾給他們豐厚的賞賜。

天朝大國嘛,就應該有這樣的氣勢。

這可把朱高熾給搞怕了,這些使臣很明顯是來大明朝創收的,而且基本不需要任何成本。

好家夥,還不如做生意來得實在呢!

所以說,朱瞻基搞了一次以後,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他雖然崇拜朱棣,但他並沒有朱棣那麼要面子,鄭和死後,朱瞻基就再也沒搞過下西洋的活動了。

三、下西洋和海禁沒有必然關系。

很多讀過一些史料的朋友,肯定會覺得奇怪,明太祖朱元璋時期,不是頒佈了禁海令了嗎?

要求寸板不能下海,為啥鄭和還能7次下西洋呢?

其實這完全不矛盾,因為老朱的海禁,隻是禁止民間的船隻下海而已。

主要是防止沿海地區和方國珍、張士誠的餘部還有勾結。

官方出海,老朱是不可能禁止的。

誰還能用政策幫助自己的兩隻手呢?

所以說朱棣時期的鄭和下西洋,不算違背老朱的海禁。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目前學者們有這麼幾個觀點:

第一,尋找建文帝。

朱棣再怎麼說,也是奪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他心裡不踏實啊!聽說朱允炆遠渡重洋了,因此他打算通過鄭和下西洋去找一找朱允炆。

第二,防止張士誠舊部與倭寇勾結。

朱元璋取得江山以後,方國珍、張士誠雖然被抓了,可他們的不少部下逃到了海上,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勢力。

如果他們和倭寇勾結,那對大明朝的威脅是非常大的。

第三,耀武揚威。

朱棣是個好大喜功的皇帝,他非常希望自己的威武能夠得到全世界的認可,他也想要恢復當年唐太宗時期萬國來朝的盛況。

畢竟他和唐太宗一樣,得國不正,得靠一些手段才能粉飾太平。

不管出於哪種目的,總之鄭和下西洋和海禁之間是沒有必然矛盾的。

甚至可以說沒什麼關系。

總結:鄭和下西洋也有很多積極意義。

比如說增強了明朝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這些東西如果能延續下去,那對世界來說將是巨大的沖擊。

因為在鄭和下西洋停擺後沒多久,西班牙、葡萄牙的船隊,就開始在全世界打家劫舍了。

雖說海禁讓民間的國際貿易停擺了,可官方的貿易從來沒有中斷過。

因此鄭和下西洋,也有利於促進明朝的國際貿易。

同時大量國際上的新技術也能夠順利地傳入明朝。

當然了,繼續搞是沒錢搞了,除了在經濟上有更多好處,否則這事兒肯定是永久停擺了。

總不能一直拿明朝百姓的血汗錢,去滿足君主那點面子吧?